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信賓
(河南省獲嘉縣人民醫(yī)院內科 新鄉(xiāng) 453800)
早期溶栓是急性腦梗死(ACI) 的最佳治療方式,但受時間窗嚴格限制,且存在較多禁忌證。若錯過溶栓時間窗或不適用溶栓治療,快速抗凝、恢復缺血部位供血及挽救缺血半暗帶存活神經(jīng)細胞是改善預后的關鍵。奧扎格雷鈉屬于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加腦動脈血流量,恢復缺血部位血液灌注,從而減輕缺血半暗帶神經(jīng)細胞損傷[1]。疏血通屬于純中藥制劑,具有清熱熄風、通經(jīng)活絡、破血逐瘀之效,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血栓形成,增加動脈血流量,加快神經(jīng)功能改善[2]。本研究旨在分析奧扎格雷鈉聯(lián)合疏血通治療ACI 患者的療效及安全性?,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8 年3 月~2020 年3 月于我院就診的96 例ACI 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8 例。對照組男29 例,女19例;年齡46~75 歲,平均年齡(55.63±4.71)歲;合并癥:高脂血癥18 例,高血壓16 例,糖尿病14 例;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輕度22 例,中度19 例,重度7 例。觀察組男30 例,女18 例;年齡47~77 歲,平均年齡(55.65±4.73)歲;合并癥:高脂血癥19 例,高血壓15 例,糖尿病14 例;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輕度23例,中度19 例,重度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1.2 入組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3]中ACI 的相關診斷標準;經(jīng)顱腦CT 等影像學確診;病發(fā)72 h 內;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合并腦出血;對本研究用藥過敏;存在肝腎功能障礙;存在凝血系統(tǒng)缺陷。
1.3 治療方法兩組均積極進行降壓、調脂、擴張腦血管、吸氧、保護腦組織等常規(guī)內科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奧扎格雷鈉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93201) 治療,250 ml 生理鹽水+80 mg 奧扎格雷鈉注射液靜脈滴注,1 次/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疏血通注射液(國藥準字Z20010100)治療,250 ml 生理鹽水+6 ml 疏血通注射液靜脈滴注,1次/d。兩組均持續(xù)治療14 d。
1.4 觀察指標(1)頸動脈斑塊狀況:于治療前及治療14 d 后,采用多普勒超聲檢查兩組患者頸動脈斑塊狀況,探頭頻率調整為7~10 Hz,由同一醫(yī)師負責測量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與斑塊面積。(2)腦血流指標:同上述時間,以腦循環(huán)血流動力學監(jiān)測儀檢查兩組腦部平均血流速度、最大峰值流速、血管阻力指數(shù)及舒張末血流速度變化。(3)不良反應:腹瀉、嘔吐、皮疹。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頸動脈斑塊狀況比較治療前兩組頸動脈斑塊狀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IMT、斑塊面積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頸動脈斑塊狀況比較( ±s)
表1 兩組頸動脈斑塊狀況比較( ±s)
斑塊面積(mm2)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IMT(mm)治療前 治療后48 48 tP 1.64±0.25 1.63±0.27 0.188 0.851 1.21±0.11 1.34±0.15 4.842 0.000 29.41±5.65 28.98±5.01 0.395 0.694 20.41±3.07 24.52±3.29 6.328 0.000
2.2 兩組腦血流指標比較治療前,兩組患者腦血流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腦部平均血流速度、最大峰值流速、舒張末血流速度等腦血流指標均大于對照組,腦血管阻力指數(shù)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腦血流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腦血流指標比較( ±s)
舒張末血流速度(cm/s)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平均血流速度(cm/s)治療前 治療后最大峰值流速(cm/s)治療前 治療后血管阻力指數(shù)治療前 治療后48 48 tP 21.43±4.52 21.55±4.49 0.131 0.897 28.79±4.93 25.11±4.65 3.762 0.000 38.14±5.98 39.52±6.01 1.128 0.262 57.43±7.12 48.62±7.03 6.100 0.000 0.89±0.16 0.91±0.17 0.594 0.554 0.53±0.11 0.64±0.13 4.475 0.000 21.35±4.05 21.67±4.13 0.383 0.702 32.85±4.47 28.61±4.39 4.689 0.000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對照組出現(xiàn)3例腹瀉、1 例嘔吐、1 例皮疹,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42%(5/48);觀察組出現(xiàn)2 例腹瀉、5 例嘔吐,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4.58%(7/48)。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81,P=0.537)。
頸動脈作為腦部供血的主要通道,頸動脈粥樣硬化是ACI 的發(fā)病基礎,隨著頸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頸動脈斑塊不斷增厚,致使頸動脈狹窄程度逐漸增加,減緩動脈內血液流速,且隨著斑塊脫落,使得遠端動脈阻塞,進一步加重腦部供血障礙,增大ACI風險[4]。奧扎格雷鈉屬于血栓素合成酶抑制藥物,可干擾前列腺素H2分泌血栓烷A2,抑制血小板聚集,從而減少血栓形成,改善腦部血液循環(huán),加快缺血部位供血恢復,減輕神經(jīng)功能損傷[5~6]。
中醫(yī)學將本病歸屬于“中風”范疇,早在《黃帝內經(jīng)》就有記載,《素問·調經(jīng)論》曾記載:“血之與氣,并走于上,則為大厥,厥則暴死”,并經(jīng)歷代醫(yī)學家不斷研究探索,認為血瘀是誘發(fā)中風的重要病機,故臨床主張以活血化瘀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IMT、斑塊面積均低于對照組,腦部平均血流速度、最大峰值流速、舒張末血流速度均大于對照組,腦血管阻力指數(shù)低于對照組,且兩組均無嚴重不良反應,表明奧扎格雷鈉聯(lián)合疏血通治療ACI 效果顯著,可迅速改善腦部血液循環(huán),縮小頸動脈斑塊面積,加快患者腦部供血恢復。吳秋義等[7]研究發(fā)現(xiàn),疏血通聯(lián)合奧扎格雷鈉可提高ACI 治療效果,改善腦血流指標,加快患者康復,與本研究結果相類似。分析原因如下,疏血通是自地龍與水蛭中提煉而出的中藥制劑,其中地龍含有大量蚓激酶,屬于酸性蛋白質,可降解血液內纖維蛋白,并促使纖溶酶原轉化為纖溶酶,加快血栓溶解;水蛭內的水蛭素屬于凝血酶抑制劑,可結合凝血酶,抑制纖維蛋白原激活,阻斷纖維蛋白形成,從而發(fā)揮抗血栓、抗凝作用,利于預防動脈血管再栓塞?,F(xiàn)代藥理學研究顯示,疏血通可調節(jié)腦部血流動力學,減輕腦血管痙攣,恢復腦部供血,阻止神經(jīng)細胞凋亡,改善腦神經(jīng)功能[8]。疏血通與奧扎格雷鈉聯(lián)用后可進一步增強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加快血栓溶解,并預防血栓再次形成,擴張動脈血管,提高血液流速,加快缺血區(qū)域血供恢復。綜上所述,奧扎格雷鈉聯(lián)合疏血通可迅速溶解ACI 患者頸動脈血栓,縮小頸動脈斑塊面積,提高腦部血液流速,從而減輕缺血性損傷,保護腦組織,且安全性高,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