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婭
摘要:中小學階段的合唱教學可以適當?shù)貛椭鷮W生有效地緩解文化課的學習壓力,同時還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發(fā)展自身的藝術素養(yǎng)。但是,原先傳統(tǒng)的單向灌輸式的合唱訓練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當下學生對合唱的需求。中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結合目前新時代發(fā)展的需要,不斷改變自己的音樂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利用創(chuàng)新式的思維為學生制訂出科學合理的合唱訓練計劃,保證合唱訓練的模式多種多樣,從而提高學生的合唱意識和能力,為學生將來的學習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中小學;合唱教學工作;有效開展策略
一、中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開展的意義
1、強化審美能力
在中小學音樂教學中開展合唱教學能夠讓學生們欣賞到一些經典的合唱作品,提升他們對音樂的感悟與體會,進而促使音樂中的美對他們產生一種熏陶,使得他們的情感被激發(fā)出來。另外在學生們進行合唱表演之前,首要的就是需要學生們能夠對音樂作品進行一個細致、深入的探究,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夠將對音樂作品的情感融合進合唱表演中,提升合唱表演的水準,促使自身的心靈及精神在每一次的合唱表演中得到升華。
2、提升音樂素養(yǎng)
在中小學這一階段開展音樂教學,讓學生們對音樂知識及技巧進行學習,在具體的合唱教學中將這些知識與技巧進行實踐,促使學生們能夠掌握這些音樂知識和技巧,讓他們在合唱表演中也能夠更有自信、大方得體。我國大部分的學生都不太善于表現(xiàn)自己,具體表現(xiàn)在,讓他們個人單獨進行音樂表演時,他們會感到害羞,會感到緊張,進而無法達到好的表演效果。但是讓整個班級的學生進行合唱,他們就能夠有效的克服這些,會表現(xiàn)的更加的自信。所以,當在中小學音樂課堂中開展合唱教學能夠使得學生們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被激發(fā),進而促使他們積極投入到音樂知識及技巧的學習中,使得他們的身心得到一個促進的作用,進而促使他們的音樂素養(yǎng)得到提升。
3、培養(yǎng)集體精神
合唱是需要學生們相互配合,大家一起共同完成音樂表演。這就需要老師先依據(jù)班級的學生們的特點對他們進行聲部的劃分,接著再讓各個聲部相互配合,達到理想中的合唱效果。而在這一過程之中,各個聲部還需要仔細聆聽其他聲部,然后再整體一起進行表演。在合唱中,每一位學生都是極為重要的,他們要清楚的認識到在合唱表演中自己是處于一個團隊中,只有積極發(fā)揮出個人的力量,才能夠使得整個團隊的合唱表演更加的精彩。當學生們意識到這一點后,團隊精神自然而然就會得到提升。
二、中小學合唱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策略
1、培養(yǎng)合唱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學生如果對合唱產生興趣,就會從被動學習轉變成主動學習,從而大大提升學習效率。因此,教師應注重對學生合唱興趣的培養(yǎng)。
教師首先應讓學生學會音樂鑒賞,讓學生能夠綜合考慮問題,并能夠全面地分析樂曲;其次,幫助學生掌握合唱的技巧,并熟練運用,使學生在進行合唱時,能夠不茫然,找到自己演唱的方式,從而積極地投入到合唱中;再次,教師要多組織學生對合唱技巧進行討論,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使學生在合唱中遇到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的解決;最后,在選取音樂方面,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聲音特點選擇歌曲,避免因難度過高而使學生無法達到合唱的要求,挫傷學生合唱的積極性。通過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建立對合唱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合唱教學的效率和質量,提升中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
例如,教師在進行合唱教學時,可以選擇節(jié)奏輕快、氣氛歡樂的樂曲進行訓練,并且所選的樂曲難度要低,這樣,學生很快能掌握合唱此首歌曲的技巧,達到合唱要求,從而建立學生合唱的自信心,也能通過其歡快的曲調,激發(fā)學生的合唱興趣。并且,由于樂曲難度低,可以讓學生在訓練期間,更加注重團隊之間的配合,發(fā)揮自身作用,明確掌握合唱技巧,從而完成合唱。
2、強化發(fā)聲訓練
為了使音樂合唱教學更加高效、高質量,教師要找出練習的關鍵點。教師要從發(fā)聲訓練出發(fā),加大學生發(fā)聲練習量,穩(wěn)固學生的基礎歌唱能力,讓參加合唱學生的基礎歌唱技能更加穩(wěn)定。然而,學生的嗓音各有不同,存在很大的差異。尤其是正處于變聲期的初中生,濫用嗓音很容易對學生的聲帶造成損壞。這不利于合唱教學有效性提升,更不利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對此,中小學音樂教師要分析每個學生的嗓音特征,制定針對性的發(fā)生訓練,從學生發(fā)聲的聲域、時間以及音量方面進行正確管控。同時,教師也要對學生的食物提出要求,讓學生避免因吃刺激性食物而傷及喉嚨。此外,為了更好地調整學生的氣息,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對演唱的姿勢進行改變,掌握科學合理的換氣方式,從而保證學生有足夠的氣息進行演唱。當然,教師也要鍛煉學生對音樂的分辨能力,讓學生在進行合唱時,能夠聽到其他聲部的演唱,鍛煉各個聲部之間相互配合的能力,從而使歌曲能夠層次分明、節(jié)奏準確地展現(xiàn)出來。
3、組織多元活動
音樂學科沒有分數(shù)的約束,沒有考試的壓力,因此,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與自我要求,相對而言要弱于考試學科。面對這樣的情況,音樂教師可以積極組織多元活動,在激發(fā)學生參與熱情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例如,教師可以每學期開展一次班際合唱比賽,以提高學生合唱學習的積極性,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合唱實踐中來,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和聲、聽覺能力。合唱比賽的開展可以結合學校的大型活動,如迎新會演、元旦聯(lián)歡會、五月藝術節(jié)等契機進行,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音樂學習效率,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舞臺表現(xiàn)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此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成立小團隊,每個人輪流扮演領唱、合唱隊員等不同的角色。在具體的角色扮演中學生們結合自己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對他人的演唱是否存在錯誤和不足之處進行點評,這樣可以讓學生們在學習練習中快速得到成長。
三、結語
中小學音樂教師在合唱教學過程中,要明確合唱訓練中容易出現(xiàn)的問題,找到針對性強且有效的解決方法。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合唱方式進行調整和改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訓練樂趣,并借助各種手段來創(chuàng)建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綜合素養(yǎng),提中小學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艾杰. 淺析合唱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意義[J]. 文藝生活·中旬刊,2018(12):262.
[2] 馬樂. 淺談合唱在中小學教育中起到的教育意義[J]. 文淵(中學版),2018(12):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