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知道最近是怎么了,一到深夜就莫名發(fā)慌。每晚臨睡前,我的腦海里總是像走馬燈一樣,閃過當天發(fā)生的事,多半都是我沒做好的事:報表上不小心錄入的錯誤數(shù)據(jù);介紹領(lǐng)導(dǎo)時報錯了領(lǐng)導(dǎo)的名字;辛辛苦苦準備了一夜的資料被自己手抖刪除,并且沒有備份……想著想著,有時就會想到自己入職三年了,半分工資沒漲,半點兒成績沒有,一直在原地打轉(zhuǎn)。
我是不是從一開始就選錯了路?我為什么連這點兒小事都做不好?
不安、焦慮與沮喪層層疊疊,像個黑洞幾乎要將我吞噬。前陣子不是全網(wǎng)都在吐槽“網(wǎng)抑云”(指在網(wǎng)易云音樂APP評論區(qū)因抑郁情緒發(fā)言過多)嗎,我也是其中一分子,每個沮喪和自責難眠的夜晚,我也試過聽點歌來助眠,卻于事無補,反倒是在評論里找到許多與我處境相似的人。我們在沒人認識的地方盡情傾吐,共享自己在陽光下藏起來的憂郁痛苦的一面。我也很奇怪,明明白天一切都好好的,怎么一到夜晚就這么喪?
黑子
曹序心理咨詢師
黑子你好!從你的來信里,我仿佛能看見無數(shù)個夜晚里,被反芻、憂郁、焦慮深深困擾的你輾轉(zhuǎn)反側(cè)。別擔心,這種現(xiàn)象,不是什么怪病。
研究表明,人在夜里變得沮喪,是有一定生理學依據(jù)的。我們大腦中有一個組織叫“松果體”,它會分泌一種叫作“褪黑素”的物質(zhì),褪黑素的分泌受光線影響。在光線充足的白天,褪黑素分泌得較少,夜間則分泌較多。每當夜幕降臨,大腦中的褪黑素加速分泌,就會導(dǎo)致我們情緒低落、意志消沉,也是催促你盡快入睡的信號。
例如冬天,寒冷使我們的機體新陳代謝降低,同時由于陽光微弱,我們體內(nèi)褪黑素分泌水平增高,我們就會覺得好像總是睡不醒,或者心情比較沉悶,嚴重者甚至會患上“季節(jié)性情緒失調(diào)癥”,即“冬季抑郁癥”。
除了褪黑素作祟,臨床心理學家黛博拉·維提西還認為,之所以我們每到臨睡前,腦海里總是思緒萬千,不斷上演自己身上的“悲劇事件”,其實是大腦在進化過程中發(fā)展出來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在狩獵采集的原始社會中,如果我們沒能記住哪些是有毒的果實,哪片叢林中經(jīng)常出沒野獸,我們很有可能會在第二天犯同樣的錯誤。因此,比起那些快樂的往事,大腦讓我們更加善于記住負面的、甚至是令人生厭的記憶。我們在一天結(jié)束前,對這些糟糕的、危險的記憶進行反思和鞏固,目的是為了在危險重重的世界中保全性命。你不斷回憶起工作中做錯的事,其實也是你的大腦在為你拉響警笛,提醒你今后盡量避免再犯同樣的錯誤。
此外,另一位認知心理學家勞拉·喬布森也在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人們的記憶并不像電影《頭腦特工隊》上演的那樣,一個接一個整齊排列,獨立存儲。相反,我們的記憶彼此聯(lián)結(jié),像一張結(jié)構(gòu)復(fù)雜的蜘蛛網(wǎng),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就像起初,你只是回想起今天誤刪的文件,隨即馬上就想起找工作時遞交了錯誤的簡歷……此時的反思,已經(jīng)遠超出自我保護的范疇,而是陷入了自我消耗的思維反芻。
你能夠?qū)τ谧约荷钜瓜萑刖趩省⒔箲]等負面情緒的狀態(tài)有所察覺,我認為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接下來,比起與這些負面情緒對抗,我更加鼓勵你試著以第三方的角度,客觀地觀察這些情緒,并且對它們進行命名。譬如,你可以觀察一下——“當我想起自己誤刪了重要文件時,感受到的是憤怒與自責,還是委屈與悲傷?”命名能夠幫助你對自己的情緒有清晰的覺察,從而讓你感覺到對自身有更多掌控感。
情緒需要容器來盛放,這個容器也許是一段時間,也許某一個實物載體。你可以嘗試為自己設(shè)置一個固定的“自我反省”時間,規(guī)定自己每天只在這個固定的時間里進行自我反省。另外,你還可以試著將你的想法記錄下來,同時寫下可能的解決方案,或是能夠努力的方向。這樣做,除了能為你的情緒找到一個出口,還會讓你驚覺:“嗯?還有這些方法可以嘗試,事情并沒有那么糟。”
情緒本身并無好壞之分,沮喪、焦慮與愉悅、積極一樣重要。積極的情緒讓我們感到滿足,激發(fā)我們的動力;而消極的情緒讓我們沉著冷靜,警惕潛在的危險。祝你能夠找到盛放情緒的恰當容器,不論白天黑夜,都能與自己的情緒安然共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