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純粹就是奇跡
伍先生59歲公務員
【訴說】我媽媽是個家庭婦女,卻是我最佩服的人。作為小兒子,在我記憶中,活了80年的她,沒在單位上過一天班。我們兄妹長大前,家里生計全靠爸爸一人苦苦支撐。
媽媽生育了6個孩子,把我們一一帶大。然后,又幫著帶孫輩,還帶過侄女們。20世紀70年代,父輩們都在“干革命”,不大管子女,見媽媽沒工作,就都托付給她。那時我剛上小學,本來自己家里就一幫孩子,忽然一天,又多了幾個表弟表妹,嘻哈哭鬧、吃喝拉撒、小打小鬧的事常有。我家那時這個哭那個叫的,是天天拆家的節(jié)奏。
那時沒有洗衣機,沒有自來水,更沒有熱水器,媽媽帶我們,要擔水,買菜、買煤、煮飯煮菜,洗碗洗衣,縫縫補補,柴米油鹽,鍋碗瓢盆,一切的一切,全靠她的一雙手。
印象最深的是,1983年以前,媽媽每天都要肩挑兩只桶,出門擔水,一家子吃、喝和日用的水,都是她挑回來的。偶爾哥姐回家,她才能歇一天。擔水幾十年,她到晚年時,肩膀一邊低、一邊高,看著特別明顯。
她還做手工幫補家用,有老鄰居搬家了,走幾條街找上門來,找媽媽給中式衣服開紐縫、縫扣子。她都用晚上時間來做,挑燈夜戰(zhàn),一熬就是后半夜。她和爸爸都非常注重對我們的言傳身教,讓我們做好人,做好事,要尊重知識,要知書達禮,即使在那斯文掃地的年月,他們也希望以詩書傳家。我們兄妹中有三人先后考上大學,還都是重點大學。大哥是1962年考上的,二姐是1972年,我是恢復高考后考上的,成了整條街的佳話。
我高考前幾個月,在報紙上看到,每天吃一個雞蛋,能提高記憶力。跟媽媽一說,她就每天給我煮一個。我就讀的不是重點中學,那年數(shù)百名應屆生,我是唯一考上重點大學的。這跟媽媽每天煮的雞蛋,不能說沒一點兒關系。
媽媽與爸爸攜手經(jīng)歷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大事件,在最難的時候不離不棄,終于迎來晚年生活的好時光。這些年來,不管外面的世界是巨浪滔天還是風平浪靜,家庭始終是媽媽的全部,家人的安康幸福始終是她最大的心愿和追求。家,有她的操持,對于爸爸,對于年幼的我們,都是一種莫大的幸福,是我們每個人的港灣。
媽媽,包括爸爸,對于饑饉精神乃至身體記憶,并沒有完全被改革開放后的物質變化所屏蔽。即使牙齒已經(jīng)很不好了,每天晚上一定要吃碗干飯,堅決拒絕喝粥,否則半夜會餓醒。顯然,這是長時間的饑饉尤其是揮之不去的餓感,給他們留下的最深刻的記憶。
在家族中,作為純粹的家庭婦女,全心持家、全意相夫教子的,媽媽是最后一位。她的兩個弟媳、3個女兒和3個兒媳,還有她的孫女外孫女孫媳外孫媳,在時代潮流的席卷下,都成了上班族,下班后帶著一個最多時3個孩子,不時有人仰馬翻乃至崩潰的感覺。就是到了今天,問題還時不時地在心中糾結:我是繼續(xù)上班,還是回家做個全職主婦?
