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鳳萍
英語教學不僅要關注語言訓練,更要關注學習內(nèi)容,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zhì)和文化品格。閱讀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提高學生的語言知識水平及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雙重任務,具有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思維認知能力和社會文化素養(yǎng)的多元目標。然而,當前的閱讀教學普遍存在“重語言”而“輕內(nèi)容”、“重輸入”而“輕輸出”等問題,部分教師過分關注語言的學習,忽視了對學生思維品質(zhì)與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
本文以一節(jié)三年級的英語閱讀課為例,在閱讀材料分析和學情分析的基礎上,運用CLIL教學法的4C教學模式制定教學目標,并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習內(nèi)容(Content)、關注交流互動(Communication)、關注思維認知(Cognition)、關注文化意識(Culture),從而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多元目標。
本課例采用牛津版《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1“Colors”的拓展閱讀課,閱讀材料選自《小學英語拓展閱讀Lets?Read?It!》三年級第二學期Unit?1B“Insects”.?這篇閱讀材料與教材第一單元的主題相符,融合了生物學科的知識,用英語學習科學內(nèi)容,又在認識和了解昆蟲的過程中,復現(xiàn)和鞏固顏色的英語單詞,因此,這是一篇符合CLIL教學的閱讀材料。
根據(jù)龔亞夫的“多元目標英語課程”理念,結合單元總體目標以及閱讀材料的分析,本課時的語言交流目標為:能用表示顏色的單詞描述事物;能用“This?is...(昆蟲)”“It?is...(顏色)”描述昆蟲。思維認知目標為:能根據(jù)顏色和習性推理出相應的昆蟲,培養(yǎng)推理性思維;能拓展更多昆蟲和顏色的知識,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社會文化目標為:關注小生命,熱愛大自然,培養(yǎng)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了解有關顏色的詞組在中西方文化中的表達。
Part?One:Pre-task?Preparations
Step?1?Read?a?picture?book“Look?at?the?socks”
學生一邊看圖片,一邊讀繪本,在有趣的重復中,復習上節(jié)課所學的顏色單詞,同時,在語境中輕松習得新詞odd,?socks.
Step?2?Sing?a?song“What?colors?do?you?like?”
學生跟著視頻唱:What?colors?do?you?like??I?like?blue?sky.?I?like?green?grass.?I?like?purple?butterflies...?在歌曲中復習表示顏色的單詞和句型。
Step?3?Free?talk
What?colors?are?your?socks/?shoes/...?
What?colors?do?you?like?
Can?you?find?the?color?in?the?classroom?
What?color?is?it?/?What?color?are?they?(objects?in?classroom)
Can?you?make?a?sentence?like“...?(objects)is/are...(colors)”??E.g.?The?tree?is?green.
在Preparation環(huán)節(jié),運用CLIL教學法進行復習。首先,選擇符合語言與內(nèi)容整合的繪本,復習已學的單詞。其次,在有情境、有畫面的歌曲中復習單詞和句型,仍然是詞不離句的操練,既充滿趣味,讓學生有新鮮感,又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然后在Free?talk中,知識聯(lián)系生活,運用所學語言進行真實的對話,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
Part?Two:While-task?Procedure
Step?1?Read?the?text?in?groups
分小組合作學習,六個學生為一組,每個學生拿到一張動物圖片,如圖1所示,Student?1拿到蝴蝶的圖片,Student?2拿到甲蟲的圖片,以此類推。他們要一起閱讀散落在桌面上的文本內(nèi)容,找到自己的圖片所對應的句子。教師檢查各小組的完成情況,并選擇一組進行示范,核對答案。
Step?2?Make?a?poster
學生重新分組,剛剛每組的Student?1組成一個新的小組Butterfly?Group,每組的Student?2則組成Beetle?Group,以此類推。新的小組專門針對某一種昆蟲進行詳細交流,并做科普海報。教師根據(jù)各組海報,追問昆蟲的顏色和習性,引導學生關注小生命,熱愛大自然:Whats?this??What?color?is?it??Where?can?you?see?it??Is?it?beautiful??Do?you?like?it?
Step?3?Guessing?game
學生根據(jù)昆蟲的顏色和習性猜測昆蟲的名稱。E.g.?Its?yellow?and?black.?It?likes?flowers.?It?goes?buzz.?What?is?it?
這兩個小組活動中,學生學習的重點不是找到生詞、學會生詞,而是通過閱讀關聯(lián)圖片和昆蟲的信息,交流總結昆蟲的顏色和習性,通過推理猜測昆蟲名稱,是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學習內(nèi)容,也是在學習內(nèi)容的過程中練習英語,運用的正是CLIL教學法,采用了4C教學模式,從而實現(xiàn)本節(jié)課的語言交流目標、思維認知目標和社會文化目標。
Part?Three:Post-task?production
Step?1?Know?more?about?insects
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說出更多昆蟲以及它們的顏色和習性。教師利用思維導圖總結歸納(如圖2),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
Step?2?Know?more?phrases?about?colors
教師出示一些短語:a?black?sheep(害群之馬),a?white?elephant(大而無用的東西),a?green?hand(新手),a?white?night(不眠之夜),學生猜測其中文意思,了解一些有意思的、與顏色相關的短語。
在Production環(huán)節(jié),拓展了一些常見的昆蟲,仍然在學習科學知識的同時復現(xiàn)顏色的單詞和句型,做到Learn?English?的同時Use?English?to?learn,體現(xiàn)了CLIL教學法的理念。另外,還拓展了有關顏色的詞組,讓學生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文化素養(yǎng)。
注:本文系深圳市寶安區(qū)課題“CLIL教學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研究”的課題成果。
責任編輯?魏文琦
實習編輯?鮑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