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國臺灣地區(qū)媽祖繞境民俗藝陣考察見錄

      2021-09-24 12:01:50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21年8期
      關(guān)鍵詞:媽祖臺北民俗

      陳 丹

      (廣州美術(shù)學院 跨媒體藝術(shù)學院,廣東 廣州510000)

      民俗藝陣,指閩臺地區(qū)民俗活動中的游藝表演。藝陣是游神賽會等活動集表演性、儀式性、娛樂性等于一體的項目,既有地方村落組織的形式,又有宮廟等專門組織的形式。它為廟會慶典等活動營造熱鬧氣氛,同時也成為民間藝術(shù)傳承與發(fā)展的重要載體。本文以我國臺灣地區(qū)媽祖繞境的民間藝陣為考察記錄對象,呈現(xiàn)臺灣省民俗活動中活態(tài)的民間藝術(shù)形態(tài)。

      閩臺社會“三月瘋媽祖”:每年農(nóng)歷三月廿三是媽祖神誕,從鄉(xiāng)村到城鎮(zhèn),大大小小的媽祖信仰活動令整個三月歡騰。繞境進香是這期間的主要活動方式?,F(xiàn)今臺灣省民間信仰發(fā)展呈現(xiàn)一派繁榮氣象,除了農(nóng)歷三月,平日媽祖“交陪境”繞境[1]活動亦是層出不窮,可以說幾乎每天都會有大小規(guī)模的媽祖繞境活動在全臺各個角落上演。

      媽祖臉部有膚色、黑色、紅色、金色、粉色五種膚色。民間的說法膚色為仿照人的皮膚顏色。黑色有兩種說法,一是長期接受香客供奉,面部受香煙薰染,日久慚黑,另一種是黑面媽祖較為兇悍,主執(zhí)海上救援、除煞之職。紅色代表喜慶,喜慶場合通常請紅面媽祖坐鎮(zhèn);金色為官祀的標志,表明為官奉媽祖;而粉面媽祖一般移祀至大陸地區(qū),說法是媽祖由福建初赴臺時年齡尚輕,因此面色粉紅,形象也接近年輕女性。

      新北市三芝區(qū)小基隆福成宮的金面媽祖供奉原址為“臺北府城天后宮”。舊廟于日據(jù)時期遭拆毀,媽祖偶像移祀于新北市三芝區(qū)小基隆福成宮至今。2004年,以臺北城建成120周年為契機,金面媽祖第一次返回臺北城繞境。2006年始,恭請金面媽祖回臺北城祈福儀式成為“北臺灣媽祖文化節(jié)”的常態(tài)化活動之一。媽祖繞境活動匯集各類民俗陣頭藝術(shù),臺北市繞境全程由民俗專家作解說,幫助群眾認識媽祖文化與陣頭藝術(shù)。筆者隨行觀察了2014年10月4日金面媽祖鑾轎入臺北城北門與10月7日駐駕新北市三芝區(qū)小基隆福成宮兩次活動,繞境范圍覆及城市與鄉(xiāng)村。

      臺北市區(qū)迎金面媽祖路線繞境由北城門始,進入延平北路(臺北古城官道舊址)。途經(jīng)福成宮駐駕三天,供香客敬拜祈福,后前往嘉義縣新港奉天宮會香,才完成整個繞境活動。繞境隊伍集中展示了臺灣民間各類民俗陣頭藝術(shù):

      報馬仔,是媽祖繞境進香隊伍的先鋒人物,負責察看前方道路情況,敲鑼通知群眾媽祖繞境隊伍的到來,提醒群眾收起晾曬衣物,準備香案迎神。該形象來自古代官設(shè)驛站負責前導傳令的“鋪(驛站)兵”,“報馬仔”亦是“鋪馬”的訛化。(亦玄,1996)報馬仔頭戴斗笠防曬,肩搭蓑衣防雨,著羊毛馬甲御寒,戴老花鏡意為明辨是非,留燕尾須、抽旱煙、隨身帶酒一副瀟灑姿態(tài),肩扛豬腳和韭菜意喻長久有吃食,腿上貼膏藥喻勿揭人瘡疤,著一只草鞋,卷起一條褲管,表示雖然路途艱辛,但他忠于職守,敲紅心鑼寓意勞心勞力。(如圖1所示)大神尪仔千里眼和順風耳,是閩臺迎神賽會中常見的藝陣景觀,以竹、紙、泥等扎塑而成的巨型人偶,外著神袍,由人扛抬。千里眼、順風耳是媽祖駕前神將,媽祖繞境隊伍之標配藝陣。

