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娟
摘要: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學形勢發(fā)生了重大改變,注重圍繞高中生語文學習能力及素養(yǎng)展開教學,從而引導高中生對語文知識點進行深入地學習及思考。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聯(lián)系語文學科的教學特點來看,要注重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進行有效地結合,采取“讀寫結合”的教學模式,使高中生對語文知識進行理解性的學習。高效的語文閱讀能夠開闊學生的學習視野,加強學生有關文化底蘊的積累,教師可以將閱讀課堂進行文本分析的環(huán)節(jié),在學生的閱讀中,進行寫作的結合,讀寫結合可以使得學生在課堂的實踐中,總結出寫作的技巧,使得學生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不斷的提高自身的寫作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在語文閱讀能力上的提高。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指導方針
一、引言
在高中語文的教學中,閱讀與閱讀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良好的閱讀習慣養(yǎng)成有助于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閱讀能力的素材積累有助于幫助學生進行閱讀素材的積累,二者之間相互促進,相互提高。讀寫結合在高中的學生寫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階段,學生對閱讀能力的掌握還不是很熟練,很多技巧上的閱讀技能都不能進行靈活的掌握以及使用。讀寫結合能夠很好的幫助學生建立起對語文寫作的興趣,更能夠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寫作質量,本文就讀寫結合提升高中的閱讀質量教學策略做出了簡單的淺析。
二、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難點探討
“讀”與“寫”是兩個相似的概念,但是對于高中學生來講都是尤為重要的學方法。而在現(xiàn)行當中的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方式,往往是采用“形式主義教學”,教師并沒有認識到讀寫結合教學方法使用的重難點,以及其重要性。從而造成了學生學習的偏差性,這是現(xiàn)行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方法中最基本的教學難點之一,也是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共同促進讀寫結合方式的重要步驟。第二個方面是學生在高中時期課業(yè)壓力較大,從而沒有時間進行課內以及課外的閱讀學習。語文僅僅依靠課上的課文講解,以及教師的素材補充,從而忽視了閱讀以及在閱讀中的積累,對寫作產生了較大影響。第三個方面,是教師以及家長通常采用固定的思維模式,教授學生如何寫作,而忽略了寫作往往是需要從閱讀中獲取情感——這種通常以應試教育為準的高中教學普遍存在,這也是教師在進行讀寫結合的教學中所需要重點強調的。最后是學生需要在閱讀中進行積累,將所積累的素材以及情感感悟運用到寫作中,讓寫作與閱讀真正的結合為一體,達到深入教學的目的。
三、讀寫結合模式下高中語文教學方法分析
(一)以讀寫感悟深化學生閱讀的情感
在進行語文閱讀的教學實踐中,學生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的對文本內容進行理解。例如,平時司空見慣發(fā)生的事情中,有很多能夠體現(xiàn)人與人之間的關愛,很多學生在地鐵上看到學生為老師進行讓座,就會寫“讓座”有關的閱讀話題,可以說是一種毫無新意的寫作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文章的優(yōu)質閱讀,在高效的閱文閱讀課堂中,不斷的去提高學生的思維模式。良好思維模式的培養(yǎng)在學生的閱讀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樣,使得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有著重點方向的把握,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以及水平。一篇優(yōu)秀的閱讀文章,其必然具有良好的主題立意以及充足的結構材料,在進行閱讀方式的表達時,需要促進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情感進行深入的理解,分析閱讀文章中其主要的表現(xiàn)手法以及表達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習作能力的提高,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將在閱讀中認識到的閱讀表達方法預計閱讀技巧進行縱向的延申與對比,極大的促進了學生對于閱讀方向的把握,更能夠深化學生在習作中滲透閱讀中的情感,進而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二)閱讀中積累寫作素材
有效的進行讀與寫的結合教學,需要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注重素材的積累——并不是只在課堂學習中積累,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通過呈現(xiàn)在新聞中、報紙上、課外圖書中等各方面的資料進行整理、綜合探討,最終形成自己的觀點。最后通過閱讀將其整理到寫作中。這也要求高中語文教師給予學生一定的課外閱讀時間,讓學生自行通過閱讀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教師讓學生通讀全文,并根據(jù)材料翻譯,重點理解文章中所呈現(xiàn)的的事情發(fā)展的進程。隨后教師讓學生將其感悟進行整理、以及思維整合并呈現(xiàn)到筆記本中。這個積累的過程并不只是從課文中摘抄優(yōu)美的詞句,而是更體現(xiàn)在學生通過此篇文章所產生的感悟,以及醞釀的情感。將其運用到寫作中時,更容易得心應手,以及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死記硬背優(yōu)美的詞句,“死板的”刻畫在文章的寫作中。日常生活中的積累并不只存在于課堂中,而且存在于生活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通過生活中所發(fā)生的每一件小事,心生感悟并積累在筆記本中。將自己的生活經歷以及感悟以素材的方式呈現(xiàn)在寫作中。
(三)以課文讀寫提升學生閱讀的高效
讀寫感悟可以使得學生進行自由的創(chuàng)作,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掌握寫作中的核心技巧,從而促進學生對閱讀系統(tǒng)性的寫作方法有一個總體性的認知,從而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學習時,需要學生對該技能進行日復一日的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既不會使得學生產生枯燥的學習情趣,又能達到對學生閱讀能力反復練習的效果,課文讀寫是教師在課堂實踐中最好的一種教學策略的選擇?!拔馁F曲忌直”“文似看山不喜平”“學會在尺水中興波”。在學習內容豐富的記敘文章的寫作時,其閱讀的文本中具有非常多具有價值的文章材料,將文本中的材料進行組織,使得學生能夠在文章中提取出其重要的文本掌握方法,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把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文本的閱讀中,教師也要融入閱讀中的寫作材料,使用靈巧的線索將文章進行安排和組織,從而能夠清晰的感受文章中的脈絡,學生在進行記敘文章的閱讀時,能夠使得文章清晰、有條理的在腦海中出現(xiàn),從而使得學生感受到閱讀文本中跌宕起伏的學習效果?!蹲8!肪褪且匀宋铩跋榱稚睘榫€索,記敘了“祥林嫂的過去―現(xiàn)在―將來―原因”,學生在進行相關的閱讀學習時,可以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章的閱讀中,盡情的感受在魯迅先生筆下,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描寫,從中,學生汲取到有關人物創(chuàng)作以及描寫重要的寫作方法,進而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閱讀課堂與習作課堂相互融合,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語文思想的感悟能力,豐富學生的想象力。讀寫結合的寫作方式,使得學生在愉快的寫作氛圍中完成自己對于每天生活日記的記載,從而實現(xiàn)寫作能力的快速提高,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閱讀體系,為學生在今后的寫作能力培養(yǎng)上打下良好的閱讀基礎。
結語
教師要關注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于寫作技巧理論性的理解,同時,更要關注學生對于理論與實際相互結合的具體運用,要想實現(xiàn)兩者的融匯貫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就需要對教學策略進行精準的把握,采用寫作手法與讀寫結合相互交融、堅持日記的重復寫作以及良性的競爭機制的教學策略,全方位的促進學生對于閱讀能力的把握。教師的引導以及正確教學策略的實施有助于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同時為學生今后的寫作打下非常優(yōu)良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徐建宏.基于新課標下的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9(24):83.
[2]陳麗羨.關于高中語文教學強化學生讀寫能力的有效策略[J].新課程(下),2019(11):178.
[3]張露.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策略[J].好家長,2019(7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