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燕琳
(廣西防城港市精神病醫(yī)院,廣西 防城港 538003)
隨著現(xiàn)代生活水平不斷地加快,物欲橫流,生活壓力大大增強,導致精神分裂疾病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但是令人無奈的是,該病目前仍然未發(fā)現(xiàn)確切的發(fā)病機制,患者在發(fā)病過程中常表現(xiàn)為行為異常、感知和情感障礙,思維能力顯著降低,對于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在精神分裂疾病患者的臨床治療中,常常采取抗精神病藥物治療,治療目的在于防止病情復發(fā),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但是大多數(shù)患者對于藥物治療存在抗拒性,對于精神分裂疾病存在錯誤的認知和觀念,所以導致該病的服藥依從性差,進而導致康復效果差,因此積極地開展臨床護理干預尤為必要[1]。
1.1 一般資料。篩選廣西防城港市精神病醫(yī)院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所收治的64例精神分裂癥患者,根據護理方式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4例,男24例,女10例,年齡32~72歲,平均(45.38±9.84)歲。對照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36~72歲,平均(48.75±10.23)歲。本次臨床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通過,兩組患者在加入試驗后,分別經我院體檢,故此明確兩組患者治療前的相關數(shù)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有關數(shù)據的對比。
1.2 方法。對照組: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藥物功能、療效和遵從醫(yī)囑用藥的重要性,拉近醫(yī)患之間的距離、環(huán)境護理、監(jiān)督用藥、飲食和睡眠護理。觀察組: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藥物自我管理訓練:訓練形式分為個體訓練和團隊訓練:①個體訓練:由兩名經過專業(yè)培訓的精神科護士對所有患者開展?jié)u進性訓練,一周兩次,訓練內容主要包括如何正確取藥、核對用藥和正確的進行服藥,并幫助患者獨立完成所有訓練緩解,對患者用藥過程匯總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及時糾正,反復開展本組訓練指導患者對整個用藥流程徹底掌握,可獨立完成所有環(huán)節(jié),獎勵完成優(yōu)異的患者[2]。②團體訓練:對所有患者采取集中授課的方式進行教學,一共四節(jié)課程,一次45 min,由具備豐富經驗的精神科專家開展課堂教學,對所有患者進行統(tǒng)一講授,增強患者對于精神分裂疾病的認知,幫助患者明確遵從醫(yī)囑用藥的重要性,并指導患者掌握如何分類藥物和服藥的有關注意事項,學會獨立用藥,并積極鼓勵患者講解自己的內心感受和過去經歷,對患者的主觀能動性進行充分調動,增強患者的治療依從性[3]。
1.3 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患者的BPRS(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評分和用藥依從性。完全依從:能夠根據醫(yī)囑獨立正確的嚴格服藥,部分依從:需要臨床醫(yī)護人員進行督促才能完成服藥。完全不依從:患者完全無視醫(yī)囑,抗拒服藥。經訓練后恢復情況,根據BPRS的量表評分將精神癥狀康復情況進行比較和評估,分為5個緯度,18個項目進行評分,滿分共126分,得分越低表示狀態(tài)越好。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 21.0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經t檢驗,計數(shù)資料經χ2檢驗,以(%)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為P<0.05。
2.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對比。治療后,觀察組完全依從30例,部分依從1例,完全不依從3例,用藥依從性91.18%,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依從性對比[n(%)]
2.2 兩組治療前后的BPRS評分對比。治療前,兩組患者的BPR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BPRS評分顯著降低,且觀察組降低更為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PRS評分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BPRS評分對比(±s)
?
精神分裂癥作為常見精神疾病之一,目前雖然仍然缺乏根治辦法,但是根據長期的臨床研究表明,如果精神分裂癥患者能夠長期堅持按照患者醫(yī)囑服藥進行病情控制,仍然具有較高的裨益。有臨床研究表明,該病的預后和轉歸的主要限制條件在于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較低,以此導致無法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這是因為患者對于精神分裂癥沒有正確的認知,忽視醫(yī)囑,對遵從醫(yī)囑用藥缺乏應有的重視,并且自制力普遍較差,還伴有擔憂用藥成癮性,是導致患者用藥依從性較差的幾個主要原因,無法按時按量的用藥是導致整體治療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4]。因此,臨床工作的重點長期以來都是如何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常規(guī)的護理干預通常將重心放在用藥監(jiān)督上,但這對于患者來說是一種被動管理,很容易產生激惹行為和抗拒心理,而采取本組研究中的藥物自我管理訓練,不但能夠充分發(fā)揮患者的主觀能動性,而且能夠從根本上改善患者對用藥治療的認知,提高其治療依從性。
本組研究中,我院對觀察組患者采用藥物自我管理訓練,經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經藥物自我管理訓練干預后,其治療依從性顯著提高,BPRS評分顯著較低。這說明藥物自我管理訓練能夠充分提高患者的自覺性和主觀能動性,增強其用藥水平,降低其精神障礙,提高其精神康復水平。臨床指導中,在對患者開展自我管理訓練的同時,也需要指導患者和家屬更多的了解精神疾病的有關知識,提高對病情的認知和理解,明確用藥和治療的原則,對用藥的不良反應和作用做更多的了解;并且在出院后仍需堅持訓練,臨床醫(yī)師應該采取出院后每周隨訪的模式及時指導和幫助患者度過容易中斷服藥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促使患者出院后堅持長期服藥,當患者充分掌握藥物自我管理后,可充分減少患者因為藥物不良反應而中斷藥物服用的情況,增強疾病康復水平[5]。
綜上所述,在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護理中,采用藥物自我管理訓練,具有客觀的用藥依從性,可顯著提高患者的精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