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葉 侯逸寧 朱丹萍
關門當老大,炫“特殊身份”;個人說了算,行“特殊權能”;見利就伸手,獲“特殊利益”;有福我來享,享“特殊待遇”……三令五申之下,為何依然有人“特權開道”?如何狠剎特權歪風,將搞特權之念扼殺在搖籃中?
特權干部五大畫像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決反對特權思想、特權現(xiàn)象。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習近平關于反對特權的重要要求,再次告誡和警醒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
所謂特權,就是凌駕于法律、制度規(guī)定之上的特殊權利,是“四風”和腐敗問題產生的病灶源頭。結合近年來查處的典型案例和基層情況反映,先給特權干部畫個像。
關門當老大,炫“特殊身份” 有的干部把黨和國家賦予的權力當作自己的“殺威棒”,對下頤指氣使、以權壓人,簡直成了“土皇帝”。貴州省畢節(jié)市大方縣自然資源局原局長黃某某規(guī)定,必須由其先行打飯后,其他干部職工方可用餐。
個人說了算,行“特殊權能” 有的干部官氣十足、用權任性,在重大決策中聽不進不同意見,動輒給人扣上一頂“不講政治”的帽子,把民主集中制原則丟在了一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供銷合作社聯(lián)合社理事會原主任秦某某4年不召開會議集體研究重大決策事項,對別人的意見不是反感叫停,就是呵斥批評,最終造成供銷社資產巨額損失。
見利就伸手,獲“特殊利益” 有的利用手中掌握的經營管理、規(guī)則制定、信息披露等權力,將公共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私有化;有的利用職權違規(guī)借貸、違規(guī)持股、低價購房,企圖掩蓋受賄之實。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qū)原副縣級干部馬某某利用職務之便,為某汽車銷售公司實際控制人秦某提供了幫助。除直接收受秦某所送財物外,他還另辟蹊徑,以高額利率出借資金給秦某使用,從中牟取暴利。
有福我來享,享“特殊待遇” 有的領導干部公開不吃暗地吃、不吃本級吃下級、不吃公款吃老板,虛構“憑證”違規(guī)吃,揮霍浪費、鋪張奢侈。更有譜大者,如黃某某在擔任四川唐家河旅游開發(fā)有限公司董事長期間,要求下屬管理單位食堂廚師為其個人“開小灶”,單獨準備午餐,費用由下屬單位支付。
雞犬也升天,受“特殊照顧” 有的利用權力或影響力,搞“前門當官,后門開店”,幫助親屬在入學、就業(yè)、提拔、辦事等方面拉關系、走后門。如湖南省常德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原董事長趙某某在任職期間,其配偶、子女出資150萬元入股與本市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有業(yè)務關系的某影城公司,5年左右的時間里獲利245.8萬元。
是什么讓特權干部橫行無忌
三令五申之下,為何依然有人“特權開道”?
從根本上講,特權現(xiàn)象之所以出現(xiàn),是權力觀出了問題。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指導下,耍特權的干部忘了權力來自人民就要為人民服務,反而認為權力是靠自己奮斗爭取來的,將權力視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愛慕虛榮、炫耀威風,是特權產生的心理原因。一是居功心理使然,一些干部太把自己當回事,認為自己勞苦功高,搞點特殊也是理所應當。二是享樂心理作怪,把公權力變成追求享樂的工具。
腐朽的特權文化,是特權產生的社會原因。一方面,“官本位”的封建思想作怪,某些干部滿腦子充斥著“手中有權,地位就該高人一等”的想法。另一方面,“尊卑有序”的落后觀念作祟,某些干部仍存有根深蒂固的等級觀念,對上諂媚討好、對下驕橫無禮,只要上級喜歡的不論對錯都堅決滿足,助推了特權干部的氣焰。
不到位的監(jiān)督,也是特權產生的原因之一。在實際工作中,“上級監(jiān)督遠、同級監(jiān)督弱、下級監(jiān)督難”的問題依然存在,權力破窗破圈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
狠剎特權歪風,要打出“組合拳”
祛除領導干部身上的特權病毒,既要從思想教育入手,將搞特權之念扼殺在搖籃中,也要在完善制度、強化監(jiān)督、深化改革上發(fā)力,打出遏制特權現(xiàn)象和特權行為的“組合拳”。
做實教育,筑牢反對特權的思想防線。從正面引領上發(fā)力,結合黨史學習教育,打通線上線下學習,引導領導干部“見賢思齊”,經常重溫老一輩共產黨人清正廉潔、不搞特殊化的政治本色,做到知榮辱。從反面警示上深化,加大對領導干部耍特權問題的通報曝光力度,引導領導干部“見不賢而內自省”,做到常自省。
反對特權必須強化制度約束,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首先,要制定好制度,制定制度要實,也要細;其次,要執(zhí)行好制度,聚焦關鍵人,上級“一把手”要通過與本人談、與干部群眾談、與其他班子成員談,多了解下級“一把手”日常的思想、工作、生活狀況,對吃喝講究、言行專橫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咬耳扯袖。聚焦重點事,注重發(fā)現(xiàn)問題,形成震懾。采取多渠道,重視發(fā)揮社會監(jiān)督作用,讓特權現(xiàn)象無處遁形。
消除特權現(xiàn)象和特權行為,關鍵要深化改革,掃除“潛規(guī)則”,清除“空白點”。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實行政府權責清單制度,為權責劃定清晰界限,減少權力尋租空間。
(《中國紀檢監(jiān)察》2021年第17期 沈葉 侯逸寧 朱丹萍/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