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兒童預防接種及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并對結果進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選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間來本中心預防保健科進行預防接種的兒童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所有的兒童分為兩組,命名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給予對照組兒童在預防接種時常規(guī)預防護理,試驗組兒童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同時還給予心理護理干預,對比兩組兒童對預防接種的依從性及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試驗組兒童中有26例兒童積極配合預防接種,依從性良好,依從率為86.67%。對照組兒童中有20例積極配合預防接種,依從率為66.67%,兩組兒童在預防接種依從率方面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兒童對護理滿意度發(fā)現,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兒童預防接種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心理護理,有利于明顯提高兒童對預防接種的配合,且還能提高護理滿意度,預防接種采用心理護理值得在各接種中心推廣應用。
【關鍵詞】兒童;預防接種;依從性;護理滿意度;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5249(2021)09-0146-02
預防接種是經人工培養(yǎng)并通過一定處理后安全的病菌及病毒等疫苗,接種給健康人的身體中,達到使健康人不生病的前提下產生抗體,從而使機體獲得特異性免疫的一種目的。國家大力扶持預防接種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及預防各種流行性疾病的擴張及傳播,且兒童是國家的花朵,是祖國的未來,通過開展全民免疫,幾十年來的廣泛傳播和普及,不但控制了疾病在兒童群體中傳播[1],同時也讓大家意識到預防接種的重要性,從嬰幼兒開始,有利于嬰幼兒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接種提高機體的抗病能力,減少被傳染的威脅,盡量做到不被傳染,這也是國家對兒童的一項保護措施之一[2]。預防保健科是兒童預防接種的主要場所之一,針對于接種群體是兒童,兒童有一定的特殊性,因兒童群體年齡太小,還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心智還沒發(fā)育成熟,害怕疼痛,導致在接種疫苗的過程中兒童很容易出現緊張過度、恐懼害怕等心理,對于預防接種產生抗拒、焦慮的情緒,經常在預防接種中心看見大哭大鬧的場面,家長因擔心孩子或因孩子的情緒產生煩躁的情緒,這些均不利于預防接種的順利進行,因此在整個過程采用護理干預,有助于幫助接種工作順利完成。本次研究主要是探討兒童預防接種及心理護理干預的效果,并對結果進行分析,現具體分析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本次研究選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期間來本中心預防保健科進行預防接種的兒童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所有的兒童分為兩組,命名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在對照組中,有男童18例、女童12例,年齡在6個月~6歲,平均年齡(3.1±1.2)歲,接種的疫苗類型有乙肝疫苗、白破疫苗、麻腮風三聯疫苗以及甲肝疫苗。在試驗組中,有男童16例、女童14例,年齡5個月~6歲,平均年齡(3.4±1.1)歲,接種的疫苗類型同對照組。參加本次研究的所有兒童及其家長在參加研究前均知曉本次研究的內容及目的,在參加研究前由相關的研究醫(yī)生對兒童及其家長進行本次研究的詳細介紹,患者知曉本次研究具體如何操作,均是通過家長同意參加本次研究,正式參加前簽署了知情同意書,一式兩份,各保留一份。參加本次研究的兩組兒童在年齡、性別、接種疫苗類型情況等資料方面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預防接種護理,主要內容包括接種工作人員在接種前,嚴格按照三查七對的制度進行各項核對,包括兒童的年齡、姓名、疫苗本等確認本次疫苗和上次疫苗時間間隔正確,兒童有無接種禁忌,兒童是否做好接種疫苗的準備,如有的疫苗接種前、后半個小時內不能吃奶等,核對完成確認無誤后再對兒童進行疫苗注射,確保正確接種、安全接種。試驗組兒童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心理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針對被接種兒童的年齡,對其進行生理和心理活動的分析,所有接種兒童的共性在于,均對接種環(huán)境感到陌生,對環(huán)境有恐懼的心理,對接種人員非常陌生,自然的有抗拒心理,對于年齡在3歲以下的嬰幼兒,大部分兒童還處于語言表達能力不成熟的階段,最常用表達情感的方式是哭和鬧,看見白大褂就恐懼、害怕。