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清梅,蘇建薇,蘇二川
(中山市人民醫(yī)院 廣東中山528400)
主動脈夾層是心血管外科極為兇險的危急重癥,其病情進展迅速,病死率較高。目前,外科手術是主動脈夾層患者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法,是于低溫體外循環(huán)下開胸切除主動脈夾層,置換人工血管,減少疾病的危害。但主動脈夾層手術創(chuàng)傷大、時間長、出血量多,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高。腦后遺癥是主動脈夾層患者術后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生率達27.5%,是患者術后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1]。若主動脈夾層術后患者被診斷為缺血缺氧性腦病,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盡早給予其高壓氧治療,早期治療能降低致殘率,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本研究回顧性分析本院2016年7月1日~2019年7月31日采用高壓氧治療的25例主動脈夾層術后腦后遺癥患者臨床資料,對其護理干預進行分析總結?,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6年7月1日~2019年7月31日采用高壓氧治療的25例主動脈夾層術后腦后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急性A型主動脈夾層的診斷標準;②簽署知情同意書;③術前已完善影像學相關檢查,明確主動脈夾層病變情況;④思維正常、自理能力良好;⑤順利完成主動脈夾層手術;⑥既往無神經系統(tǒng)疾??;⑦有明確腦缺氧史,腦電圖顯示腦部彌漫性受損,為缺血缺氧性腦病。排除標準:①既往神經外科手術史;②合并其他嚴重的心血管疾病;③有精神疾病史、藥物依賴史;④臨床資料缺失。其中男15例(60.0%)、女10例(40.0%),年齡31~68(49.56±16.27)歲;病程3~14(8.54±3.16)d;術后出現(xiàn)腦后遺癥時間:術后12 h內15例(60.0%),13~24 h 10例(40.0%)。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方法 納入本研究的患者術后24 h內均出現(xiàn)腦后遺癥癥狀,遵醫(yī)囑行高壓氧治療,采用兩艙四門20人大型空氣加壓艙,在進行主動脈夾層術后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做好高壓氧治療期間的護理和康復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 艙體準備 ①由專人對高壓氧艙的各系統(tǒng)運轉狀態(tài)進行檢查,確保其處于正常工作狀態(tài)。②入艙前打開艙門通風,行常規(guī)消毒處理,以2%含氯消毒液擦拭艙壁、床墊,并向艙內噴射消毒液,持續(xù)紫外線照射30 min。消毒后行微生物學檢測,符合要求后可投入使用。③調節(jié)艙內溫度,根據白天和黑夜的變化調整艙內燈光,保證艙中燈光的透明度,以便觀察患者的呼吸節(jié)律、皮膚顏色[2]。
1.2.2 入艙前護理 ①高壓氧治療前護理人員協(xié)助醫(yī)生評估患者的生命體征,包括體溫、血壓、呼吸、脈搏等,觀察其瞳孔變化,及時發(fā)現(xiàn)禁忌證。②做好高壓氧治療過程中轉運的應急物品準備,包括搶救設備、藥物等。③做好轉運前患者呼吸道內分泌物的清理、排尿工作,將患者血壓控制在160/90 mm Hg (1 mm Hg=0.133 kPa)?;颊卟∏榉€(wěn)定時,與醫(yī)生共同護送患者進入高壓氧艙治療。④患者取仰臥位,將軟墊墊于患者頸肩部,頭部抬高15°~20°并偏向一側。進艙前采用約束帶約束躁動患者的肢體,同時遵醫(yī)囑給予其鎮(zhèn)靜藥物,盡量使其保持安靜狀態(tài)。固定各種引流管。⑤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講解高壓氧的治療原理,使患者家屬知曉高壓氧治療目的、操作內容、注意事項。⑥轉運過程中護理人員應加強對患者血壓、脈搏、神志的觀察,一旦出現(xiàn)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發(fā)癥,及時搶救。
1.2.3 高壓氧艙內護理 ①保持艙內適宜的溫度和濕度,濕度維持在70%~75%,冬季溫度維持在18~22 ℃,夏季溫度維持在25~26 ℃。注意防止患者受涼,規(guī)避肺部感染的發(fā)生。②患者在高壓氧艙內治療期間由專業(yè)醫(yī)護人員陪同,動態(tài)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及病情變化,定期聽診患者肺部呼吸音。一旦發(fā)生呼吸障礙、面部抽搐、氧中毒等癥狀,立即停止治療。對興奮話多、行為紊亂、精神反常、胡言亂語、配合度低的患者,護送過程中盡量減少或規(guī)避碰撞,保證治療安全。③保持艙內治療環(huán)境安靜,控制艙內人員走動頻率,調節(jié)監(jiān)護器聲音。幫助患者張開咽鼓管,控制輸液速度,開放引流管。④貫徹落實操作規(guī)程,不得擅自改動治療方案。高壓氧治療艙壓力設定為0.2 MPa,加壓、減壓時間各20 min,共進行3次吸氧,每次時間為20 min,加壓期間不吸氧,每次吸氧時間間隔為5 min,治療全程100~120 min。在加壓操作過程中,需緩慢且勻速,不能低于20 min,以降低腦水腫或其他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⑤急性期每日治療2次,維持期每日治療1次。自主呼吸良好的患者采用面罩吸氧,呼吸頻率慢(<10次/min)、深度不明顯、不規(guī)律的患者采用呼吸氣囊輔助呼吸。護理人員做好相關記錄。
