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爽
[摘 要]小學語文教材中包含了豐富的內容,這些都是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基本因素,主要以知識點、習題訓練等方式進行呈現(xiàn),遵循由淺至深、循序漸進的原則,分布在各個單元當中。在復習過程中,教師應當準確把握教材中的語文要素,并且將其作為切入點,從個體性、整體性、層遞性三個方面出發(fā),探究語文復習教學的有效策略,以幫助學生更好地鞏固和消化課堂所學。
[關鍵詞]復習策略;把握要素;個體性;整體性;層遞性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1)22-0057-02
復習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通過有效復習,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回顧、歸納和總結,從而達成深化理解、促進吸收、強化運用的目標。對于這一艱巨的任務,小學生難免會產(chǎn)生一定的畏懼心理。對此,教師就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幫助學生克服這種畏懼心理,以最佳的狀態(tài)參與到復習中,從而對學過的知識形成更加透徹、深刻的理解。具體來說,若小學語文教師在復習教學中能夠將語文要素作為切入點,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復習策略,就可以優(yōu)化復習結構,并進一步提高復習課的實效性。
一、語文要素概述
所謂語文要素,并非單純的新字、新詞,而是字詞句段篇當中所蘊藏的知識、聽說讀寫等能力指向、品悟思辨等學習方法以及正確的學習習慣等,它主要指的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綜合發(fā)展。統(tǒng)編教材就十分重視語文要素,通過雙線組織單元的形式進行編排,借助廣泛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設置章節(jié)內容以及對應的習題,必須掌握的語文學習能力、學習方法以及學習習慣也被滲透到對應的知識或訓練當中,將循序漸進這一原則作為指導思想,巧妙地融入各個章節(jié)之中。
二、小學語文復習教學策略探討
(一)把握個體性,優(yōu)化單篇復習
就小學語文教材來說,其中的文章都是經(jīng)過精挑細選的,都有著獨特的價值和意義,這就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要素的個體性特征。對此,在實際的復習課堂中,教師應先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細致地研讀,對文章中所體現(xiàn)的語文要素形成一定的把握,然后再對學生展開針對性訓練??梢悦鞔_的是,統(tǒng)編教材在各個章節(jié)都列出了語文要素,并對其進行了相應的劃分,分別以不同的形式體現(xiàn)在課本的各個角落,如課后習題、“語文園地”中等,教師要找出這些語文要素,將其有機地融入復習教學中,以提升學生的復習效率。
例如,在復習《青蛙寫詩》這一課時,課后習題中提到:(1)朗讀課文。說一說青蛙寫詩的時候誰來幫忙了。(2)青蛙寫的詩里有逗號和句號,請你圈出來。(3)讀一讀。從習題中可以得知,習題(1)中的朗讀課文是對學生語文能力的基礎訓練,而“說一說青蛙寫詩的時候誰來幫忙了”則鍛煉了學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這個時候,本節(jié)課的語文要素就變得清晰可見了,即“朗讀文本”“提取信息”。而在習題(2)中要求學生圈出青蛙寫的詩中的逗號和句號,習題(3)則要求學生讀一讀,旨在讓學生認識到一句話表達一個意思,意思沒表達完時的停頓用逗號,意思表達完了就用句號。在區(qū)分逗號、句號的過程中,學生就會逐步形成句子的概念,這也正是本節(jié)課所要達成的語文要素,而且這些語文要素中又滲透了相應的學習方法。通過細致地研讀和整理,本節(jié)課的復習要素就十分明了了,教師可以從這幾個要素出發(fā),對學生進行引導:“請大家認真朗讀文本內容,將文中的重要信息提取出來,把握句子的概念,并逐步將其內化?!?/p>
單篇文章的編排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要素的個體性,教師以此為學生設置相應的復習目標,并采用正確的復習方法展開教學,能夠避免傳統(tǒng)復習教學無重點的問題,進而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二)把握整體性,優(yōu)化章節(jié)復習
從統(tǒng)編教材的編排可以得知,編者對于語文要素的排列有著極其鮮明的特點,即具有較強的關聯(lián)性和整體性。在具體復習過程中,教師應樹立整體觀念,將同一章節(jié)中的相關要素有機整合起來,將其構建成一個完整、系統(tǒng)的知識網(wǎng)絡,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積累知識,并快速消化這些知識。這樣,學生復習的效率自然就會有所提升。
例如,在復習“漢語拼音”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首先可以引導學生復習以往學習過的聲母、韻母以及整體認讀音節(jié)等內容,隨后借助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呈現(xiàn)出對應的圖式,在圖式中完整地呈現(xiàn)出漢語拼音,以此作為輔助展開復習教學,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這樣一來,將原本分散的知識變成一個整體,為學生構建出一個知識網(wǎng)絡,就能幫助學生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深化對課堂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又如,統(tǒng)編教材二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編排了幾篇寫景類文章,《黃山奇石》將一塊塊本無生命的石頭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充分體現(xiàn)了黃山石頭的奇和趣;《日月潭》主要介紹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滲透了保護環(huán)境、愛護家園的理念;《葡萄溝》則為學生構建了良好的情境,體現(xiàn)了葡萄溝的好與妙。