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坤
(中鐵十一局集團第四工程有限公司,湖北 武漢 430000)
景觀園林是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當前我國仍存在部分景觀園林無法真正發(fā)揮環(huán)境保護與空氣凈化作用的現(xiàn)象。通過調查研究可知,景觀園林施工過程中受到施工技術使用不當、施工不達標等影響,是導致該現(xiàn)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此,必須在景觀園林綠化施工過程中合理選擇種植技術與施工技術。
珠溪河“一河兩岸”景觀提升工程位于江西省萬年縣,主要涉及鋪裝工程、綠化種植工程、電氣照明工程、給排水工程、景觀墻工程、小品工程等。本項目工程量大,且施工過程中存在綠化和土建工程的交叉施工。另外,本項目種植量大,根據(jù)當?shù)貧夂蛞?,其落葉喬木、花灌木必須帶冠種植,同時還需適當疏枝。
通過地質勘察可知,本項目所在地原土壤條件差,因此需要對原有土壤進行換填,施工技術難度高,在備苗、斷根、包裝、吊運、種植、修剪、澆水等環(huán)節(jié)都必須妥善控制質量;另外,地形修整、修正、塑型也是重要工序,本工程調整地形土方量較大,需要地形精修整。
在園林鋪裝方面,鑒于工程量大、鋪裝形式較多、要求較高、施工干擾大,必須做好相關的設計規(guī)劃工作。
本項目在景觀園林綠化施工過程中,缺乏對施工管理人員于施工技術等的重視,本項目后續(xù)質量與功能發(fā)揮存在較大隱患,沒有真正實現(xiàn)預期效果。
景觀園林綠化種植施工項目并非單純的植物種植,通過科學合理地對植物進行布局以及植物的色彩搭配,借助造景技術實現(xiàn)景觀效果。因此,景觀園林綠化建設項目對于種植的植物具有嚴格的要求。
在本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由于植物種類較多、種植量較大,施工單位為了能夠保證施工周期,在施工過程中種植技術與施工技術選擇不合理,影響了植物的整體成活率,也導致整體項目缺乏設計美感,且無法發(fā)揮出景觀園林的價值與作用。
由于對景觀園林綠化種植施工缺乏正確與全面認識,部分施工人員錯誤認為景觀園林項目只是樹木種植、草坪鋪設,導致其工作態(tài)度不認真,在施工過程中沒有足夠的責任意識。
在本項目施工時,因尚未制定出完善健全的監(jiān)督管理體系,管理人員沒有足夠重視監(jiān)督管理工作,導致施工進度滯后,影響了本項目施工的整體質量。
景觀園林綠化項目具有明顯的時效性與地域性,因此必須根據(jù)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項目施工地進行具體規(guī)劃與設計,使項目可以結合建設地點實際情況進行合理設計和色彩搭配。為了充分發(fā)揮景觀園林綠化項目效果,必須按設計要求合理選擇種植技術與施工技術,以更好地保證景觀園林綠化的最終效果。
景觀園林綠化種植施工過程中必須建立完善的項目組織機構,以實現(xiàn)對施工質量、施工技術以及施工進度的統(tǒng)籌規(guī)劃,更好地為植物的成活率與健康生長提供必要的基礎保障[1]。項目組織機構如圖1所示。
圖1 項目組織機構
對于景觀園林綠化種植項目前期施工而言,植物種植是關鍵環(huán)節(jié)。植物種植多選用挖穴種植技術,因此植物種植坑穴開挖是重要基礎,對于幼苗、移栽樹苗的存活率具有重要影響。
(1)根據(jù)不同的植物類型選擇不同的土壤類別、坑穴開挖尺寸、開挖深度。為避免由于植物在成長過程中由于缺乏足夠的光照、水分等影響其存活與成長,在坑穴開挖時應注意坑穴之間的距離。
(2)按照相關行業(yè)標準開展施工作業(yè),坑穴的開挖尺寸必須參考種植苗木的種類、土球大小、土質的情況等進行確定,嚴格依據(jù)相關施工標準與要求。保證坑穴的尺寸超出土球或根系的30 cm左右,深度必須超出15 cm以上,避免因坑穴開挖不標準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