1.2.4 出艙護理 ①主動脈夾層術后腦后遺癥患者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功能相對較差,在高壓氧艙治療過程中出汗量大,易受涼。出艙前醫(yī)護人員需幫助患者及時擦拭汗液,必要時更換衣物,做好保暖措施,預防感冒?;颊叱雠摵?,待其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送回病區(qū)。②返回病區(qū)后遵醫(yī)囑為患者補液,營養(yǎng)支持中以蛋白質和脂肪為主,促進神經功能恢復。③隨著患者病情的恢復,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早期康復鍛煉的重要性,引起其重視。遵醫(yī)囑行早期肢體主動、被動康復訓練,訓練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漸增加強度、難度和鍛煉時間,以盡量減少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發(fā)生,促進肌力的恢復[4]。
1.3 觀察指標 ①GCS評分:于術后1、14、28 d對患者行GCS評分,包括肢體運動(1~6分)、語言反應(1~5分)、睜眼反應(1~4分)3個方面,最高分為15分。15分為意識清醒,13~14分為輕度昏迷,9~12分為中度昏迷,3~8分為重度昏迷。②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于術后1、14、28 d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院腦卒中量表(NIHSS)評定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情況,包括15項內容,每項內容根據程度不同包括0~2分、0~3分或0~4分,滿分為42分。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越嚴重。
術后1、14、28 d 患者GCS、NIHSS評分比較見表1。
表1 術后1、14、28 d 患者GCS、NIHSS評分比較(分,
主動脈夾層術后腦后遺癥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為肢體功能、定向力、智力、意識障礙,甚至昏迷。腦后遺癥的出現(xiàn)增加了治療難度,是造成患者院內死亡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不利于患者的預后。尹立明等[5]研究顯示,腦后遺癥占急性期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死亡的30.3%,主要包括腦卒中及缺血缺氧性腦病。主動脈夾層術后腦卒中的出現(xiàn)主要與以下因素有關:主動脈夾層本身的病理生理學改變、假腔中的血栓形成、長時間的體外循環(huán)及深低溫停循環(huán)過程、人工材料的置入、術中術后大量輸血等因素造成凝血狀態(tài)及纖溶嚴重異常。體外循環(huán)過程是心臟手術血栓和氣栓的主要成因,可導致腦部缺血再灌注性損傷[6]。缺血缺氧性腦病的出現(xiàn)主要與術中血流減少和中斷、長時間的體外循環(huán)及深低溫停循環(huán)過程及術后低氧血癥有關。近年來,雖然主動脈夾層手術患者術中和術后病死率降低,但術后腦部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卻居高不下[7]。早期恢復腦組織的氧供應及血流灌注是腦復蘇成功的關鍵[8]。
高壓氧是治療患者腦部后遺癥的重要方法,其使患者處于高濃度氧氣環(huán)境下,增加氧的利用,提高血氧分壓,增加組織的氧儲備率和彌散,以改善患者受損的腦細胞功能,促進側支循環(huán),改善腦部神經缺失狀態(tài),降低神經元的遲發(fā)性死亡[9]。該治療方法具有無創(chuàng)、臨床可操作性強的特點。有研究顯示,高壓氧治療能強烈興奮網狀上行激活系統(tǒng)發(fā)揮“促醒”作用,是目前治療氣栓最有效的方法。本研究患者經高壓氧治療后14、28 d的GCS評分和NIHSS評分均優(yōu)于術后1 d(P<0.05),最終意識狀態(tài)及神經系統(tǒng)狀態(tài)均完全恢復正常。
但主動脈夾層術后腦后遺癥患者病情危重且變化快,高壓氧艙的特殊環(huán)境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搶救工作,有潛在危險。因此,在高壓氧治療過程中需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干預,減少相關治療并發(fā)癥,確?;颊叩陌踩?。首先,加強對患者的病情評估,嚴格掌握高壓氧治療的適應證、禁忌證和治療時機。使用高壓氧艙前應做好消毒工作,根據預案備好急救用物。在開始的1~3次治療中,為提高治療的安全性,醫(yī)護人員應全程陪護治療,加強病情觀察及對各種引流管和導管的通暢情況評估,預防并及時處理不良事件。治療過程中貫徹落實操作規(guī)程,控制氧艙內增壓的速度。冼曉琪等[10]研究指出,專人護理模式能有效提高高壓氧治療主動脈夾層術后HIE患者的腦復蘇成功率,改善患者的GCS評分,確保主動脈夾層手術成功。本研究從患者進艙前至出艙后,均由專人提供護理服務,提高了護理的專業(yè)程度,有利于患者病情的連續(xù)性觀察。張艷霞等[11]認為,做好Stanford 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術后的康復功能訓練有利于促進其機體康復。隨著患者病情的康復,護理人員應在高壓氧治療的基礎上指導患者被動、主動康復功能訓練,充分利用了腦的可塑性,促進其神經功能康復。25例患者均未出現(xiàn)驚厥型氧中毒、氣壓傷等高壓氧治療相關并發(fā)癥,主要與實施了積極的安全護理干預措施有關,本研究將安全防護、降低并發(fā)癥風險、康復指導等措施落實至整個護理過程,充分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
綜上所述,高壓氧治療主動脈夾層術后腦后遺癥的效果滿意,應對接受高壓氧治療的患者進行積極的安全管理,加強艙內管理,以提高治療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