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
(新疆喀什地區(qū)岳普湖縣人民醫(yī)院,新疆 喀什 844400)
生化標本的溶血是指血細胞和血清融合到一起無法進行檢驗分離的現象,常因為在標本的采集、運輸以及分離過程中的不正確方法所致,而標本溶血與患者自身血液的性質是無關的。在臨床診斷過程中,當標本試管不達標、采血方式不當、未遵照流程工作等原因,導致生化中的紅細胞嚴重被破壞,使血液中的胞內物質溶于血清中,使血清由淡黃色變?yōu)榧t色的一種不正?,F象,此種生化檢驗中的溶血屬于臨床檢驗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現象,它屬于檢測精密度最為多見的干擾素。常規(guī)生化檢查是為患者的臨床疾病提供診斷和治療的有效依據,而生化標本發(fā)生溶血現象會嚴重影響檢驗的各項結果[1]。臨床中有關報道提示對于標本的長時間放置以及標本溶血現象均會給生化指標中的某一些化驗數據帶來嚴重的干擾[2]。本文針對我院2020年6月至2020年7月抽取60例健康體檢的人群進行分析,此組研究對象均為身體狀況良好的人員,對未溶血與溶血的血清標本進行樣本檢驗的對比,對比溶血的各項生化指標數值的改變,為臨床生化標本的測定準確性研究帶來一定的參考價值,現將具體內容匯報如下。
將本院在2020年6月至2020年7月來我院健康體檢并且身體狀況良好的60例人員未溶血的血液樣本作為此次的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抽取空腹靜脈血后進行隨機分組,即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0例,其中包括男性48例和女性22例,年齡24~45歲,平均(35.3±2.6)歲;兩組患者的血液檢驗情況均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進行批準且患者的基數資料比較,并未存在明顯的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作為臨床對比觀察。
患者檢驗的當天抽取靜脈血6 mL分成等量的2份放置在血液試管內,對照組的研究對象的血液標本是慢慢注入血標本試管內的。觀察組的研究對象的血化驗標本開始進行人為的溶血操作。兩組患者的血液分別放置15~20 min進行生化離心處理,離心后在同一環(huán)境下進行存儲,標本放置時間分別在1 h、4 h和8 h。最后對兩組生化標本均在全自動生化血液檢驗儀中進行檢驗分析,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化檢驗的各項結果指標,分別有血糖、谷丙轉氨酶、總膽紅素、堿性磷酸酶、甘油三酯、γ谷氨酰轉肽酶、鉀離子等7項化驗指標,將兩組的數據認真記錄并做對比分析。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溶血后檢驗后的ALT數值、LDH數值、AST數值、TBIL數值、TP數值、CK數值及K+數值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GLU數值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BUN數值及ALB數值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詳見表1。
表1 兩組血液標本中各項生化指標對比( ±s)
表1 兩組血液標本中各項生化指標對比( ±s)
?
