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婧妤
已經上大學一年了,回首我的高中,仍覺得三年時光不過彈指一揮。我還在懷念什么呢?是高考那一年嗎?筆劃過紙張,我翻過書頁,同桌打了個哈欠,說今天的題目好難;下課鈴聲響起,我的同學們站起來伸懶腰,聚在一起聊著八卦和新聞,說著考完試了要去哪里旅游……那些意氣風發(fā)的少年時光是如此難忘,回憶里的夏天永不褪色,仍那么鮮活地跳躍在我的腦海里。
前方已經有光,何不逆風而上
高一可以說是我最迷茫的時期。因為中考失利,我進的并不是最理想的高中。全新的環(huán)境,陌生的同學,浮躁的心態(tài),沒有完全適應的講課節(jié)奏,還有以此衍生出的不理想的考試成績,讓我一度崩潰大哭,懷疑人生,甚至覺得自己就要止步于此了。
當然,我還是不甘心,我想尋找別的出路。我的美術功底和英語基礎都尚可,當時擺在我面前的有三條路,一是考國外的大學,高中時為未來出國做準備;二是當藝術生,考取美術學院;三是高考,爭取進入理想的院校學習一個喜歡的專業(yè)。
感謝我的父母和老師,為我的選擇提供了非常寶貴的建議和毫無保留的支持。定下心來考慮了我真正的興趣愛好和未來的職業(yè)規(guī)劃后,我最終還是選擇了高考。因為我非常喜歡文學,很希望未來能就讀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并成為一個語文老師,教書育人,意氣風發(fā),傳遞我最喜愛的文學薪火。確定了目標后,高考就像一把旗幟在引領著我,這個目標如定海神針般牢牢定住了我浮躁的心。
一路走來,慢慢亦滿滿
自此,我不再執(zhí)著于一時的失敗,而是開始分析自己的現狀。我一向偏科,那時候我的理科成績給我的總分拖了后腿,才導致了我的排名并不是很好看;但是我的文科并不差,而且要分科了,所以我大可不必過多地擔憂理科成績,只需要努力學好數學就好了。
撥開迷霧后,我的眼前豁然開朗。狀態(tài)復萌后又迎來分科,我的成績在文科里終于稱得上名列前茅。此時的我才算徹底擺脫了萎靡頹廢的狀態(tài),更努力地學習數學,背好文綜,同時穩(wěn)定語文和英語成績。
提到數學,我必須要說,一定要警惕“無效努力”。數學是一門非?,F實的學科,并不像有些科目的答案會比較主觀,數學就是簡單粗暴的“會做就是會做,不會就是不會”。檢測數學有沒有學好的最好手段就是看題目能不能做對。如果不能,那么無論做多少的錯題集、習題冊都只是徒然浪費時間的自我感動。只有自己才清楚自己是不是在付出無效努力,消磨沒有效率的時間來整理一個不實用又過于精心的筆記,只能是麻痹自己懶惰的神經罷了。
做思維導圖是無論哪一個學科都通用的法寶。我始終認為,建立一個屬于自己的知識體系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常問自己這么三個問題:高考會考什么,自己掌握了什么,自己沒掌握的有什么。我們要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來看待自己的水平,而不拘泥于某一次考試的成績排名。
與此同時,我的老師們會推薦我去參加一些征文比賽來鍛煉自己的能力。很幸運的是,我同時進入了兩個全國性的作文比賽的決賽。
頒獎典禮現場
那個夏天,熱情又難忘。我分別去了紹興和北京,在這種大規(guī)模的比賽里,我結識了很多來自各地的好朋友,眼界開闊不少。我們一起聽老教授精彩絕倫的講座,在考場上執(zhí)筆寫下作文,一起出席頒獎典禮。在紹興時,我路過老黃酒鋪子,走過了魯迅故居,在心中將先生筆下犀利的文字和這溫和的小鎮(zhèn)聯系在一起,不禁感慨萬千;在北京時,我走過了老石板路,路邊賣著老酸奶,遠遠看到了夢寐以求的高校,欣羨地拍下照片。最終成績出來時,我如愿以償地站在了頒獎典禮的臺上,雖然現在已經過去很久,但深深地記得:那時臺下是黑壓壓的人群,禮堂的燈光打在我身上,我捧著獎狀對著相機微笑,在想臺下的媽媽一定會為我驕傲。
