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正文
摘? ? 要:小麥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作物,隨著我國農業(yè)的發(fā)展,小麥的種植面積逐漸擴大,對小麥的種植生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許多先進的技術開始在小麥種植中應用,提高了小麥的產量和質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小麥病蟲害的防治能力和水平。為了更好地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推動小麥產業(yè)健康發(fā)展,應該加強對小麥種植技術的研究,采取科學的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
關鍵詞:小麥;種植技術;病蟲害防治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15-0046-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511? ? ? ?文獻標志碼: B
1? ?影響小麥產量下降的因素
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有些地區(qū)小麥種植面積逐漸減少,導致小麥產量下降。通過調查分析研究,發(fā)現降水量較少和寒潮均會影響小麥的產量和質量,降水量減少會導致土壤干旱,增加病蟲害的發(fā)生概率。寒潮的出現會導致許多未成熟的小麥凍死,小麥不能正常收獲。
此外,在小麥種植過程中,種植戶沒有認識到病蟲害防控的重要性,防控意識不足。傳統(tǒng)的小麥種植技術已經很難滿足農業(yè)發(fā)展的實際需求,應該加大對先進種植技術的應用和推廣,保證小麥的產量和品質。在病蟲害防控過程中,防控措施不到位,導致防治效果不理想。
2? ?小麥種植環(huán)境因素
小麥種植環(huán)境直接影響小麥種植技術的應用,同時也影響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選擇適合的種植環(huán)境,確保小麥的品質。小麥在生長過程中需要充足的光照條件和水資源,充足的光照條件能夠加強小麥的光合作用以及呼吸作用,而豐富的水資源能夠滿足小麥對水分的需求。
此外,小麥在種植過程中對土壤的要求也較高,應該選擇土壤肥沃的地區(qū),保證小麥能夠充分吸收養(yǎng)分,促進小麥的生長。小麥在生長過程中還會受到風力因素的影響,應該選擇背風的地區(qū),避免小麥被刮倒。通過上面的闡述可知生長環(huán)境直接影響小麥的品質,加強對環(huán)境的控制能夠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
3? ?小麥種植技術
3.1? ?選擇優(yōu)良的小麥品種
在小麥種植過程中,應該選擇優(yōu)良的小麥品種,發(fā)揮品種優(yōu)勢,也有利于后期的管理工作。小麥的品種比較多,不同的品種都有自身的優(yōu)勢,實現小麥的高產穩(wěn)產。在小麥品種選擇前,要結合當地的土壤條件和地理條件進行評估,選擇適合地區(qū)生長的小麥品種。
在小麥播種之前,應該對種子進行晾曬處理,能夠起到防蟲防霉的作用,促進小麥發(fā)芽,選擇晴天進行晾曬,不能在水泥路面或者柏油路面晾曬,這樣可能會造成種子燙傷。在曬種過程中,要控制好種子的密度,并且定期翻動,連續(xù)曬種2~3 d即可。小麥曬種完成后,還應該進行發(fā)芽率的檢測,為后期小麥的生長奠定基礎。
3.2? ?選地整地
在小麥種植之前應該做好選地工作,選擇地勢平坦開闊和光照充足的地區(qū),有利于小麥的生長以及后期的管理。應該保證土壤中的養(yǎng)分充足,選擇pH值為6~8的土壤,有利于小麥的生長。選擇地塊之后要對土壤的肥力進行檢測,如果土壤肥力不足,還應該采取科學的設備管理措施。
小麥在生長過程中對水資源的需求量比較大,應該選擇地下水充足的地區(qū),便于后期的灌溉。在選地完成后,應該對土地進行前茬處理,通過深耕處理的方式能夠提高土壤的透氣性,為小麥種子的發(fā)芽提供良好的條件,也能夠提高小麥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減少病蟲害的出現。
3.3? ?播種管理
在小麥種植過程中,要做好各種管理工作,加強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質量把控,促進小麥健康生長。在具體播種過程中,應該控制好小麥播種量,節(jié)約種植成本,也要考慮小麥在生長過程中的陽光需求,考慮對于水分和降水量的需求,滿足小麥的生長。如果播種冬小麥,需要對種子進行浸泡處理,提高種子發(fā)芽率的同時加強病蟲害的防控。在小麥播種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傳統(tǒng)的人工播種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機械化播種的方式,不僅能夠提高勞動效率,也可以減少人工播種不均勻問題的出現。
3.4? ?科學的田間管理