      圖1 報馬仔

      (如圖2所示)電音三太子,脫胎自傳統(tǒng)藝陣“大神尪仔”,結(jié)合電子音樂和舞步的一種新的民俗陣頭表演形式。電音三太子裝扮常是咬奶嘴、戴太陽眼鏡、白色手套等,近年伴舞的電子音樂常是耳熟能詳?shù)摹吧袂?,如《小蘋果》、《最炫民族風》等。

      圖2 大神尪仔千里眼和順風耳

      (如圖3所示)執(zhí)士隊,模仿古時帝王出巡的儀仗隊伍,人員所持之物有“肅靜”、“回避”的指示,也有各式兵器,營造莊嚴之感,具備開路與護駕的功能,因所持木牌或兵器常為18對36支,也稱三十六執(zhí)士隊。(戴維紅,2012)傳統(tǒng)由男性擔任,現(xiàn)有部分職業(yè)性陣頭也可不論執(zhí)士隊員之性別。

      圖3 電音三太子

      (如圖4所示)鼓亭陣。這是一種模仿廟宇鐘鼓樓的活動式的鑼鼓表演,將大鼓置于其內(nèi),一個拖行,一人敲打,再配以鑼、嗩吶和鈸等樂器,這個音樂陣頭常在迎神、建醮、入厝、喪葬等場合出現(xiàn),有驅(qū)邪擋煞的功能,同時也有增添熱鬧氣氛的作用。

      圖4 執(zhí)士隊

      (如圖5所示)十二婆姐陣。十二婆姐相傳為注生娘娘陳靖姑的助手,她們是陳四娘、葛四娘、阮三娘、曾五娘、林九娘、李大娘、許大娘、劉七娘、馬五娘、林一娘、高四娘、卓五娘,分別司注生、注胎、監(jiān)生、抱送、守胎、轉(zhuǎn)生、護產(chǎn)等職責。(盧美松等,2013)該藝陣扮演十二婆姐形象,表演步伐、姿態(tài)詼諧有趣,有祈禱兒童健康成長的意頭。(如圖6所示)

      圖5 鼓亭陣

      圖6 十二婆姐陣

      在媽祖繞境活動考察中,筆者發(fā)現(xiàn)藝陣形式與民俗儀式內(nèi)容緊密相連,例如媽祖出巡必備“千里眼順風耳”藝陣,城隍出巡“家將”陣頭不可或缺等。其中所呈現(xiàn)的具體例子既呈現(xiàn)出民眾對本土信仰的理解、借助儀式所表達的生活期望,也展現(xiàn)了藝陣受流行文化元素影響所展現(xiàn)出的新形式。藝陣因民俗儀式而生,又逐漸發(fā)展出了不同類型的展演形式。只有了解民俗活動的“地方性知識”,才能更好地理解地方社會民間信仰生態(tài)與民間藝術(shù)的生長語境。

      猜你喜歡
      媽祖臺北民俗
      冬季民俗節(jié)
      媽祖之光
      中華詩詞(2021年9期)2021-12-31 08:52:48
      金橋(2021年2期)2021-03-19 08:34:08
      媽祖祭典
      海峽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20
      民俗節(jié)
      大眾文藝(2019年13期)2019-07-24 08:30:18
      拾味夜臺北
      中國三峽(2017年2期)2017-06-09 08:15:27
      臺北Z House
      媽祖形像考——兼論媽祖服飾及媽祖形像復原實踐
      冬季到臺北來看雨
      地理教學(2016年11期)2016-12-28 02:43:49
      慶六一 同成長民俗歡樂行
      诸暨市| 财经| 道孚县| 镇巴县| 安国市| 长泰县| 老河口市| 奉化市| 建水县| 延庆县| 伊金霍洛旗| 嘉黎县| 肥西县| 通河县| 保定市| 新龙县| 五莲县| 威信县| 定西市| 石棉县| 澄城县| 邻水| 佛山市| 大足县| 卢氏县| 舞钢市| 大田县| 法库县| 怀柔区| 乡城县| 噶尔县| 衡南县| 宜章县| 济阳县| 隆德县| 分宜县| 定西市| 体育| 西平县| 石狮市| 陆丰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