媽媽沒有這種糾結,她選擇了,或以無選擇作為選擇了,就一路做來了。她不喜歡我們說她為了家庭犧牲了自己,她做了分內(nèi)事,也有了收獲。人生無甚稀奇,人間本無奇跡,能慎始善終,做到極致就是稀奇,做到純粹就是奇跡。在這方面,媽媽就是,像她那樣的女人,如今幾乎見不到了。這種局面可以說是時代進步使然,誰都無可評判,與我佩服媽媽并不矛盾。隨著她的離世,傳統(tǒng)家庭婦女的樣子,成了絕跡。
“姐從來不帶怕的”
程女士54歲自由職業(yè)
【訴說】阿毛是我閨蜜,10多年前在電視臺的健康節(jié)目做主持人。在全民養(yǎng)生狂潮里,她敢公開跟“養(yǎng)生”杠,讓我特別佩服!她跟我說,當年念大學時,班里有位女生皮膚特別好。每晚她都用一根苦瓜榨汁,喝汁,渣敷在臉上。好家伙,一傳十十傳百,整個校園都知道這個養(yǎng)顏法,學校附近農(nóng)貿(mào)市場里的苦瓜,都賣脫銷了。但同時,校醫(yī)院也告急,女學生排成長龍掛號,治療腹瀉和月經(jīng)紊亂。校方趕緊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元兇”是苦瓜。
這件事讓阿毛對流傳的養(yǎng)生法產(chǎn)生嚴重懷疑。畢業(yè)后進了電視臺,當上主持人,便有平臺表達了,做的第一期就是“汝之蜜糖,我之砒霜”。一開場,她就娓娓道出自己的經(jīng)歷——春節(jié)回老家,給父母帶什么禮物?她聽了熟人推薦,買了“純天然梅花鹿制品”,有鹿茸鹿筋和鹿胎,有的泡酒,有的熬湯,大補,老年人的養(yǎng)生極品。
阿毛買了,父母也服用了,可第二天一大早,父親便流起鼻血,母親也便秘了,在馬桶上坐了40多分鐘,最后用了開塞露。阿毛回到北京,向熟人抱怨,可那人卻說,自己父母服了兩年多,效果不錯?!翱喙峡游遥坊箍游腋改福瑒e人用是養(yǎng)生,我用就是玩命。”她沖著鏡頭,大聲說出這樣的話。
要知道,對那些鹿制品,她可是直呼品牌大名的。那時網(wǎng)絡還不像今天這么發(fā)達,否則,各類營銷號指不定會起什么幺蛾子。聽我這么講,她還不樂意了,說怎么地,放今天我就不敢了唄?要不試試,就那些網(wǎng)絡妖風,姐從來不帶怕的。
的確,她是最早一批“織圍脖(微博)”的人,由電視轉戰(zhàn)網(wǎng)絡,她玩得風生水起。做時尚博主,是60多萬粉絲的大V;在抖音開賬戶,專跟養(yǎng)生經(jīng)對著干……招黑越多,罵聲越大,她越興奮,罵戰(zhàn)里從沒輸過。
比如她在抖音里杠瑜伽養(yǎng)生,“參加過一個培訓班,開始不到15分鐘,一位40來歲的學員就不行了,撲通倒地,天旋地轉,嘔吐不止。送到醫(yī)院,結論是瑜伽使身體扭曲過度,造成血壓升高而中風?!?/p>
這個還不夠狗血,她又講一例。一位長期練的女性,30來歲,椎間盤已經(jīng)磨損退化為60歲的狀態(tài)。不僅如此,她的小腿肌肉撕裂、軟骨拉傷、內(nèi)分泌紊亂。醫(yī)生說,像她這種狀況的女性有很多,每次看完片子,他問的第一句就是“你練瑜伽吧?”
