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磊
一
講述殘疾人追尋夢想的電影不少見,甚至可以說被拍濫了。但《逆光飛翔》這部電影顯得格外特別。它由真事改編,主人公裕翔的出演者正是故事原型黃裕翔。一個盲人在(非紀錄片)電影中飾演自己,在影史上絕無僅有。
導演張榮吉憑借此片榮獲2012年第四十九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新導演獎。男主角黃裕翔榮獲2013年第七屆亞洲電影大獎最佳新演員提名。電影的一大看點自然是男主演的真實表現(xiàn),故事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敘述波瀾不驚,因為本身已足夠優(yōu)秀,黃裕翔成功地把自己活成了電影。
主人公裕翔先天失明。他從小表現(xiàn)出超于常人的音樂天賦,經(jīng)過后天的開發(fā)和訓練,他學會了彈鋼琴。但是他只想過普通的生活,不參加任何鋼琴比賽。小時候,每當裕翔在比賽中取得名次,就有同學在背后議論,評委是出于同情才給他高分。裕翔不愿再接受“施舍”,獲得與他能力不相符的榮譽,遭人嘲諷。
同情是人類最基本和最偉大的情感之一,但是處置不當,則會傷害到被同情者。弱勢者真正需要的是尊重和協(xié)助,過度同情可能給他們制造自卑情結(jié)。
先天失明和后天失明的人對黑暗的體驗截然不同。先天失明的人無法想象色彩。如果沒有歧視和同情,他們以為世界本該如此——無所謂光明和黑暗。對他們而言,有視力的人更像超人。同情會讓他們意識到自己是不正常的,是有缺陷的,失敗的,低價值的存在。
相比之下,西方語言中的同情更有人道主義精神。同情的英文是“Compassion”,由“Passion”和前綴“Com”組成?!癙assion”的含義是“熱情”“激情”,前綴“Com”的含義是“共同”“加強”。中文的同情隱含強勢者居高臨下的俯視姿態(tài)。英文的“同情”從字面可以理解為:加強對方的激情,共同熱愛生活。更為平等。
裕翔結(jié)交了兩個同齡朋友,朱自清和小潔。他們沒有居高臨下地“同情”裕翔,而是與他一起追逐夢想。這才是殘疾人等弱勢群體需要的同情——Compassion。影片講述了裕翔的三段感情,它們分別是人生中最基本的三種感情:親情,友情,愛情,象征了裕翔完整的生活。
裕翔是早產(chǎn)兒,產(chǎn)檢時沒有檢查出異常,出生三個月后才被發(fā)現(xiàn)先天失明。裕翔媽媽動過遺棄的念頭,母性使她無法放棄自己的骨肉。她接受了命運,并感恩命運把裕翔賜給自己。小潔來裕翔家做客時,裕翔媽媽給小潔展示相冊,講述裕翔小時候的故事。裕翔帶給媽媽的幸福遠遠超過負擔,裕翔完整了他媽媽的人生。
朱自清是裕翔的室友,也是音樂愛好者,會拉小提琴。他組建了“Super Music”樂隊,邀請裕翔做樂隊鋼琴手。這支樂隊最后參加評審,獲得了評委的認可。裕翔同樣完整了朱自清的人生。
影片女主角小潔熱愛跳舞,卻沒能堅持夢想。直到裕翔出現(xiàn)在她的生命里。裕翔對生活的熱情激勵她重拾夢想。她有一段內(nèi)心獨白,“謝謝有你,讓我明白,如果對喜歡的事情沒辦法放棄,那就要更努力的讓別人看到自己的存在。”
影片沒有在愛情主題上流俗,裕翔被小潔美好的聲音吸引,對她產(chǎn)生朦朧的好感。點到為止。
二
人的一生就是不斷沖破困境,一步步邁向幸福的歷程。裕翔的殘疾只是放大了人的局限性。他的媽媽、朱自清、小潔,都有各自的困境,在幫助裕翔的同時,他們也幫助了自己。裕翔的小學是普通學校,因被歧視,中學轉(zhuǎn)入特殊學校。中學畢業(yè)后,他選擇離家去臺北念普通大學,其間困難重重。他需要媽媽的陪同和協(xié)助來逐漸適應陌生環(huán)境。對一個盲人,新環(huán)境處處暗藏危險。夜晚在學校練習行走時,媽媽對裕翔說,“你經(jīng)過這個柱子,尤其是人多的時候要小心,上面都是小石子,一不小心一塊皮就不見?!?/p>
其實,每個人踏入陌生的環(huán)境都像一個盲人。常言道,江湖險惡,人心叵測?,F(xiàn)實生活中暗礁遍布,即便有貴人引路和親友護航,也難免受傷。撕下標簽,裕翔和普通人沒有區(qū)別。他面對的困難和我們每個人面對的也沒有本質(zhì)不同,唯一的區(qū)別是,我們沒有熱情和決心面對它的殘缺。我們要從裕翔身上學的不是什么“身殘志堅”,而是無論在什么狀態(tài),處于什么環(huán)境,都要堅強,心懷熱情。和是不是盲人,是不是殘疾沒有關系。
