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順遠, 康冰, 王世賦, 丁琳, 張帆
1.南陽市宛城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南陽胸科醫(yī)院,3.南陽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河南 南陽 473000
高效抗反轉錄病毒治療(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應用于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已有二十余年歷史,治療效果已得到廣泛認可,該方法可以極大地改善艾滋病病人預后,使其從一種致死性疾病轉變?yōu)榭煽刂频穆愿腥拘约膊1]。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已在河南省南陽市開展了17年,接受治療人數(shù)逐年增多,但病人治療過程中時有停藥現(xiàn)象發(fā)生。為了探索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病人停藥原因及影響因素,本研究對南陽市492例艾滋病病人抗病毒治療停藥情況進行分析。
河南省南陽市2002—2019年間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出現(xiàn)過停藥情況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采用回顧性整群抽樣研究的方法,數(shù)據(jù)來源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tǒng)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統(tǒng)中抗病毒治療管理數(shù)據(jù)庫中成人艾滋病抗病毒治療信息,包括卡片ID、抗病毒治療編碼、抗病毒治療開始時間、停藥時間、停藥原因、副作用相關癥狀、死亡日期等。
共納入研究對象492例,519例次。其中男284例(57.22%)、女208例(42.28%),男女比為1.37 ∶1;開始治療年齡4~84歲,平均41.96歲;有配偶250例(50.81%)、無配偶242例(49.19%);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220例(44.72%)、初中及以上272例(55.28%);農(nóng)民414例(84.15%)、非農(nóng)職業(yè)78例(15.85%);經(jīng)血感染318例(64.63%)、經(jīng)性傳播感染168例(34.15%)、母嬰傳播6例(1.22%);現(xiàn)存活272例(55.28%)、死亡220例(44.72%);死亡病例中73例(33.19%)在停藥后1年內死亡,22例(10.00%)6個月內復治。
492例中,因藥物治療因素停藥214例(43.50%),其中包括治療失敗6例、藥物相互作用8例、藥物副作用200例;因個人因素停藥278例(56.50%),其中包括服藥依從性困難188例、失訪74例、合并其它疾病16例、經(jīng)濟困難因素2例。經(jīng)單因素分析,婚姻狀況、職業(yè)、感染途徑、停藥時治療年限、藥物漏服情況、確診后是否1年內抗病毒治療等變量中停藥原因分布存在明顯差異(均P<0.05),詳見表2。
492例中,6個月內復治者僅104例(21.14%)。將6個月內是否復治作為因變量,其它影響因素作為自變量,開展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提示,職業(yè)因素和停藥原因是停藥病人及時復治的影響因素(均P<0.05)。職業(yè)因素中非農(nóng)職業(yè)停藥6個月內復治率高(OR=2.063),停藥原因中因病人個人原因停藥后6個月內復治率低(OR=0.414),詳見表3。
表1 492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病人停藥原因與停藥時間分析 [例(%)]Table 1 Analysis of drug withdrawal reasons and stopping time for 492 AIDS patients receiv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Case(%)]
表2 492例艾滋病抗病毒治療病人停藥原因單因素分析 [例(%)]Table 2 Single factor analysis of drug withdrawal reasons in 492 AIDS patients receiving antiretroviral therapy [Case(%)]
表3 艾滋病抗病毒治療停藥病人6個月內復治原因多因素分析Table 3 Multiple factors analysis of patients of AIDS treated by antiretroviral therapy retreated within 6 months
艾滋病目前尚無可治愈的藥物和方法,長期規(guī)范服用抗病毒藥物是唯一有效抑制病毒復制、延長病人生命、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的方法。本次研究將492例服藥病人停藥原因分為藥物治療因素(214例)和病人個人因素(278例)兩大類。藥物治療因素中因藥物副作用停藥較多,占藥物治療因素的93.46%(200/214),也是病人更換藥品的主要原因[2],及時處理藥物不良反應和為患者提供信息咨詢可以減少這部分人群停藥的發(fā)生[3]。病人個人因素中因服藥依從性困難停藥較多,占病人個人因素的67.63%(188/278),提示需要進一步加強病人依從性教育,不僅是讓病人簽署抗病毒治療知情同意書,還需要讓病人認識連續(xù)抗病毒治療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產(chǎn)生耐藥等。因經(jīng)濟原因停藥的比較少,只有2例,與重慶市[4]、涼山州[5]明顯不同,這可能是因為河南省在重點鄉(xiāng)鎮(zhèn)及村莊設立艾滋病救治機構,為艾滋病病人提供抗病毒治療和抗機會感染治療[6],實行就近治療政策,極大地減少了病人就診的經(jīng)濟負擔。
從發(fā)生停藥的時間來看,266例(54.07%)病人在開始治療1年內停藥,隨后停藥人數(shù)逐年下降,與廣西許洪波等[7]研究結果一致。停藥后1年內死亡73例,占全部停藥死亡病人的33.18%,6個月內復治者僅22例,停藥后及時復治成為病人生存和治療成功的關鍵因素。在觀察的17年中,只有治療第1年因藥物治療因素停藥人數(shù)(144例)超過因病人個人因素停藥人數(shù)(122例),其它治療年限停藥者中均為病人個人因素人數(shù)遠大于藥物治療因素。提示抗病毒治療第1年在做好依從性教育的同時,還需要增加隨訪次數(shù)和血液生化等檢測,及時發(fā)現(xiàn)藥物引起的肝腎功能異常等副反應,合理調整藥物,給病人提供生活關愛和心理支持,鼓勵其堅持治療。有研究顯示盡量采用包含較少藥物或服用便利(如復合制劑)的服藥方案,減少每天服藥數(shù)量和次數(shù),可以提高病人服藥依從性[8],所以選擇起效快、副作用小的藥物也是關鍵因素之一。另外,因失訪停藥的人數(shù)也較多(74例),如何找回該部分病例,已成為能否實現(xiàn)治療比例達90%目標的重要因素之一[9],建議簡化病人異地就診手續(xù),全國抗病毒治療數(shù)據(jù)聯(lián)網(wǎng),方便病人異地取藥和檢測。
抗病毒治療停藥病人及時復治是保障抗病毒治療效果、減少耐藥基因產(chǎn)生的關鍵。病人體內病毒無法得到有效抑制,可以增加HIV的傳播效率,不利于控制[10]。本研究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非農(nóng)職業(yè)停藥6個月內復治可能性是農(nóng)民的2.063倍(95%CI:1.048~4.063),停藥原因中因病人個人原因停藥后6個月內復治可能性是藥物治療因素的0.414倍(95%CI: 0.246~0.696)。所以要重視因個人原因停藥的農(nóng)民,盡早動員停藥病人再次抗病毒治療,針對停藥病人的特點,優(yōu)化藥物方案,盡可能選用一天一次的服藥方案,更好地保證病人的依從性,從而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11]。
綜上所述,艾滋病抗病毒治療人數(shù)中應避免出現(xiàn)不必要的停藥,停藥后及時復治成為治療成敗的關鍵因素,加強病人服藥依從性教育,優(yōu)化用藥方案可以減少停藥情況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