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卿
【摘要】隨著新高考改革在全國的展開,學生對政史地理化生六門課程,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可以自由選擇三門課來進行學習,面對全新的高考模式和全新的政治課教材,高中政治課該怎么開展教學活動?如何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強政治課的魅力,以適應高考改革?本文在這里做一些嘗試性探究。
【關(guān)鍵詞】新高考,政治課,教學改進
高考改革對政治這一門課來說,既是機遇,又是挑戰(zhàn)。面對新高考,如何解決以往政治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讓學生青睞政治課;政治學科如何來適應高考改革,是各位政治教師都在思考的現(xiàn)實問題。
一、高中政治課的現(xiàn)狀
1.新舊課程的銜接有待完善。2020年秋季開學河北全省高一年級已經(jīng)實行
了新的高考模式,政治學科新教材有了很大改變,新課程增加了一門必修課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他三門必修課是對原來四門必修課進行了壓縮和刪減。開學后,高一年級的政治老師們普遍反映新教材不好講。原因何在?就是對新舊教材沒有很好地進行銜接,沒有對新教材做深入而全面的備課,才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2.課程教學對學生的吸引力有待增強。
很多學生對政治課沒有太大的興趣,為什么學生對政治這門課的興趣不大?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由于知識點較多,要記憶的比較多;二是有的知識點不太好理解,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畢竟學生的社會經(jīng)歷和閱歷幾乎為零。三是很多老師的教學方式方法沒有創(chuàng)新,有的老師還在進行照本宣科是教學,課堂教學比較枯燥,引不起學生的興趣。因此,如何增強學生們對政治課的興趣,是所有高中思政課教師急需思考解決的重要問題。
3.政治教師對本學科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有待深化。
有的教師尤其是年青教師自身對本學科的知識鉆研的不是很透徹,沒有形成
相應的知識體系;教學過程中對材料的引入和問題的解決缺乏生成性,相應的舉例也不是很恰當,缺乏針對性;教學過程中沒有很好的區(qū)分教學重點難點;分析問題把握不住關(guān)鍵點,解題的方法和思路有待總結(jié)和概括等。這樣的教學直接導致學生上線率較低,高分較少。這就需要教師對本學科的知識點掌握地很精煉。
4、政治學科對學生的考核有待完善。
現(xiàn)在的政治學科對學生的考核評價僅僅是各種考試成績,很少涉及到其他方面的考核。如:學生對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方面的考核;其次,對學生平時的思想品德表現(xiàn),主要有:是否積極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是否有著正確的三觀,熱心班級集體事務,是否有大局觀服從學校和老師的教育教學安排,做好人好事等方面的平時生活和學習方面的考核。按照新高考的錄取模式,其中有一項是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考核。因此,在新高考下,政治學科對學生的考核有待進一步完善。
二、新高考背景下政治課教學的改進策略
面對新高考的要求,以及政治學科存在的各種問題,如何改進政治學科的教學工作顯得尤為突出,本人在這里提幾點建議供大家參考。
1、做好新舊教材和政史課程的銜接工作。2020年秋季開學河北全省已經(jīng)實行了新的高考模式,新的政治學科教材有了很大改變,其中新加了一門課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因此,在新高考下,要講好政治這門課,首先要求政治教師熟悉新舊教材,做好相關(guān)知識點的取舍,同時要拓展自己的知識范圍,整合新課程,備好課,設(shè)計好新的教法和教案。其次,在教學上,對于新生,一定要做好新舊知識的過渡和鋪墊工作,讓學生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2、提升教師和學生的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
高中政治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
面對高考改革,政治教師要想適應這種改革,首先就得提升自身的學科素養(yǎng)。
一是政治認同。教師自身要認同黨和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認同社會主義制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做到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二是科學精神。注重培養(yǎng)自身對問題理性思考的能力。要求我們思考問題要全面辯證,在考慮全面的基礎(chǔ)上形成自己的思想見解,做到深刻而不感性,以彰顯理性特質(zhì)。
三是法治意識。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教師自身要做到學法尊法懂法守法,要有法治意識,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積極參與法治國家的建設(shè)進程中去。
四是公共參與。主要指的是政府之外的個人或社會組織通過一系列正式和非正式的途徑直接參與到政府公共決策中,它包括公眾在公共政策形成和實施過程中直接施加影響的各種行為的總和。
3、積極探究高考改革趨向,轉(zhuǎn)變政治教學理念。
新高考背景下政治學科面臨著“選課分層走班制”的改革趨勢,這對政治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和職業(yè)發(fā)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學校、教師必須直面高考,加大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和課程開發(fā)改革力度,在日常教學中積極貫徹落實“新課標”精神,更新教學觀念,注重學生實踐能力、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鍛煉和培育,切實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理念,引導學生展開多維度的思考與討論,大膽開展探索實踐,讓學生切身感悟體驗知識產(chǎn)生、發(fā)展的過程,開發(fā)和培育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智力潛能。
4、完善考核方式方法,兼顧過程和結(jié)果。首先,對于平時的作業(yè)和考試,難度不能太大,這要根據(jù)具體學情。所出的試題難易要適度,既能評測出學生的學習程度,又能讓學生感覺到再努努力,我能學得更好。題不在于多,而在于典型。其次,結(jié)合新高考改革后的錄取規(guī)則,一是要重視全省會考,即高中高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成績,這在高考改革后高考錄取時會占有一定比例;二是高考改革后,政治課作為選課之一,成績是分成五個等級計算,并實行賦分制,來完善政治學科的考核方式方法。
總之,通過國家、學校、教師、學生們的共同努力,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政治學科通過各方面地不斷改進,一定會“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保咧兴枷胝握n的道路一定會越走越寬廣。
參考文獻:
【1】陳林福:《新高考制度下高中教學遇到的挑戰(zhàn)及應對之策的思考:以浙江省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為例》[J],思想政治課研究,2015(1);
【2】黃歡:《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政治學科面臨的困境及對策》[J],亞太教育,2016(27);
【3】方向赟:《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課程的有效改革》[J],教育教學論壇,2014(47)。
【4】藏金峰:《基于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模式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年19期;
【5】周生發(fā):《高考改革新形勢下政治課的教與學》[J]中學文科,2000年10期
【6】余大勝:《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政治課教學的有效探究》[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年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