前一陣子,我聽到一個很悲慘的說法:人怎么就一步一步活成了我們小時候所討厭的樣子。聽完我大吃一驚、渾身冷汗。不光是因為我活成了我所討厭的人,而且是因為我從未察覺這件事情,我甚至樂在其中。
小時候,我覺得寫作一定要深刻,要揭示人性的悲慘陰暗,這種深刻文學(xué)作品最多賣兩千本就夠了,作者才能夠憤世嫉俗,感到自己在世界上活得多么寂寞。我小時候進書店,看到一整墻暢銷書就生氣,這些教你怎么賺大錢、怎么變成功、怎么變漂亮的書,占據(jù)了書店最好的位置,卻把我所重視的嚴肅文學(xué)作品擠到角落。這些暢銷書的作者太討厭了,把世界變得很膚淺。在暢銷書當(dāng)中,我尤其討厭一種人,就是把臉放到封面上去的人,你又不是賣化妝品。長大以后,我的書出現(xiàn)在了暢銷排行榜上,封面就是我的臉。我小時候還痛恨被學(xué)校逼著參加演講比賽、辯論比賽,然而現(xiàn)在,我就參加了一個辯論比賽的節(jié)目。
所以現(xiàn)在的我,做了所有我小時候討厭的事。我做了逗人開心的節(jié)目,我寫了工具書,我寫了幫助別人怎么樣理解說話的力量、幫助別人怎么樣理解情商的力量的書,而且我并不討厭這些事情。我寫出來之后看到它們被很多人看,我很開心。
其實你小時候所討厭的這件事情,都是有原因的。小孩子的階段和長大的階段,對人生的訴求不一樣。
比如小孩喜歡吃甜的,他們要當(dāng)下的甜,所以小孩吃冰激凌、蛋糕??墒情L大了,我們會察覺耐人尋味的東西最值得品味。我們開始體會到茶、咖啡、酒的樂趣。而且你感受到的是喜悅,而不僅僅是快樂。孩子收到禮物會感到快樂,成年人收到禮物,會感恩,會感受到其中的心意,這種喜悅是值得一再品嘗的。不是一時就過的快樂,不是當(dāng)下拿到那個東西轉(zhuǎn)瞬即忘的快樂,所以喜悅就跟咖啡跟酒跟一切有味道的東西一樣,它會讓你慢慢地一再地品嘗而感覺到其中的滋味。這就是長大的階段。
小孩活在小孩的當(dāng)下,大人活在大人的當(dāng)下。我們是一步一步地摸索著人生的邊界,一步一步地做出決定。這就是成長的意義。
所以,成長之后我們應(yīng)該為自己感到驕傲,我活成了這個樣子。而不應(yīng)該拿去跟小時候做對比,感到羞愧。即便你真的變成自己小時候所討厭的那種人,也沒有關(guān)系,小時候的價值就讓它留在小時候,我們長大了要享受現(xiàn)在。
如果下一次有人跟你說,我們怎么活成了小時候所討厭的那種人?請你笑著說,沒關(guān)系,而且給自己比一個贊。
(梁衍軍摘自新浪博客“開講啦演講稿”)
【素材運用】小時候的蔡康永討厭暢銷書占據(jù)書店,討厭書的封面是作者的臉;如今,他的書上了暢銷榜,封面就是他的臉。這并非善變,而是因為每個人都是在變化中成長的。在成長的過程中,拒絕變化,就意味著拒絕新的美麗與新的機遇。
【速用名言】
1.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韲骷?列夫·托爾斯泰
2.所謂成長,就是去接受任何在生命中發(fā)生的狀況?!骷?曹又方
【適用話題】過去與現(xiàn)在;變化;成長;過程
(特約教師 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