科學的田間管理能夠提高小麥的產量和質量,應該做到以下幾方面的內容。①在種子出苗之后,待小麥苗生長到一定階段之后要進行間苗處理,保證小麥能夠吸收到充足的養(yǎng)分和水分,促進小麥的生長。②在小麥拔節(jié)期,應該做好施肥管理工作,結合小麥的品種以及土壤的肥力來確定施肥量,在施肥前做好土壤肥力的測定工作,保證施肥的合理性,為小麥的生長提供不同營養(yǎng)元素的肥料,減少資源浪費,保證小麥健康成長。需要注意,如果施肥后出現大規(guī)模的降水,可能會影響施肥的效果,可以適當追施氮肥,滿足小麥生長對養(yǎng)分的需求。③在小麥灌漿階段,應該做好噴灑工作,科學配比肥料,補充氮元素和鉀元素,滿足小麥生長的需求。④在小麥生長的后期階段,要做好田間雜草的清理工作,避免雜草和小麥爭奪養(yǎng)分,也能夠提高小麥的抗倒伏能力。可以采取人工除草或者藥劑除草的方式,藥劑除草能夠減少勞動者的工作壓力,提高勞動效率。⑤小麥的產量和質量直接受到水資源的影響,如果在小麥種植地區(qū)的降水量比較少,可以采取人工降雨的方式來保證小麥的灌溉量。在小麥灌溉的過程中,可以采取多種灌溉技術,包括噴灌和溝灌等,噴灌技術具有均勻性的特點,同時能夠保護土壤,減少水土流失,提高小麥對水分的吸收。
3.5? ?適時采收
為了確保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在小麥收割之前應該進行調查,分析小麥長勢情況,制定科學的收割計劃,可以選擇機械收割也可以選擇人工采收。在收獲過程中,建議采取適時晚收的模式,能夠充分利用小麥的后熟優(yōu)勢,確保小麥的總體產量。在選擇機械收割之后,還可以配合人工收割,避免浪費??茖W的收割能夠保證小麥產量和質量。
4? ?小麥病蟲害防治技術
病蟲害是影響小麥生長和質量的主要因素之一,應該加強對病蟲害的防治,采取以下幾種防治手段。
4.1? ?物理防治技術
物理防治技術能夠有效地防治小麥病蟲害。種植人員應該加強小麥的田間管理,定期檢查小麥的生長情況,一旦發(fā)現有健康問題要及時解決。①在小麥種植的過程中可以采取放射線技術進行病蟲害的防治,能夠直接滅殺害蟲,減少害蟲的基數,降低害蟲的繁殖速度。②可以利用黑光燈或者高壓電網進行小麥病蟲害的防治,該技術主要利用了小麥蟲害趨光性的特征,誘殺害蟲。③種植戶可以采取高溫殺死或者低溫凍死的方式來控制病蟲害,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效果。
4.2? ?生物防治技術
生物防治技術主要包括以下技術手段:①利用害蟲的天敵進行防治,采取多種方法利用和保護小麥害蟲的天敵,抑制害蟲的數量,減少病蟲害的出現。天敵防治措施不會對小麥質量造成過多的影響,也不會影響周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一種重要的綠色防控手段。麥蚜蟲的天敵種類較多,主要包括瓢蟲和蜘蛛等,都能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②采取噴霧的方式來吸引害蟲,然后進行集體滅殺。可以利用信息素誘殺害蟲,能夠取得很好的滅殺效果,減少病蟲害危害,促進小麥的健康生長。
4.3? ?化學防治技術
化學防治技術具有見效快和效果強等特點,且操作簡單,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受到季節(jié)和地域因素的影響。①在小麥種植之前,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能夠滅殺土壤中的蟲卵和病菌,減少病蟲害出現的概率。②如果麥田出現病蟲害,選擇化學防治,但是要選擇低毒和低殘留的化學藥劑,防止對周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造成過多的不利影響。在化學防治過程中,有些病蟲可能出現耐藥性,從而影響防治效果。
4.4? ?不同生長階段病蟲害的防治
4.4.1? ?播種期
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小麥品種,在選種之后還要進行浸泡處理,能夠殺死種子中的蟲卵和細菌,減少病蟲害發(fā)生概率。在播種過程中,采取藥物拌種的方式,也能減少病蟲害發(fā)生概率。如果選擇藥劑,要控制好劑量,避免對人體造成傷害。
4.4.2? ?返青期
小麥返青期很容易出現吸漿蟲和紋枯病。①吸漿蟲。該類害蟲會影響小麥的產量,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手段,利用病蟲害的天敵進行防治,生物防治措施能夠降低對土壤的污染,保證小麥的質量。②紋枯病。紋枯病會影響小麥的生長,甚至造成小麥的大面積死亡枯萎,應該加強對該病的防控,可以采取化學防治手段,利用藥劑進行噴灑防治,在噴灑過程中要注意劑量和使用的次數,否則會影響小麥的質量。
4.4.3? ?抽穗期
小麥在抽穗期很容易出現赤霉病、銹病和蚜蟲。①赤霉病和銹病。該類病害會造成小麥減產,在日常管理的過程中,可以使用藥劑進行防控,種植人員應該加強對小麥生長的監(jiān)督和管理,發(fā)現病害之后及時防治。②小麥蚜蟲。蚜蟲直接啃食小麥的根莖和葉片,通過噴灑藥劑進行防治,減少蚜蟲的數量。
4.4.4? ?灌漿期
該時期是小麥生長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病蟲害的高發(fā)期,堅持預防為主和綜合治療為輔的原則,盡量采取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的手段,減少化學藥劑的使用量,否則會導致小麥的產量受到影響。
5? ?結束語
小麥在我國有著很廣泛的種植范圍,小麥的產量和質量直接影響到國家的糧食安全,通過科學的小麥種植技術以及病蟲害防控,能夠確保小麥的高產穩(wěn)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