那年高三,日子熬人而豐盛
高三時記錄成績排名的本子
到了高三,最后沖刺的這一年里,我擯棄了雜念,全心全意地沖刺高考。
清晨,我是第一個出現在教室的人,只想抓緊時間多背幾個單詞;上課的時候選擇性地聽講,默寫思維導圖,將知識點一遍又一遍地銘刻在心;晚自習的時候有意識地劃定時間做限時訓練,為自己塑造考試的環(huán)境;定期將思考無果的錯題難題匯總在一起,然后去問老師……經歷了這漫長的備考后,我還是想強調最重要的兩點:基礎和心態(tài)。
鞏固基礎雖然已是老生常談,但是又不可忽略。我對自己的要求就是高考的時候將我能力范圍內的題目都拿到分,即簡單題和中檔題必須做對,難題盡量拿分。高三的每場考試都是我檢驗基礎是否過關的好機會,除了成績,我最看重的是錯題暴露出的我的薄弱之處。
提到心態(tài),這是一個容易被忽視,但是影響卻很大的要點。我還記得高三的一次月考,我考出了自己難以接受的低分,那時的我難過得連試卷都不想看見。幸好,我的同桌拉了我一把,她鼓勵我打起精神,接受失敗,細心地陪我一起分析試卷上的失誤,并和我一起去找老師解析題目,讓我在最短的時間內調整好了心態(tài)。面對高考,能夠做到平常心態(tài),正常發(fā)揮,就已經最好不過。
那天的晚霞格外濃烈
作為20屆考生,我們經歷了嚴酷的疫情時期。那是一段少見的自我學習的時間,少了全班一起學習的氛圍和學校的環(huán)境,卻更多地培養(yǎng)了我自律的能力。那段時光里,我憑著一腔不能辜負夢想的熱血,坐在擺滿了復習材料的書桌前,邊聽網課,邊補基礎、做提高,寫完了一根又一根筆芯,生怕被他人落下腳步。好在曙光終于來臨,我們又回到了學校讀書,此時高考的倒計時天數已經是兩位數。但坐在教室里,我還是松了一口氣。雖然得戴著口罩,噴著消毒水,但還是這種全班一起努力拼搏高考的讀書氛圍最讓我干勁十足。
我們班的窗臺視野很開闊,可以看見操場的天空。我還記得離高考只剩下半個月的一天傍晚,晚自習已經開始,我們不少人注意到了窗外格外濃烈的晚霞,如一團火一般在天際熊熊燃燒。這幅美景引得我們把窗簾拉開,頻頻探頭往外面看。
那天的晚霞
當時坐在講臺上看班的是我們的地理老師,一個很負責任的小老頭。他順著我們的目光看出去,笑了,對我們說:“想看嗎?想看就出去看?!?/p>
我們一開始甚至沒反應過來他的意思,于是他又重復道:“去吧,去看吧?!狈磻^來后已是整個班轟然——難得的,晚自習開始后我們幾乎全班都跑出門外,擠到走廊上去看晚霞。我們笑著吵著,因為沒有手機,鬧著要地理老師幫忙拍下來。他舉著手機比劃了很久,終于定格下了那美麗的天幕,然后說:“好了好了,小點聲——別的班還在晚自習。”
我會永遠記得那個傍晚,快到七月了,天有些熱,我們都穿著短袖校服,看那廣闊無垠燃燒著的晚霞……我們整個班級暫時脫離了晚自習,在老師的縱容下獨自享受了那么美的天空。
于我而言,高考的那兩天我已經記憶模糊,我更深刻地銘記著的是一種感覺。在這一段漫長的歲月里,我始終被溫暖著,鼓勵著,支持著。這段經歷在我的心底孕育出了一?;鸱N,使我在走向未來的路上始終懷有勇氣,這就是我最大的收獲。而我也如愿考入了理想院校的理想專業(yè),為自己的高中生活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愿少年負志氣,踏鮮衣怒馬尋夢路,海運終將期鯤鵬。想起我初入高中的時候,我還是想笑。當年的那個小姑娘,中考失利后沮喪焦慮,垂頭喪氣地來到高中,對前方的路一無所知,后來經歷過磨煉而成長,終于學會伸手撥開眼前迷霧,朝著既定的目標奮勇直前,折戟沉沙不曾退卻,聲色犬馬不曾流連,直到最終實現心中夢想。
華中師范大學錄取通知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