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蓉
【名片】何繼善,1934年生,中共黨員,中南大學教授,應用地球物理學家、工程管理學家,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由他領銜形成的電磁探測中國學派,引領了國際地球物理學前沿,實現了我國電磁法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先后獲得國家技術發(fā)明一等獎、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2021年“湖南省教書育人楷?!钡葮s譽。
8月28日一大早,何繼善院士便來到深圳低碳城,開始了地熱勘探工作。雖已是87歲高齡,但為了積極推進東南沿海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的地熱勘探開發(fā),近一個月來他一直在忘我工作。
何繼善出生于戰(zhàn)亂年代,自小跟隨家人輾轉逃難,沒讀完高中就在湘東鎢礦當礦工,一干就是4年。探礦的艱辛讓何繼善無比渴望祖國強大起來,他一邊工作一邊努力尋求學習機會。新中國成立后,黨中央發(fā)出“向科學技術進軍”的偉大號召,何繼善于1956年進入長春地質學院(現吉林大學)學習地球物理,正式邁入科研殿堂。
60多年來,他矢志“為地球把脈”,創(chuàng)立并發(fā)展了以“雙頻激電理論”為核心的“偽隨機”多頻地電場理論、“廣域電磁法理論”和流場法管涌滲漏探測理論,創(chuàng)建了我國第一個以地電場與觀測系統(tǒng)為特色的國家級重點學科,發(fā)明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先進水平和中國特色的地電場觀測儀器設備,實現了我國電磁法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
雖然科研上成就斐然,獲獎無數,但何繼善獨獨看重自己是一名教師。他說:“別的角色都只是我人生旅途上的小插曲??梢赃@么說,教書育人不但是我人生的主旋律,也是我生命中永遠的安魂曲?!?/p>
1960年,何繼善被分配到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地質系任教。執(zhí)教60多年,他教了近20門不同的課程。
“文革”那段特殊時期,很多老師不敢給學生上課,而他卻把所有課程全部包攬,每天從上午第一節(jié)一直上到下午最后一節(jié)。講得實在累了,就穿插自習自學課,再不行就做實驗。有些課程沒有規(guī)范的教材,他就自己刻鋼板油印教材……困境之中,他的為學、為事、為人,激勵了當年那批年輕學生的一生。
在學生們眼中,他是一位標準的“嚴師”?!皠偪忌虾卧菏看T士生時,我以為導師事務纏身,會疏于學業(yè)指導。后來,他對我的指導交流之頻繁,出乎我的意料?!焙卫^善所帶的學生付國紅回憶,有一次,自己到重慶去做研究,才去兩天,導師詢問進度的電話就追過來了。出差回來后他發(fā)現導師也出差去了,本以為不用匯報,沒想到很快就被要求書面匯報情況?!白鏊膶W生,沒有機會偷懶,時時要被‘敲打?!?/p>
一甲子躬耕樹蕙,何繼善先后培養(yǎng)出70多名博士生、50多名碩士生,以及大批的本科生,其中不乏具有較深學術造詣的專家學者,如火箭軍導彈技術專家劉代志、電磁場理論和應用研究專家湯井田等。
在完成繁重的教學、科研等任務的同時,何繼善還熱心公眾科普事業(yè)。他購買了大量參考書籍,從小學生看的連環(huán)畫到專業(yè)書籍都有,還花了6萬多元購買了多媒體設備,并自己學習制作多媒體課件,每一堂科普課都親自備課。
2000年9月12日是中秋節(jié),他記掛著要去北京作科普報告,晚飯后就去辦公室忙碌至深夜,回家時卻一腳沒踩穩(wěn),摔倒了。到醫(yī)院一檢查,左腳嚴重骨折!
助手和家人們都勸他取消北京之行,好好養(yǎng)傷。何繼善卻嚴肅地說:“不去怎么行呢!這是早定了的,那么多人等著我!”
就這樣,何繼善被背上飛機、背下飛機,背進了科普報告的會場……之后那一個多月里,他坐在輪椅上備課,又先后作了6場科普報告。
擠滿教室、趴滿窗戶、掌聲雷動、歡呼鵲起……“每次看到這些令人激動的景象,我好像就看到了科研興盛的前景,這更堅定了我繼續(xù)科普道路的決心。”何繼善說。
20多年來,他先后作各種科普報告200多場,足跡不僅遍及三湘四水,還遠至北京、甘肅、黑龍江、四川等地,聽眾達20多萬人次,包括黨政干部、專家、企業(yè)職工、學生……
六十余載,誠心善教,芬芳滿園,這就是他——何繼善,一名受到學生尊敬和愛戴的杏壇“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