把瑜伽說成這樣,她遭到了網(wǎng)暴,心情不好在所難免。我勸她斷網(wǎng)幾天,電線一拔,愛啥是啥。“斷網(wǎng),憑啥?怕他們了?”她的斗志再度激起,一口氣連發(fā)7條微博文?!白岎B(yǎng)生見你個大頭鬼吧”“姐回了趟老家,飆爽,大碗吃媽媽包的餃子,羊肉餡的,一口咬下去,吱吱冒油。陪老爸喝酒,二兩一杯的老白干,我干掉兩杯。”“我擼串、啃雞架,跟親戚打麻將到天亮”……
“結果是,回來再見熟人,都說我的氣色前所未有的好。說明什么?養(yǎng)生滾一邊去吧!姐玩了以前想玩不敢玩的,吃了以前想吃不敢吃的,做了以前想做不敢做的。哈哈,因為得償所愿,姐很受用,心情極好,神清氣爽?!?/p>
“養(yǎng)生?對不起,我從此沒這個概念,不再刻意去做什么被公認對身體有好處的事情。喝醋好吧,但胃酸多的人,喝了是火上澆油;香蕉皮有益吧,生吞噎著難受益在何處?玉米面是好東西,把它當主食,舊社會那股窮味沒嘗夠咋地?甩手療法就可勁甩吧,失去平衡摔成骨折誰慘誰知道?!?/p>
看著她寫的爽文,爽是爽了,但那些噴和罵,讓我心驚肉跳??伤瓷先]事似的,跟我說:“在互聯(lián)網(wǎng)沖浪,玻璃心可不行,大心臟才叫牛。再說,我講的有錯嗎?那些養(yǎng)生話術坑了多少人?我能救一個是一個?!?/p>
掐指一算,阿毛也五十有二了,同齡女人清一色的準退休狀,她依舊是30歲的沖勁。從主流媒體轉戰(zhàn)自媒體,從體制轉入市場,她不斷好奇新事物,破壁舒適區(qū),挑戰(zhàn)新機會。這股勁頭,真的,不服不行?。?/p>
了不起的老太太
高先生44歲國企職工
【訴說】最近整理郵件文檔時,翻到早些年跟奶奶通電話的錄音文件。最早的保存日期是2013年4月22日。我如獲至寶,趕緊把它們下載下來,迫不及待地打開、聆聽。
那時的我,與奶奶聊工作,聊愛情,聊金錢,聊父親,也聊對未來的期許。關于工作,她勉勵我說:“奶奶知道你是個長志氣、愛名譽的孩子,千萬不要因為一時沒成功就泄氣了,不拼了。人這輩子,不如意的事多去了,只要你一步一個腳印朝前走就好,總會走出來的?!?/p>
那時的我才23歲,憑借良好的口才和學習能力,在一公司從事人力資源工作,發(fā)展前景還算不錯。然而,整天想著剝削員工利益的老板,讓我寢食難安,徘徊在工資與前途的選擇中。奶奶的話給了我莫大鼓勵,明白一步一個腳印的道理,于是,沒干滿一個月,我便毅然辭職。
關于愛情,奶奶語重心長地說:“找對象這個事,奶奶沒有什么特別的要求,只要身體好,心地好,對你好,有這三個好就足夠了。外貌倒是次要的,臉蛋當不了飯吃。”
我知道,“身體好”這一條,對奶奶來說有多重要,她已在母親身上嘗夠萬千滋味,不想我重蹈父親覆轍,不愿再看到一段美好的婚姻、一個完好的家庭,折在其中一人的健康因素上。那是任何一個人都承擔不起的悲痛。
關于金錢,奶奶不無無奈地說:“你爸常說,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話粗理不粗,他是吃了錢的苦的。你在外該節(jié)省的地方,就盡量省著點兒吧。但在吃喝、學習方面,千萬不要省,身體才是最重要的。有了好的身體,又有真本事,才能去賺更多的錢?!?/p>
關于父親,每次聊到他,奶奶都會沉默良久。她同情這個兒子的遭遇,疼惜他那顆過于善良、老實的心,更讓奶奶揪心的,是父親日漸衰弱的身體。“你有時間就多寬寬你爸的心,他每天都給自己找很多活兒干,有時碰上一些壞心腸的老板,總是拖著工錢不給,他身子累心更累,難啊。”
那時的父親,為了還債,居無定所,哪里有活兒就跑到哪里,身體吃不消也要硬撐,只要一坐下來,3分鐘不說話就鼾聲大作。
提到未來,奶奶信心倍增:“沒有誰會倒霉一輩子,也沒有誰會順利一輩子,風水是輪流轉的。我對你們兄弟倆,也對你爸,充滿信心,奶奶還要享你們的清福呢。”
說著說著,奶奶在電話那頭自顧自笑出聲來,仿佛夢想已經(jīng)照進現(xiàn)實。聽著一個個錄音文件,我的眼淚早已不由自主地流下來。往事一幕幕,有的辛酸,但更多的是溫暖。
奶奶始終像個打不死的超人,用她僅有的綿薄之力,在我們被陰霾籠罩、被荊棘纏身、被河水淹沒時,及時地賜予我們能量,重新把我們從困境中拉出來。她的通透豁達,她的心胸格局,不光我和弟弟佩服,家族人佩服,就連街坊鄰里提起她,也都會說——這老太太,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