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龍
初中期間的學習是每個學生學習生涯的重要階段,對于一個學生的學習發(fā)展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語文課程是初中時期的一門十分重要的課程,學習語文課程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寫字,理解等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量對于學習語文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本文著重針對于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積累寫作素材的方法進行研究,進一步促進初中作文教學的發(fā)展。
一、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現(xiàn)狀
(一)學生寫作態(tài)度不積極
在我國目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當中,老師們的教學方法較為傳統(tǒng),同時教學理念較為保守古板,常常為了完成學校所分配的任務(wù)來進行教學,這就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學生在這個課堂上的主導和主體的作用。按照新課標的要求課堂的主體作用應(yīng)該是學生而并非是老師,所以教師把自己當為課堂主體,對于學生來說有一種壓迫,從而會使學生產(chǎn)生對學習的厭煩,從而進一步的對作文失去了興趣也失去了開設(shè)作文課程的意義。
(二)作文質(zhì)量較差
作文質(zhì)量較差也是目前初中作文教學中的一大問題,主要原因是由于教師平時沒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再加上每次寫作文都是在教師的要求下完成的,很多學生往往抱著應(yīng)付的態(tài)度來完成作文,從而寫作質(zhì)量較差。
二、初中作文教學中積累寫作素材策略
(一)引導學生廣泛閱讀,加強語言以及寫作素材的積累
在初中階段,一個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對于素材的使用相較于高中來說去還有明顯的不足。所以說初中生要想寫出一篇優(yōu)秀的作文,那么就一定要先進行素材方面的積累,作文便是一個人想法語言的表達用文字表達了出來,所以說一定要對語言以及寫作素材進行培養(yǎng)和積累。這種對素材的積累,不僅僅只是簡單地對于文章的閱讀,更多的還是來自于生活方面的體驗,生活的感受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初中作文教學的初始階段,來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的素材,從而來為下一個階段做鋪墊,而且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些語文閱讀的活動和閱讀比賽等一系列的形式,來促進學生閱讀書籍,也可以讓學生每日都寫生活日記,把自己每天所看到的聽到的的一些生活片段都寫進日記中,從而日積月累讓學生養(yǎng)成了寫日記的習慣,就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著學生對語言的積累,以及對于作文寫作的熟練度。
(二)組織學生進行仿寫訓練
在寫作方面有充足的知識儲備量,對于學生進行作文寫作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在寫作過程中,對于學生自身對于素材的積累以及閱讀力有非常高的要求,學生只有大量的進行閱讀,從而來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這樣才能夠積累更多優(yōu)秀的詞匯與句子,使用更多優(yōu)秀的素材,掌握更多的寫作方法以及寫作技巧。教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仿寫訓練,從而來提高學生對于作文模式以及題材語言的掌握程度。初中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結(jié)構(gòu)相對較薄弱,對于文章的了解程度以及文章架構(gòu)能力較差,從而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仿寫的方式,從而來體會范文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閱讀來進一步的提高初中生的思想意識和思維架構(gòu),從而提高其寫作能力。
(三)多圍繞聽、說、讀、寫開展一些新穎、有趣的訓練活動,為下一步寫作文“有話可說”打下基礎(chǔ)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閱讀是寫作的基礎(chǔ)。我們強調(diào)廣泛閱讀,其目的不僅在于學習成千上萬成功的寫作模式,更重要的是要通過閱讀,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開拓寫作思路,提高認識事物和表達事物的能力。閱讀積累可從兩個方面來進行:
從課本中積累素材。教材中的選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經(jīng)典之作。這些文章不論是從選材立意、思想情感,還是從表現(xiàn)技巧上看,都是中學生學寫作文的藍本。教材中的例子質(zhì)量雖然高,但數(shù)量有限,因此,必須加強課外閱讀。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币虼耍嘧x古人寫的詩詞歌賦,多讀今人寫的優(yōu)美詩文,多讀中外精美的小說,多讀報刊雜志上的時文。在積累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詞語的積累。因為詞語可以組成千姿百態(tài)的句子,形成千差萬別的篇章。當然,積累絕不僅僅是字詞篇章的積累,同時更要注意思想的積累,認識的積累,文化的積累。
綜上所述,大家只有調(diào)動起自己的眼、腦、手,通過仔細的觀察、多角度的思考、勤練筆頭.在生活中、在閱讀中養(yǎng)成良好的積累習慣,才能擁有豐富的寫作素材,寫出一篇篇美文佳作來。
三、結(jié)束語
總之,在我國初中的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對于作文素材的積累是非常重要的,素材對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起著非常大的作用,因此老師一定要重視對于課外閱讀方面的引導教學,從而培養(yǎng)學生在課外閱讀方面的習慣,養(yǎng)成每天閱讀的好習慣,大大的提高學生對于作文素材的激烈,促進學生在寫作方面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