景觀園林綠化種植工程施工中,為了能夠達到美觀的效果與綠化的作用,部分景觀園林綠化種植工程中會采用反季節(jié)施工技術。
(1)在挖掘原有植物過程中必須保證根系部分有合理的土球。土球一般按照植物自然冠幅的1/3~1/2計算;喬木類植物需要按胸徑的6~8倍進行計算,以避免因根系部位土球過小或過大,影響正常施工及植物后續(xù)成長。
(2)在植物運輸過程中,必須做好植物枝干、根系部土球的保護工作,以避免在運輸過程中對移栽植物造成不必要危害。在夏季炎熱的環(huán)境下運輸植物時,應對移栽植物做好遮蓋保護,以避免因長時間光照所導致的水分加速流失造成植物枯死。
(3)植物的移栽要隨運隨栽,運輸至施工現(xiàn)場后,需要按照不同植物類型合理選擇種植技術;為了保證移栽效果與成活率,應適當修剪移栽植物,提升植物成活率。
土壤作為植物重要載體,其可以為植物生長不斷提供水分與養(yǎng)分,景觀園林綠化種植施工中必須重視對種植土壤的選擇。
(1)結合工程項目所在地的實際情況與植物種類合理的選擇生長土壤;為保證植物成活率,還要對部分土壤進行特殊處理,如對土壤的酸堿度、養(yǎng)分濃度、水分濃度等進行合理調配。
(2)土壤無法滿足植物生長需求或土壤中存在有害元素時,可以在必要情況下采取土壤置換措施。該措施必須滿足相關要求,才能為植物的成活以及生長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支持。
回填土工程允許偏差如表1所示。
表1 回填土工程允許偏差
景觀園林綠化種植項目中植物種植完畢后,為了有效提升植物成活率并保證植物健康生長,需要對種植地進行科學修整。該環(huán)節(jié)主要包含施肥、修剪、土壤整修等內(nèi)容,合理的施肥與修剪可以為植物的生長提供充足養(yǎng)分,土壤的整修可以保證植物能夠獲取生長所需的水分[2]。
(1)施肥必須根據(jù)不同植物的實際需求與生長規(guī)律有計劃進行。
(2)修剪工作應配合景觀園林整體設計要求,通過有效措施解決植物的病蟲枝、枯枝、細弱枝等問題,以保證植物能夠擁有良好通風與光照,促進植物的健康生長[3-5]。
為保證景觀園林綠化項目工程的種植效果,植物種植完成后應做好病蟲害防治與后期養(yǎng)護工作。
(1)病蟲害防治工作。由于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難免會受到病蟲害侵擾,因此必須通過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有效提升植物免疫力,提升植物成活率。對此,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既要制定科學完善的病蟲害防治體系,又要定期開展病蟲害排查工作,并針對不同的植物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更好地為植物的生長提供良好生長環(huán)境[6-7]。
(2)后期養(yǎng)護工作。由于景觀園林綠化項目中涉及的植物種類繁多,不同的植物有著不同的特性與生長規(guī)律,所以在實際養(yǎng)護工作中必須根據(jù)不同的植物制定有針對性的養(yǎng)護工作內(nèi)容與工作計劃,為植物的健康生長提供必要的基礎與環(huán)境支持,以更好地全面提升實現(xiàn)植物成活率[8]。
綜上所述,景觀園林建設作為當前我國城市化建設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對于提升城市整體環(huán)境、促進環(huán)境保護工作的有序開展有著積極的影響。本文通過結合實際工程案例,對景觀園林綠化種植施工中存在的不足與問題進行了深入分析,并結合景觀園林綠化種植的實際情況對于種植技術與施工技術進行了詳細闡述,以期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建議的同時,推動我國城市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