對此,在正式復習時,教師就可以從寫景類文章和修辭手法的角度出發(f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試著分析這些文章的特點。如:“找出三篇文章中采用修辭手法的語句或段落?!边@個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寫景類文章的特點,明確何為比喻手法,并學會正確運用比喻手法進行寫作。這樣的操作能夠切實增強學生自主復習、分析歸納的能力,為學生語文思維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值得說明的是,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尚處于成長發(fā)展的初始階段,年齡較小,生活經(jīng)驗及閱歷相對缺乏,對于事物的認知尚停留在表面,對于知識的把握也缺少系統(tǒng)性的梳理和歸納。對此,教師可以適當借助思維導圖等輔助工具,以更加直觀的方式呈現(xiàn)知識,從而幫助學生構建起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橋梁,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
通過對語文要素的整體性把握,使學生逐步形成整體意識,從而在腦海中出現(xiàn)一個完整的知識架構。這樣,學生就會對復習課教學的內容形成更加全面的理解,從而更好地記憶和消化課堂所學。
(三)把握層遞性,優(yōu)化歸類復習
雖然語文要素通常都是以分散的形式在文章、章節(jié)中出現(xiàn),但是依舊可以發(fā)現(xiàn)這樣的規(guī)律,語文要素具有較強的層遞性。如果教師能夠從其中一個元素出發(fā),從另外一個角度研讀教材,緊扣某個語文要素進行梳理、歸納,明確各個語文要素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把握同一語文要素在不同文章、不同章節(jié)中的體現(xiàn)原則,就能夠對某個知識內容、學習方法展開相應的梳理和提煉,從而就能實現(xiàn)扁平向遞增轉變的教學目標,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語文知識,不斷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
例如,統(tǒng)編教材中有一種較為常見的元素,即“小泡泡”,而這些“小泡泡”通常都出現(xiàn)在三、四年級的教材中,大多是以學習方法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對此,在復習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這些“小泡泡”的提示語梳理和歸納出掌握生字詞的方法:結合上下文理解、查閱字典進行理解以及通過反義詞進行理解等。隨后,教師再采取同樣的方法,對教材中和理解語句方法有關的“小泡泡”進行梳理和歸納,使學生從中掌握感悟語句的方法,如把握重點詞匯、充分發(fā)揮想象、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等。這樣一來,就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小泡泡”的功能,從而進一步提高復習教學的質量,使學生學會運用正確的方法復習舊知。
再如,統(tǒng)編教材一年級上冊《秋天》一課中要求學生注意“一”字的不同讀音;《青蛙寫詩》中要求教師要重視逗號、句號,適當滲透句子的概念;而《雨點兒》中則指出了分角色朗讀并把握句子的停頓的重要性。對此,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明確字的讀音,再把握逗號、句號的應用規(guī)則,使學生對句子的概念形成基本的認識,接著讓學生在明確句子概念的基礎上進行朗讀,這樣就能夠保證朗讀的流暢,就能夠不斷促進學生朗讀能力的提升。這一教學流程也充分體現(xiàn)了從把握讀音到停頓,再到朗讀的梯度變化,能夠獲得高質量的復習效果。
值得說明的是,當對同類文章進行整合后可以發(fā)現(xiàn),語文要素是逐步細化在各個細節(jié)中的,且是逐步遞進的。當教師明確這一點后,就可以切實延伸文章利用的深度,從而進一步優(yōu)化復習教學的效果。
通過對語文要素的層遞性把握,遵循由淺至深、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復習,有效避免了由于復習層次不明晰導致復習效果不佳的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從而在提升學生復習質量的基礎上,使學生逐步掌握了正確的復習方法。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當意識到復習教學的重要性,并采用有效的方法將復習真正落到實處。把握語文要素,創(chuàng)新復習教學的方法,精心制定科學的復習策略,對學生進行合理的指導,這些都是教師達成教學目標的“必修課程”,同時也是提高小學語文復習教學實效性的重要途徑。
[ 參 考 文 獻 ]
[1] 王婷. 精巧設問 以點帶面: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五種策略[J]. 語文建設, 2019(10).
[2] 周喜學. 基于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7 (05).
[3] 梁斌. 苦覓真經(jīng)難入解 共得神壇盡開顏:關于學本課堂的實踐與思考[J]. 語文教學之友, 2015(07).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