年齡處于3~5歲的兒童,已具備一定的觀察能力和認知能力,可通過語言及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且通過對接種人員白大褂的認識,采用逃避、抗拒、哭鬧等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年齡在5歲以上的兒童基本上對于疫苗接種有一定的認識,知道這是必須進行的一項,但因其不成熟的心理和害怕抗拒的心理任然還是會哭鬧,不配合接種的情況發(fā)生。這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兒童心理及情緒,同時也考慮其教育程度及接受能力,為接種的兒童提供一個良好舒適的環(huán)境,滿足其心理訴求,如專門在接診中心設立一個小孩玩樂的區(qū)域,里面可以方式一些圖書、玩具、滑滑梯等游樂設施,同時放置一個電視機,播放兒童喜歡的動畫片,這些都免費為兒童提供。隔離接種區(qū)、候診區(qū)及觀察室,減少負面情緒在兒童之間的傳播和傳染,使接種工作更好的進行。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兒童對預防接種的依從性及對護理的滿意度,其中接種依從性分配合、不配合;護理的滿意度分為三個等級,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人數*100%[3]。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進行統計和分析,其中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進行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4]。
2 結果
試驗組兒童中有26例兒童積極配合預防接種,依從性良好,依從率為86.67%。對照組兒童中有20例積極配合預防接種,依從率為66.67%,兩組兒童在預防接種依從率方面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兒童對護理滿意度發(fā)現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數據見表1。
3 討論
現代的醫(yī)學模式是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對健康的認識和重視得到大大的提高,近幾年來,兒童預防接種通過十幾年的普及和宣傳現已被社會各人士廣泛的認可,兒童經預防接種,能有效的減少成長過程中感染多種疾病,降低多種疾病的病房率,幫助兒童健康快樂的成長。因接種群體的特殊性,兒童畢竟年級太小,加之預防接種的操作基本上都是屬于侵入性操作,對于兒童群體來說預防接種時會產生痛苦的,同時加上兒童對各方面的認知不夠,面對預防接種時容易出現哭鬧、抗拒、逃避、恐懼、害怕及不配合的心理和行為,同時因兒童的這些心理和情緒,使得在接種時情緒波動大,消極負面的情緒對接種效果有一定的不利影響,且不順利的接種過程對兒童影響也不好,容易引起其不良的身心發(fā)展方向[5]。心理護理是從兒童的心理活動去分析不同年齡段兒童心理特點,從兒童的心理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通過營造輕松愉悅的接種環(huán)境,鼓勵和安慰兒童,與其建立好良好的信任關系,幫助兒童克服對接種各種負面情緒,同時幫助兒童轉移注意力,把對接種的害怕轉移到和同伴一起玩耍的放松狀態(tài),在接種過程中給予兒童充分的鼓勵與肯定,使其能夠有信心、有勇氣面對接種,提升兒童的勇氣以及配合程度。此外,兒童接種的相關工作人員需要具備較高的職業(yè)責任感,因工作人群的特殊性,需要耐心的面對各接種兒童,且接種工作需準確、快速,盡可能的減少接種兒童的痛疼感,讓其對接種不那么害怕和抗拒,努力做到積極配合接種。
從本次研究可知,在預防接種依從性方面,試驗組兒童中有26例兒童積極配合預防接種,依從性良好,依從率為86.67%。對照組兒童中有20例積極配合預防接種,依從率為66.67%,兩組兒童在預防接種依從率方面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對護理滿意度方面,試驗組兒童中,有16例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13例對護理工作滿意,有1例對護理工作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96.67%,對照組兒童中,有12例對護理工作非常滿意,14例對護理工作滿意,有4例對護理工作不滿意,護理滿意度為86.67%,對護理滿意度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兒童預防接種過程中給予適當的心理護理,有利于明顯提高兒童對預防接種的配合,且還能提高護理滿意度,預防接種采用心理護理值得在各接種中心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雙娟. 兒童預防接種期間加強護理安全管理的價值[J]. 繼續(xù)醫(yī)學教育, 2019, 33(19): 130-13.
[2] 雷冠華. 社區(qū)預防接種過程中兒童的心理特點及干預效果分析[J]. 醫(yī)藥前沿, 2019, 9(22): 255-256.
[3] 王亞, 陳艷敏. 探討心理護理在兒童預防接種中的效果[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9, 4(31): 55, 58.
[4] 劉淑麗. 精細化護理干預對兒童預防接種效果的影響[J]. 智慧健康, 2018, 4(36): 22-23.
[5] 王艷. 社區(qū)兒童預防接種的心理護理臨床分析[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9, 17(20): 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