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學(xué)琴
摘要:STEAM項目以跨領(lǐng)域、跨學(xué)科的知識融合給了教師更多的發(fā)展空間和挑戰(zhàn)。教師嘗試把STEAM項目與表演游戲有效融合,幼兒在表演游戲中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從提出問題—想象討論—探索方法—制作實施等,運用科學(xué)、技術(shù)、工程等知識解決問題,在真實情景中學(xué)習(xí)知識、發(fā)展能力。幼兒的表演游戲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元,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的交流、思辨、合作、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
關(guān)鍵詞:STEAM項目 表演游戲 幼兒
在幼兒園推進STEAM項目實踐過程中,教師依托STEAM項目在班級中逐步開展,嘗試把STEAM項目與表演游戲進行有效融合,使幼兒的表演游戲內(nèi)容更加豐富、多元。在這樣的過程中,幼兒的交流、思辨、合作、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
一、活動由來
一次周五大放送時,齊齊小朋友分享了繪本故事《彩虹色的花》。等他分享后大家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突然陽陽說:“這個我也聽過,下次我們一起表演好嗎?”果果說:“我也想?yún)⒓?,要是表演時有道具就更好了!”“對呀,要是有道具和背景就更棒啦!”“我們可以一起制作呀?!薄坝檬裁床牧夏兀俊毙∨笥褌兤咦彀松嗟赜懻撝?/p>
分析:齊齊在分享時表情豐富、動作夸張,深深吸引了小伙伴們,大家自發(fā)討論希望能把《彩虹色的花》搬到舞臺上。此時教師巧妙結(jié)合STEAM項目,尊重幼兒想法并給予支持和引導(dǎo),促使幼兒進行深度思考:如何選擇角色、設(shè)計背景、制作道具,自主探索解決遇到的真實問題?
二、活動過程
(一)自由選擇角色
教師:“誰愿意參加表演呢?”
陽陽:“我喜歡小老鼠,我愿意扮演它?!?/p>
仁杰:“我想演螞蟻?!?/p>
果果:“我想演彩虹色的花,花兒最美我喜歡……”
文清:“老師,要有個人帶我們一起練,這樣不會亂,我想選齊齊”
……
分析:繪本閱讀是班級特色常規(guī)活動,幼兒在閱讀中感受童趣、分享快樂。表演游戲在一定的情境下,幼兒自己做主,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在自主展開、自發(fā)交流的過程中,還將其游戲的獨特性、表演性、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等融入其中。
(二)給劇場取名字
過幾天又進行了一次談話:
教師:“既然大家都愿意表演,我們也開個小劇場吧,取什么名字呢?”
卓卓:“老師,就叫熊熊劇場吧!”
教師:“為什么?”
卓卓:“班里有熊熊銀行了,這個叫熊熊劇場?!?/p>
然然:“好呀,這樣就都是熊熊了?!?/p>
齊齊:“可我上次去的是安徽大劇院?!?/p>
教師:“劇場和劇院有什么不一樣呢?”
志遠:“劇場好像沒有劇院大……”
分析:在STEAM項目中也會關(guān)注幼兒是否能運用恰當(dāng)?shù)恼Z言,表達自己的想法與發(fā)現(xiàn),無形中提升了幼兒的溝通表達能力。談話中幼兒開始爭論:有的同意叫劇場,有的同意叫劇院。最后大家舉手表決確定為“熊熊劇院”。有爭論才會有思考,當(dāng)幼兒之間有了思維沖突,教師先肯定他們的想法,再引發(fā)進一步思考與商討。
(三)尋找材料制作
果果:“我去大劇院看表演時舞臺上有大幕,我們是不是也可以有一個呢?”
教師:“這個建議不錯,看有沒有什么合適的材料?!?/p>
稀?。骸翱梢园芽堎N在一起變成一張大紙,這樣貼在后面就可以了。”
陽陽:“貼在后面就不能更換了?!?/p>
果果:“我看大劇院的背景是拉的,需要什么就拉什么?!?/p>
齊齊:“我們可以在墻的兩邊貼上鉤子,在鉤子上拴根繩子,把背景做好固定在繩子上,就像窗簾,需要什么就拉出來……”
分析:做個像窗簾一樣可以更換的背景,這個想法得到了其他幼兒的贊同。他們嘗試用卡紙、膠片紙、布等材料進行制作,在對比和實踐中最后確定用布。在表演游戲中幼兒經(jīng)常會有沖突,正是這種“情景沖突”使幼兒不斷調(diào)動和運用已有經(jīng)驗,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新的知識,從而豐富游戲內(nèi)容,推進游戲進程。
(四)探索排練方法
“小演員”們第一次集中排練:
齊齊:“第一個出場的是誰?做好準(zhǔn)備?!?/p>
大寶:“是小螞蟻,它摘了一片橘色的花瓣?!?/p>
果果:“沒有花怎么會有螞蟻?肯定是彩虹色的花?!?/p>
陽陽:“對,接著是太陽,它們之間還有對話呢,然后才是小螞蟻?!?/p>
果果:“可以把順序用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放在旁邊做提示,就知道誰第一個出場、誰第二個出場了……”
分析:幼兒自由交流和討論,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與狀況,自主分工、相互協(xié)作共同設(shè)計提示牌,便于演出時幼兒相互提醒“演員”出場順序、摘取對應(yīng)的花瓣,幼兒在自我約束中來實施新的想法。
(五)自主制作道具
第一次排練后集體談話:
教師:“熊熊劇院的小演員們在排練時有什么問題嗎?”
果果:“老師,陽陽戴了小鳥的頭飾?!?/p>
教師:“哦?是嗎?”
陽陽:“那邊(語言區(qū))有一只小鳥,我需要用,可以嗎?”
教師:“當(dāng)然可以!”
大寶:“老師,那我想要小老鼠的耳朵。”
文清:“我需要小蜥蜴的爪子和尾巴,它們都是綠色的?!?/p>
“我要太陽”“我要七色花”……大家把需要的道具記下來,自由活動時開始制作。
分析:幼兒主動要求做道具是“偶發(fā)情境”。作為教師,要善于將幼兒的興趣和需求作為教育的生長點,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兒潛能,為幼兒自主發(fā)揮創(chuàng)設(shè)條件和機會,使幼兒能主動參與、發(fā)展、內(nèi)化,成為游戲的主人。
表演游戲《彩虹色的花》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正式開演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