生化檢驗結果在臨床診療技術中存在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多數的診療判斷來自于化驗結果[3]。血液的生化指標檢查屬于檢驗項目中的最常規(guī)的檢查,導致生化檢驗血液標本產生溶血有很多因素,比如標本在收集過程中操作不合理、標本容器不達標、試管質量不合格或者密封效果不好均能造成溶血現象,標本如果長時間在空氣中放置沒有及時送檢也是造成標本溶血的直接原因,此外,化驗室人員的操作不規(guī)范、流程不合理、患者抽血時止血帶捆綁時間過長或結扎太緊均會導致溶血現象;對于抽血困難者進行擠壓抽血,或者在抽血的過程中針頭緊貼于血管壁而在試管中形成大量的泡沫,這種情況也會造成溶血的發(fā)生。在抽血后工作人員對試管內的血液進行搖晃,使大量的紅細胞被破壞也會出現溶血現象。臨床中,明確溶血標本對臨床生化檢驗結果所產生的影響對提高常規(guī)生化檢驗的準確率有著一定的基礎[4-5]。
本 文 結 果 顯 示:觀 察 組 中ALT(20.17±8.21)U/L、AST(32.36±10.27)U/L、LDH(45.33±53.41)U/L、TP(80.27±5.39)g/L、TBIL(29.78±5.62)μmol/L、CK(110.23±32.22)U/L及K+(5.47±0.58)mmol/L水 平 明 顯高 于 對 照 組ALT(18.20±8.27)U/L、AST(19.27±11.20)U/L、LDH(30.24±27.35)U/L、TP(58.46±2.45)g/L、TBIL(11.21±5.04)μmol/L、CK(74.33±24.25)U/L及K+(3.89±0.34)mmol/L,且觀察組的GLU(2.51±1.92)mmol/L低于對照組GLU(4.76±0.82)mmol/L,統(tǒng)計學的差異性較大(P<0.05);BUN數值及ALB數值兩組比較結果無臨床差異性(P>0.05),因此可見,標本的溶血對不同的生化檢驗數據存在不一樣的影響,根據結果分析,影響因素常見如下:①由于紅細胞中含有較多的酶,當紅細胞被破壞之后使大量的酶融入到血清當中,因此導致血清中的酶含量較高;而且紅細胞大量破壞后會使血紅蛋白大量釋放,因此化驗中含有的球蛋白能夠使TP數值、ALB數值的化驗水平發(fā)生增高現象。②生化的血液發(fā)生溶血后,能夠產生紅色的特殊物質,血清轉變?yōu)榧t色,這一紅色現象嚴重影響生化檢驗的對比色分析效果。由于生化檢驗能夠增加對光的吸收現象,因此即便使用空白的比色法也會對檢驗結果產生一定的干擾。③血液標本發(fā)生溶血后,部分檢驗數值明顯的升高,懷疑是與紅細胞內含有的膽固醇濃度以及脂蛋白的含量較低有一定的關系。④血液標本發(fā)生溶血后的GLU數值水平發(fā)生降低,懷疑是由于血清中出現大量紅細胞的溶解成分,導致容積量不斷升高的同時降低了GLU的數值濃度。這也不能夠排除與紅細胞中存在干擾成分有必然的關系[6]。⑤溶血標本與未溶血的標本指標檢查比較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可以證明與溶血的稀釋程度有一定的關系,血紅蛋白會使吸光度為正干擾因素,而血液發(fā)生溶血后產生的血液稀釋是負干擾素,兩組存在相互抵消的作用,因此生化指標數值改變的不明顯。標本的溶血能夠使化驗的各個指標數據存在不同程度的降低和升高,因此在檢驗過程中要嚴格執(zhí)行各項操作流程,包括正確進行血標本的采集,實施正確的應對措施;在臨床化驗室檢查血液時要注意采集標本為肘正中的靜脈、貴要靜脈。較小的兒童易采集股靜脈、頸外靜脈等,但是注意采集時避免選取較細的靜脈進行抽血,同時也避免在輸液管內采血標本[7]。臨床檢驗血液留取過程中注意無菌操作,妥善將留取的標本進行保存,在化驗室可以儲存在自然溫度下,能夠降低溶血的發(fā)生率。注意在血液轉運避免震蕩或者搖晃以免發(fā)生溶血。嚴格把控血液試管的質量,一次性采血器的合格率,降低不合格醫(yī)療器械的使用,確保化驗結果的準確性,以便對臨床提供有效的診療依據[8]。
綜上所述,對血液常規(guī)生化檢查的各項指標的化驗應嚴格規(guī)范各項流程,減少在標本留取、運輸、分離以及檢測的過程中所導致的溶血因素,因此要求工作人員重視血化驗標本的采集,防止溶血的發(fā)生。檢驗科的工作人員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對于產生溶血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做相關報告,要求重新留取血標本進行復查。為臨床的檢驗結果提供可靠的數據,減少醫(yī)患矛盾,提高醫(yī)療質量,避免溶血的發(fā)生,提高檢驗的準確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