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梅
研究表明,動物根據外部世界調節(jié)自身規(guī)律的許多社會和活動線索中最重要的是光。而且發(fā)現許多不同種類動物的調節(jié)系統大致相同,如兩棲動物、爬行動物、鳥和哺乳動物。
根據外界光線明暗調節(jié)身體規(guī)律的中樞器官是松果腺,它是大腦中一種微小器官,由于酷似松果而得名。有些非哺乳類動物,如青蛙,它們的松果組織可直接感受到光,所以有時被稱為“第三只眼”。但是哺乳類動物,其中包括人類,他們的松果腺在大腦的中央很深的部位,無法直接記錄光的變化。所以,他們的松果體只能通達中央神經系統復雜神經間接受到光信息。
這一過程的第一步是光進入眼睛內的瞳孔,但是,與視覺系統不同。視覺系統可以根據光的形式把它們變成各種圖像,這個控制生理節(jié)奏的系統根據射入體內的光的數量和時間做出相應的反映。該系統被稱之為節(jié)奏控制器,也就是“體內時鐘”,它控制生理上的許多節(jié)奏。
光照從眼睛的神經剌激直接進入大腦中央。這個將信息傳送到松果體內的體內時鐘被認為是位于大腦中央丘腦下部上交叉細胞核(SCN)。從SCN進一步產生的神經剌激,經過脊髓中央再漸接傳送到松果體,在這里神經刺激以荷爾蒙的形式轉變成化學信號,荷爾蒙再伴隨血液流到體內各個組織的器官發(fā)生作用。
雖然松果體產生的化學成分很多,但是我們了解最清楚的是荷爾蒙降黑素,這種荷爾蒙只有在黑夜才會產生并釋放到血液中去。動物對日照長短的感覺是受體內降黑素的分泌量所決定的。這種對日照長短的感覺嚴格控制著動物的季節(jié)行為如交尾和冬眠等。各種不同種類的動物都是用類似的方法在降黑素生物種的控制下使其活動與白晝和黑夜的相對長度保持同步的。但是不同種類的動物對降黑素的反應是不一樣的,這從它們的生活習性中就可以看出。以綿羊為例,它在收到日照時間縮短的信號后開始交尾,而敘利亞倉鼠(光生物學家重點研究的一種動物)在秋季日照縮短時,就開始停止生育。
而人又怎么樣呢?人的許多生理功能都是隨日照循環(huán)有規(guī)律地活動的,如體溫、激素的分泌、睡眠和清醒,但人對季節(jié)周期的反應卻不明顯,如冬眠和生育。20世紀以來,人們關于松果體對其他動物行為周期的控制的認識正逐步全面。但對人類的松果體的了解仍舊是寥廖無幾。多年來,人們對人類松果體的認識仍停留在十七世紀哲學家雷內(Rene Descartrs)的理論上,他認為人類的松果體是“理性的主宰”。普通科學認為人類已經“擺脫”了對于日照的依賴,可自行調節(jié)其生活節(jié)奏。人的松果體如同闌尾已經退化。
然而,上世紀80年代對人體松果體的研究出現了重大突破,美國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萊文與在國家腦衛(wèi)生研究所一起工作的同事們發(fā)現了有力的證據,證明事實上人類的松果體受光的控制。雖然以往的實驗未能提出有力的證據,但萊文卻能夠證明,人與其他哺乳動物一樣,光能抑制人體內降黑素的分泌。奧秘是光的強度要高于室內一般或實驗室內亮度的五倍。這個亮度相當于夏季正午時陽光亮度的1/40,也就是說一般室內的標準亮度對松果體的作用與黑暗中的效果是一樣的。
萊文的論證絕不僅僅是實驗室內的一個新奇發(fā)現,而是為用人造光源調整人類日常生活規(guī)律和季節(jié)規(guī)律找到了門路,為直接進行臨床治療提供了可行之策。
心理學家早就發(fā)現有些人對季節(jié)變化特別敏感,在緯度較高的溫帶,由于離赤道較遠,每到日照較遠的冬季時,這些人就會變得膽小害怕,總覺得很疲勞、很憂郁、嗜睡、飯量猛增,尤其是碳水化合物類食物吃得很多。這就是所說的季節(jié)反映失調(SAD)。隨著春季和夏季的來臨,日照時間變長,他們的癥狀消失恢復正常。即使生活在靠近赤道的人發(fā)現在春夏季他們的不良癥狀往往減弱。這并不是氣候的原故,而是日照時間變化的反映。
美國全國智力研究所的諾曼·羅森德博士從SAD病人情緒的季節(jié)變化聯想到冬眠動物的季節(jié)性行為。他認為,對多數動物來講日照時間的長短是影響它們選擇生育時間的重要因素。他推測SAD可能是一種生育規(guī)律退化現象。這可能過去對人類曾試用,但現在已不復存在。他指出據統計盡管在美國懷孕高峰是12月份,而SAD病人,其中多數是婦女,傾向夏天即將結束時受孕。
