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易難
支氣管哮喘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屬于慢性氣道性炎癥的一種,因為患者受到氣道過敏或者感染因素的影響,導致支氣管可逆性氣道狹窄[1]。該疾病的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胸悶、呼吸乏力、咳嗽等,多數(shù)情況下在晨間及夜間癥狀嚴重。支氣管哮喘發(fā)病同過敏體質(zhì)關(guān)系密切,因為過敏體質(zhì)無法改變,因此該疾病難以根治。同時受到長時間發(fā)病的影響,會導致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增加,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臟疾病等,病情嚴重會影響患者的呼吸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2]。臨床對該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常用的藥物為氨茶堿及多索茶堿,均具有一定的效果[3]。基于此,本研究對兩種藥物治療支氣管哮喘的效果進行對比分析,希望能夠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2018 年6 月~2020 年6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支氣管哮喘患者,按就診順序編號分為對照組(奇數(shù))及觀察組(偶數(shù)),各40 例。對照組男、女例數(shù)分別為24、16 例,年齡43~78 歲,平均年齡(58.93±6.36)歲;病程1~2 年,平均病程(1.53±0.31)年。觀察組男、女例數(shù)分別為23、17 例,年齡44~78 歲,平均年齡(58.85±6.39)歲;病程1~2 年,平均病程(1.55±0.32)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通過痰涂片檢查、血氣分析及肺功能檢查等確診為支氣管哮喘;②均為知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具有嚴重精神、意識障礙;②合并其他惡性病癥;③近期服用激素、平喘類藥物。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實施常規(guī)治療,主要內(nèi)容為抗感染治療、吸氧治療。對照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采取氨茶堿(廣州白云山明興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4021737)進行治療,將劑量為0.125~1.250 g 氨茶堿放入25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中,使用方法為靜脈滴注,2 次/d。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chǔ)上采取多索茶堿(黑龍江福和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883)進行治療,將200 mg 多索茶堿放入5%葡萄糖注射液中,使用方法為靜脈滴注,1 次/d。兩組患者治療周期均為8 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肺功能相關(guān)指標,主要包括FEV1、FVC、VC。對比兩組患者各項癥狀消失時間,主要包括呼吸困難消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喘息消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療效評估標準[4]:治愈:患者癥狀全部消失,并且FEV1 增加>36%;顯效:患者癥狀基本好轉(zhuǎn),FEV1 增加>26%;有效:患者癥狀得到明顯改善,FEV1 增加≥16%;無效:患者癥狀未得到改善甚至加重,FEV1 增加程度<16%。治療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常見的不良反應包括惡心嘔吐、失眠及胸悶。治療前后分別采集患者靜脈血,劑量為3 ml,進行離心處理,留取血清,儲存于-80℃環(huán)境下,等待結(jié)果,通過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進行檢測,檢測指標為TNF-α、IL-1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各項癥狀消失時間對比 觀察組呼吸困難、啰音、喘息、咳嗽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各項癥狀消失時間對比(,d)
表1 兩組患者各項癥狀消失時間對比(,d)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2.3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FEV1、FVC、VC 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FEV1、FVC、VC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對比(,L)
表3 兩組患者肺功能指標對比(,L)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aP<0.05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n,%)
2.5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TNF-α、IL-10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TNF-α、IL-10 水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ng/L)
表5 兩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對比(,ng/L)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aP<0.05
臨床對支氣管哮喘的主要治療原則抗感染、平喘及鎮(zhèn)咳祛痰,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發(fā)生呼吸衰竭的風險較大,嚴重會對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脅[5]。目前臨床對該疾病并無根治性方法,因此支氣管哮喘的主要治療原則為控制誘因,緩解炎性反應,改善患者癥狀[6]。
目前臨床上治療支氣管哮喘的主要藥物為氨茶堿、多索茶堿,兩種均為甲基黃嘌呤衍生物,氨茶堿屬于茶堿與乙二胺復鹽的一種,其作用繁多,比如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細胞內(nèi)環(huán)磷酸腺苷(cAMP)水平,促進支氣管平滑肌松弛,使腎上腺素水平、去甲腎上腺素水平有效提高,促進支氣管舒張,促進內(nèi)源性腎上腺素釋放,改善患者呼吸肌收縮能力,使肥大細胞及嗜堿性粒細胞保持穩(wěn)定,防止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等[7]。但是如果長時間使用該藥物,中毒反應風險較大,對患者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多索茶堿使甲基黃嘌呤衍生物的一種,屬于支氣管擴張劑的一種,其鎮(zhèn)咳作用較強,同時具備抗氣管痙攣的效果,對于緩解支氣管痙攣、氣道高反應性具有重要作用。其主要作用原理包括:①對參與細胞釋放的炎性遞質(zhì)和細胞因子進行抑制,緩解氣道炎性反應程度,通過阻滯氣道平滑肌細胞磷酸二酯酶活性,使蛋白酶A/G 激活,進而降低細胞內(nèi)Ca2+水平,達到緩解氣道平滑肌痙攣的效果;②有助于促進腎上腺素釋放,強化呼吸機收縮,具有提高氣道纖毛清除率的效果,同時達到抗感染目的[8]。
根據(jù)本次研究結(jié)果可知,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50%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7.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FEV1、FVC、VC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結(jié)果也表明對支氣管哮喘患者采取多索茶堿進行治療,其效果優(yōu)于氨茶堿。同氨茶堿進行對比,多索茶堿對平滑肌具有更好的松弛作用,約為前者的10~15 倍左右,進行30 min 的靜脈滴注便可以達到良好的效果,并且具有較長的作用時間,約為12 h,對改善患者肺功能各項指標具有重要意義[9]。同時治療后,觀察組TNF-α、IL-10 水平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因為支氣管哮喘屬于慢性氣道炎性反應病癥的一種,相關(guān)臨床研究顯示,在該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中,TNF-α、IL-10 等血清炎性因子指標發(fā)揮重要的作用[10]。其中TNF-α 源于中性粒細胞、單核巨噬細胞,在介導嗜酸粒細胞釋放炎性介質(zhì)的過程中可以促進白細胞介素釋放,使炎性反應程度加重,進而導致患者病情嚴重化。IL-10 源于活化免疫細胞,參與到炎性反應與免疫反應的過程中,也是炎性反應與免疫抑制因子,具有非常強的抗壓和免疫抑制活性,同時相較于健康人員,哮喘患者的IL-10 水平更高。通過使用多索茶堿有助于降低患者TNF-α 水平,提升IL-10 水平,達到抑制炎性反應的效果,促進患者恢復。同時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5.00%明顯低于對照組的2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該結(jié)果也表明多索茶堿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較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綜上所述,對支氣管哮喘患者采取多索茶堿進行治療效果理想,對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指標,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風險具有積極意義,其效果優(yōu)于氨茶堿,值得臨床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