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錄英,孟憲麗
(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960醫(yī)院(泰安院區(qū)),山東 泰安 271000)
乳腺癌是臨床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患病的男性也有所增加,但是該病仍一直占據(jù)女性的惡性腫瘤之首[1-2]。臨床采取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手術治療同時輔助化療手段,治療的效果較好,但是術后康復中護理干預是重點內容,良好的護理措施能夠提高臨床康復效果。優(yōu)質護理模式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各個臨床護理工作中,為患者提供全面、科學的護理措施,提高康復效果。本文選取乳腺癌的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進行分析,內容如下。
選取我院2020~2021年收治的100例乳腺癌手術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入院先后順序將100例患者隨機分成對照組與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為(43.1±3.3)歲;觀察組患者年齡平均為(41.7±1.5)歲。兩組患者在一般資料等方面比較均無明顯差異(P>0.05)。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的護理措施,為患者遵醫(yī)囑進行各項的護理干預,提供健康指導。觀察組實施優(yōu)質護理,具體如下。
1.2.1 優(yōu)質的病房環(huán)境
患者入院后為其提供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室內布置以暖色調為主,保持室內的溫濕度適宜,光線溫和,每日清潔和消毒病房,保證病房內定時開窗通風,及時更換有污漬的床單和衣物,提高患者的舒適度[3]??刂苹颊叩奶揭暼藬?shù),降低治療設備等噪音,為患者提供良好的就醫(yī)環(huán)境。
1.2.2 強化基礎護理
患者術后加強基礎性的護理,護理人員注意溝通技巧,主動地與患者交流,熱情地接待患者,注意術后觀察患者的臨床生命體征。觀察術后切口敷料的情況,以及患者的血運循環(huán)情況。保持患者的各個管路通暢,尤其是輸液管路和引流管,觀察引流管的顏色和性質,對異常癥狀及時進行處理。
1.2.3 體位護理
術后為患者采取半臥位或者低坡臥位,有利于術后引流液的通暢,同時將患者的頭偏向一側,促進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出,為患者的患肢墊軟枕,但是一定注意保持血液的有效回流。每2 h為患者翻身,觀察其身體受壓部位并按摩減少壓瘡的發(fā)生,提高患者的舒適效果。當患者病情逐漸恢復鼓勵患者自行進行翻身。
1.2.4 心理護理
乳腺癌的患者一旦確診會出現(xiàn)嚴重的心理負擔,內心會出現(xiàn)抑郁和焦慮等不良情緒。因此護理人員要注重患者的心理問題,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向患者講一些抗癌成功的案例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同時與患者家屬做好溝通,家人的關心和支持無比重要,安慰患者的同時采取精神支持,能夠有效地緩解其內心的痛苦,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
1.2.5 疼痛護理
手術后患者會出現(xiàn)劇烈的疼痛、患側肢體不敢活動等,必須向患者講解不良情緒加重疼痛的感覺,使其保持良好心情,同時采取適當轉移疼痛的方法,比如看書、聊天等,提高患者的疼痛耐受能力。如果患者疼痛難忍遵醫(yī)囑給予止痛藥物治療,觀察藥物作用的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現(xiàn)象。
1.2.6 飲食護理
為患者制定合理的飲食計劃,術后6 h可以為患者進食流質軟食,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飲食方面選擇營養(yǎng)豐富、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根據(jù)其個人的喜好制定飲食計劃。告知患者禁止進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注意胃腸道消化功能[4]。
1.2.7 康復護理
術后制定合理的康復計劃,在24 h內指導患者進行手指的主動活動,可以做握拳的動作,每次10 min,每天4~5次;患者在術后的3~4 d可以進行肘部的活動;患者在術后5~6 d鍛煉手臂抬高摸耳朵動作;術后1周以后進行肩部活動,可以指導患者自行洗臉、梳頭等。
1.2.8 健康教育
根據(jù)多方式進行交流,保證患者及家屬能夠掌握乳腺癌的相關護理知識。①取得家屬對患者的支持,并多鼓勵產婦說出內心的想法,鼓勵家屬對患者關心和愛護,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②糾正錯誤的認知,告知患者根據(jù)癌癥的分型,部分乳腺癌可以治愈,治療康復效果較好。③定期開展關于乳腺癌的相關知識講座,并組織患者學習和觀看,在講座時解答患者的疑問,并發(fā)放宣傳手冊對患者進行指導,使患者正確對待疾病,提高治療效果。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恢復情況。臨床指標包括住院時間、正常進食時間及下床活動時間等[5]。
②心理狀態(tài):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分值越高越嚴重。
③生活質量評估分為不同的項目,每項最高分100分。④調查兩組患者滿意度:采用自擬問卷調查患者滿意度,滿分為100分。
本次計量資料、計數(shù)資料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分析,表示方式為(±s)(%),以t、χ2檢驗,若P<0.05,則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比較,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正常進食時間及下床活動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之間數(shù)據(jù)對比差異顯著,表示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詳見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恢復情況( ±s, d)
表1 兩組患者臨床恢復情況( ±s, d)
?
經過不同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SAS以及SDS評分均較對照組改善明顯,組間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見表2。
表2 兩組的心理狀態(tài)比較( ±s, 分)
表2 兩組的心理狀態(tài)比較( ±s, 分)
?
經過不同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認知功能、情緒功能、軀體功能、精神狀況、總體健康五項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通過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觀察組患者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詳細數(shù)據(jù)見表4。
表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s, 分)
表3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s, 分)
?
表4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臨床中乳腺癌的發(fā)病率在8.94%~34.66%,主要的發(fā)病群體以40~60歲女性為主,嚴重地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體健康[6-7]。乳腺癌主要采取手術治療的方式,在臨床治療中實施周期性的化療。因此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以及生活質量有所改變,臨床常規(guī)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僅僅是遵醫(yī)囑進行各種治療用藥,解決患者的臨床問題,無法滿足患者的需求。而優(yōu)質護理服務提倡全面、科學的護理干預,結合患者的臨床實踐問題,了解患者的各項需求,為患者提供有科研依據(jù)的護理措施[8]。本文優(yōu)質護理中開展環(huán)境以及基礎性的護理指導,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住院環(huán)境;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特點,實施心理護理措施,改善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為患者進行康復護理以及飲食計劃,提高護理效果。本文研究可見,對于乳腺癌的患者實施優(yōu)質護理,能夠輔助提高臨床康復效果,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