羅森德博士和他的同事設計了一個專門的燈光照明區(qū),讓患者在這里進行治療。他發(fā)現,在冬季用人工照明常把日照時間延長幾個小時可以使病人的精神混亂程度有所減輕?!把娱L日照”時間的方法是在黎明前、傍晚或只在傍晚讓病人在日光——模擬光下活動。這樣可以減輕病人的情緒低沉反映,一般經2~4天治療就可收到明顯療效。該方法比目前采用的任何一種藥物療法收效都快。羅森德博士進行了另外一種臨床實驗,以排除另一個可能產生減輕情緒低沉效應的因素——減少睡眠。
羅森德博士在在2016年達拉斯舉行的美國心理學會會議上報告中介紹了他對學齡兒童患的一種SAD癥的最新研究成果。他對6名6~14歲兒童進行了治療,其中4男2女,這些兒童在秋季學習成績下降,易于疲勞,嗜睡,早晨起不來,孩子們的父母講,孩子活動量明顯下降、情緒低沉、煩燥不安、不合群、哭鬧、頭痛。這些孩子常常抱怨這些病態(tài)癥狀是對他們要求不公平,是工作過多過于沉重等外部原因造成的。其中一二月份其間發(fā)病最多最厲害。
羅森德博士每天清晨和傍晚把6個孩子放在光照區(qū)進行光照治療,結果5個孩子的療效十分良好,多數癥狀消失。他們的父母、老師甚至孩子們自己都認為療效顯著。這項研究僅僅剛開始,仍需進行反復實驗。羅森德博士確信上述研究表明,教育家、顧問和醫(yī)生們在探尋學生學習成績不佳的原因時對SAD必然會引起重視。
光是怎么戰(zhàn)勝SAD的呢?其中的許多奧秘仍是個謎,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降黑素可以緩解光的作用。研究人員發(fā)現,許多經過光照治療的SAD的成年患者征服用降黑素后,癥狀會復發(fā),這說明荷爾蒙肯定會引起SAD癥。麻省工學院的海林斯博士和他的同行在一開始研究降黑素時就發(fā)現,健康的年青人服用降黑素后靈敏反應程度降低,荷爾蒙有“很強的鎮(zhèn)靜效果”。
美國圣迭戈加州大學心理學系丹尼·克雷帕克博士認為季節(jié)反應很強的人在人們當中為數很少,多數人的反應很輕微。他說公眾對新聞機構有關冬季抑郁癥的報導的反應,聯想到古老文獻中關于冬季易于疲勞、心緒低落的介紹說明在冬季抑郁癥是十分普遍的。
光療法可能僅僅適用于嗜睡和心緒紊亂這類冬季抑郁癥。萊文博士目前正在波特蘭俄勒岡健康學中心研究用高強度光治療這種癥狀。他目前正在用不同的光照區(qū)進行實驗,以了解日照周期對病人是“超前”了還是“推遲”了。據萊文的研究,他認為,冬季抑郁癥屬于日照周期推遲所造成的紊亂。這類患者每天降黑素的分泌高潮與周圍環(huán)境不同步。
雖然許多人的生理節(jié)奏往往并非與周圍環(huán)境不同步,但在某些情況下仍會患有這類癥狀。經常倒班的工人和乘噴氣式飛機飛越好幾個時區(qū)的旅客都會因生理節(jié)奏顛倒感到不適。傳統的運輸方式可使人們逐步適應時區(qū)的變化,而現代化的飛機可把旅客很快地運往遙遠的地方。這樣,當他們走下飛機時生理節(jié)奏就不能很快適應當地的晝夜變化。
這種現代病癥狀的輕重程度因人而異,主要表現為頭疼、睡眠時間顛倒、消化紊亂、疲勞和不舒服。這種現象要等到不同步的生理節(jié)奏與外部環(huán)境逐步適應恢復后才會消失。
這可采用治療冬季抑郁癥的方法,即用明亮的燈光照射技術加快適應過程。萊文博士根據他在時鐘生理學方面的研究建議,從西向東飛行的人,辟如從美國飛往歐洲,到達目的地后早晨應盡可能多曬曬太陽。相反,從東向西飛的旅客應在下午三四點鐘和臨近黃昏時在光線最強的地方活動,以減輕飛行時差推后引起的不適。
德國麥克斯帕蘭克心理研究所的魯杰·魏沃博士對乘坐超音速飛機時差推后造成的不適做了大量的研究,他發(fā)現往東飛行的人生理反映癥狀較厲害,但是比向西飛的人恢復得要快。他還指出,平常睡覺時間較少的人在乘飛機旅行后比睡覺多的人恢復得快。像百靈鳥那樣習慣于早起的人對于體內風暴的調節(jié)能強于像貓頭鷹似的好睡懶覺的人。他發(fā)現消除這些癥狀,每天至少要多曬3個小時的太陽,而且光線越強,生理節(jié)奏恢復正常得越快。
編輯:修遠 xdyszzsb@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