事實上,一些健全人對殘疾人的“高人一等”是一種錯覺。人們喜歡用別人“身殘志堅”的故事激勵自己:殘疾人都能做到,我一定能做得更好。“身殘志堅”是一個人生謊言,源自人們喜歡貼標簽的習慣?!吧須垺惫倘皇侨毕?,但只體現(xiàn)了一個人很小的一部分狀態(tài)。影片中裕翔在學校里首先是一個技巧嫻熟的鋼琴學生,其次才是一個盲人。
在生活中,裕翔是一個疼愛母親,珍惜朋友,憧憬愛情的年輕人。這些都可以作為標簽描述裕翔這個人,但是人們最先注意的是他的“盲人”標簽。所以他小時候取得好成績后,其他同學先入為主,以為不公正。至于裕翔是否是天才,能力是否高過他們,反而被選擇性忽視。也許裕翔比他們更熱愛鋼琴,更刻苦練習,的確比他們優(yōu)秀?!吧須堉緢浴闭叩某删秃汀吧須垺标P系不大,意志也未必比常人堅定,他們只是更專心,并持之以恒。
有的人,非但不“高人一等”,反而“低人一等”。靈魂的殘缺比肉體的殘缺更丑陋。在電影《聞香識女人》中,斯萊德中校有一場精彩的演講,其中一段是:“有一度,我還能看得見,我見過很多很多更年輕的男孩,手腳被炸斷,支離破碎,那些都不及丑陋的靈魂可怕,靈魂不可能有義肢,你以為你只是把這好青年像落荒狗似的送回家,我說你是處死了他的靈魂……”
不是每個人都深刻理解這段話。肉體的殘缺顯而易見,靈魂的殘缺卻難以洞察。遺憾的是,太多靈魂美好的殘疾人被自卑傷害,活在痛苦中。而這痛苦正是來自健全人居高臨下的,殘忍的同情。
殘疾人更需要的是切實的協(xié)助。據(jù)中國殘聯(lián)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截至2020年2月,中國有8500萬殘疾人,約占中國總?cè)丝诘?.21%。這是一個驚人的數(shù)字,超過了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的人口。這些殘疾人中約有600萬到700萬是盲人,但是我們在生活中卻很少看見他們。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們的基礎建設對盲人的照顧還不夠。臺灣地區(qū)在某些方面考慮得相對周到些,例如校內(nèi)盲道。電影中,老師告訴裕翔媽媽,“這是學校第一次收盲生,還蠻有壓力的?!钡撔W呃纫呀?jīng)設置了盲道。
殘疾人只是在一個方面殘缺,代償作用卻使他們在其他方面勝于常人。影片的高潮處,“Super Music”樂隊參加一場評審?,F(xiàn)場突然斷電,其他人茫然失措,只有鋼琴聲源源不斷。裕翔對黑暗“免疫”,全然陶醉在自己的樂聲中,物我兩忘。琴聲結(jié)束,現(xiàn)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強勢者自以為高人一等,喜歡給弱勢者指明方向,他們說,看,光在那兒。可是,他們眼中的光未必是別人生命中的光。裕翔的心中另有一束光引導,與其說他是“逆光飛翔”,不如說他在向自己心中的光飛翔。
影片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當下,低欲望成為一股新興的社會風氣,這沒什么不好,人無欲則剛。欲望太多會扭曲人的心靈,成為負擔。但是,欲望也是人類活動的源動力。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佛系”掛在嘴邊,以為超脫。明明在朝氣蓬勃的年紀,卻裝出一派暮氣沉沉的高深,實則是逃避現(xiàn)實的拙劣偽裝。與之匹配的是虛無主義思想,虛無主義者認為一切都沒有意義。人類思想紛繁復雜,虛無主義永遠有它的市場。但虛無主義者就像殘疾人,只占少數(shù),如果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信奉虛無主義,這個社會就病了。
對幸福的渴望就像光明,指引我們前進。每個人心中都應該有一束光。打開心靈的窗口,讓那束光照進來,引導我們展開翅膀,追求幸福。這就是《逆光飛翔》想告訴我們的樸素的真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