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福興,和迎春,嚴 萍,王 黎,樊玉娟,趙衛(wèi)東
(大理大學臨床醫(yī)學院,云南大理 671000)
社區(qū)獲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AP)是一種由細菌或非細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其發(fā)病率及死亡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加〔1-2〕。據報道,美國老年人CAP的住院率每年達到1 150/10萬人~1 830/10萬人,由此造成的醫(yī)療費用高達90億~170億美元〔3〕。目前,我國CAP的致病菌以肺炎鏈球菌及肺炎支原體最為常見,此外肺炎衣原體、金黃色葡萄球菌、流感病毒等也較為常見〔4〕,然而細菌性肺炎與支原體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 MP)、病毒性肺炎(viral pneumonia, VP)等非細菌性肺炎所引起的臨床癥狀類似〔5〕,僅僅依靠臨床癥狀及影像學資料來經驗性使用抗生素〔6〕,通常會造成抗生素的濫用〔7-8〕,甚至延誤非細菌性CAP患者的治療。因此,明確病原體對CAP的治療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降鈣素原(PCT)可較好地區(qū)分細菌性肺炎及VP〔9〕,并且對CAP患者的預后同樣具有較高的預測價值〔10〕, 但是,PCT檢測價格相對較高。而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較易獲得,是一種經濟且敏感的炎癥標志物,研究表明NLR不僅有助于預測菌血癥,而且能夠評估細菌性CAP患者的嚴重程度及預后〔11〕。本研究以肺炎鏈球菌引起的細菌性肺炎(以下簡稱“SP”)為主要研究對象,采用回顧性分析方法,分析CAP患者外周血NLR,以探討其在CAP病原學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1.1 研究對象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大理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呼吸科住院的CAP患者161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國成人社區(qū)獲得性肺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6年版)診斷標準〔4〕。
1.1.1 納入標準 (1)社區(qū)發(fā)病。(2)肺炎相關臨床表現:①新近出現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癥狀加重,伴或不伴膿痰、胸痛、呼吸困難及咯血;②發(fā)熱;③肺實變體征和(或)聞及濕性啰音;④外周血白細胞>10×109個/L或<4×109個/L,伴或不伴細胞核左移。(3)胸部影像學檢查顯示新出現的斑片狀浸潤影、葉或段實變影、磨玻璃影或間質性改變,伴或不伴胸腔積液。符合(1)、(3)及(2)中任何1項,并排除肺結核、肺部腫瘤、非感染性肺間質性疾病、肺水腫、肺不張、肺栓塞、肺嗜酸粒細胞浸潤癥及肺血管炎等其他肺部疾病。
1.1.2 排除標準 年齡不滿18周歲或大于80周歲;合并二重感染;孕婦;存在免疫抑制的患者(如惡性腫瘤、器官移植術后、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等);醫(yī)院獲得性肺炎;血液透析;血液系統(tǒng)疾??;急性心肌梗死或不穩(wěn)定心絞痛患者;因各種原因放棄治療;臨床資料不齊全的患者。
1.2 方法利用醫(yī)院信息系統(tǒng)(HIS),采用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方法查閱并采集臨床病歷資料。符合納入及排除標準的患者,分別記錄其年齡、性別等一般情況;臨床表現:包括癥狀(咳嗽、呼吸困難、胸痛、頭痛、意識障礙)和體征(體溫、呼吸、心率、收縮壓);住院天數;胸部CT等,實驗室檢查均采集患者入院48 h內的外周靜脈血液樣本,并記錄其白細胞(WBC)計數、中性粒細胞(NEUT)計數、淋巴細胞(LYMP)計數、血小板(PLT)計數、C反應蛋白(CRP)、PCT、支原體IgM抗體、流感聚合酶鏈式反應(PCR)及痰/肺泡灌洗液標本培養(yǎng)等結果。根據臨床癥狀、體征、病原學及影像學結果,將痰/肺泡灌洗液標本培養(yǎng)出肺炎鏈球菌的患者納入細菌性肺炎組(SP組)、支原體IgM抗體陽性并排除細菌或病毒感染的患者納入支原體肺炎組(MP組),流感PCR結果陽性并排除其他感染的患者納入病毒性肺炎組(VP組),并把MP組與VP組合并為非細菌性肺炎組(non-SP組)。
1.3 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及統(tǒng)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法;計量資料以表示,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若滿足方差齊性,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若方差不齊,則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經SPSS 22.0運算后,選取NLR < 5作為截斷值,WBC、NLR、NLR < 5、CRP、PCT的診斷價值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線),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各組間比較SP組和MP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臨床癥狀(呼吸困難、胸痛、頭痛、意識障礙)、體征(體溫、呼吸、心率、收縮壓)、實驗室指標(PLT)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SP組CT直接提示炎癥或感染征象的患者比例、住院天數、WBC、NEUT、NLR、NLR < 5、CRP及PCT水平均顯著高于MP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MP組咳嗽患者比例、LYMP均顯著高于SP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SP組和VP組研究對象的年齡、性別、臨床癥狀(咳嗽、呼吸困難、胸痛、頭痛)、體征(體溫、呼吸、心率、收縮壓)、CT表現、實驗室指標(NEUT、LYMP、PLT、CRP)情況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SP組意識障礙患者比例、住院天數、WBC、NLR、NLR < 5及PCT水平均顯著高于VP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 0.05)。見表1和圖1。
圖1 實驗室指標分布及比較
表1 SP患者與MP、VP患者比較[ ,n(%)]
2.2 ROC曲線分析WBC、NLR、NLR< 5、CRP、PCT各指標在SP組vs.MP組、SP組vs.VP組、SP組vs.non-SP組中,對SP 診斷性能的ROC曲線下面積(AUC)、靈敏度、特異度進行比較。見圖2及表2。結果表明,在3組中,NLR<5、NLR及PCT均對SP具有良好的診斷價值。
表2 實驗室指標的ROC曲線
圖2 ROC曲線分析
CAP患者大多數需住院治療,一旦病情惡化入住重癥監(jiān)護室(ICU),其死亡率也隨之升高〔12〕,國外有研究表明CAP的發(fā)病率為9.7/1 000人,住院率為46.5%,30 d死亡率更是高達12.9%〔13〕。CAP的治療,首先需明確病因,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微生物培養(yǎng)、血清學檢測和分子生物學檢測,不過以上方法均有其局限性,如微生物培養(yǎng)周期長、血清學檢測存在假陽性和假陰性率、分子生物學檢測價格昂貴。因此,亟須高靈敏度和高特異度的檢測指標用于臨床早期CAP病原學的鑒別。
CRP是一種急性時相蛋白,盡管有研究表明CRP不僅有助于SP的診斷〔11〕,而且可預測CAP患者的臨床結局〔14〕,但在本研究中CRP無法有效區(qū)分SP及VP(P> 0.05),這可能是因為CRP在組織損傷、心肌梗死、手術創(chuàng)傷、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情況下也會升高〔10〕,特異性不高,故無法區(qū)分SP與VP。
PCT是臨床常用的判斷細菌感染的參數,很多研究表明PCT能夠區(qū)分SP與VP〔14〕。在本研究中,SP組PCT水平顯著高于MP組及VP組(P <0.05),即PCT水平能夠區(qū)分細菌性感染與非細菌性感染,與Kamat等〔9〕研究類似,但是在SP組與non-SP組中,其診斷靈敏度僅為55.3%,特異度為79.8%。
NLR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點,其能夠反映機體的炎癥程度,通過血常規(guī)即可獲得,目前研究表明NLR在心血管、腎臟、腫瘤等疾病中均具有較好的臨床應用價值〔15〕。相關研究還發(fā)現NLR的高低與SP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NLR越高,提示SP越嚴重〔16〕,non-SP往往NLR升高不明顯,這可能與non-SP早期癥狀輕、血清學指標變化不大有關系。同時NLR指標簡單,獲取方便,有助于盡早篩選SP高風險患者并予以及時干預,也是一種觀察抗菌藥物治療效果的臨床指標。本研究亦發(fā)現NLR能夠有效區(qū)分SP及non-SP,NLR在SP組顯著高于MP組及VP組(P <0.05),在區(qū)分SP與non-SP時AUC為0.75,靈敏度為91.5%,特異度為54.4%,與朱宇敏〔11〕研究結論類似,這表明NLR在診斷SP時具有一定的價值,但是Neeser等〔17〕研究發(fā)現NLR無法區(qū)分SP與MP。本研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后,發(fā)現NLR截斷值為5,故將NLR<5作為臨界值,其中SP組NLR<5的患者僅占34.0%,MP組NLR<5的患者占88.0%,VP組NLR<5的患者占48.4%,發(fā)現在區(qū)分SP與MP時,NLR<5的AUC為0.92,診斷靈敏度為75.0%,特異度高達95.0%,PCT的診斷靈敏度僅為57.5%,特異度為96.0%,NLR的診斷靈敏度則為89.4%,特異度為88.0%,在臨床上,MP患者以干咳為主,炎癥反應輕,WBC、NEUT、LYMP等指標變化不明顯,故NLR<5的患者比例更高;在區(qū)分SP及VP時,NLR<5不僅AUC最大,達到0.74,其診斷靈敏度更是高達87.5%,特異度為58.1%,而PCT的診斷靈敏度僅為34.0%,特異度為90.6%,NLR的診斷靈敏度則為95.7%,而特異度僅為28.1%,同樣,VP患者癥狀不典型,炎癥反應相較于SP患者更輕,故NLR值相較于SP組更小,NLR<5的患者比例相對較高;在區(qū)分SP及non-SP時,NLR<5的AUC為0.84,靈敏度為87.5%,特異度為70.7%,而PCT的靈敏度僅為55.3%,特異度為79.8%,相較于PCT及NLR,NLR<5不僅具有較好的診斷性能,而且能夠提高診斷的敏感性。
本研究結果的解釋基于以下局限性,本研究僅選用肺炎鏈球菌作為SP的代表菌株,未考慮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等不同菌株的影響,需在接下來的研究中進一步補充,同時本研究為單中心回顧性研究,樣本量有限,且NLR<5的截斷值尚未達成共識,因此需要擴大樣本量,甚至需多中心聯合的前瞻性研究來進一步證實NLR在CAP病原學鑒別中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本研究探討NLR對CAP病原學的鑒別價值,NLR的獲得非常便利,且經濟實惠。本研究結果表明NLR是CAP病原學較好的輔助鑒別指標,尤其在NLR<5水平,臨床醫(yī)師應考慮支原體或病毒等非細菌性感染,進一步明確病因,更好地指導臨床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