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 要】道德與法治是針對中小學生思想道德建設開設的一門重要必修課,課程應依托真實的社會形勢,抓住時機,創(chuàng)新教育的內容、方式,運用“互聯網+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模式,挖掘家長及學生的潛能,通過線上與線下的多種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教育。
【關鍵詞】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21?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2-0084-02
Innovative Research on the Ways and Approachs of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Education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Tai'an Experimental School,Shandong Province,China) LI Hong
【Abstract】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is an important compulsory cours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 of primary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course should rely on the real social situation, seize the opportunity, innovate the content and methods of education, and use the "Internet +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education" model , tap the potential of parents and students, and educate students through a variety of online and offline practical activities.
【Keywords】Primary school students; Morality and rule of law education; Innovation
一、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的進步和發(fā)展,現代社會急需德才兼?zhèn)涞木C合型人才。小學生可塑性大,小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最迅速的時期,也是養(yǎng)成正確道德與法治觀念,形成良好品質的重要時期。對小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有利于提高他們的道德水平與法治素養(yǎng),提高他們的自控力,幫助他們形成健全健康的人格,增強他們抵制各種不良誘惑的能力,促使他們更加健康地成長;而且有利于他們明確評價事物對錯的標準,學會明辨是非,幫助他們從小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長大后成為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只有充分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發(fā)揮其重大的作用。
二、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內容應與時俱進
(一)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應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重要內容
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和集中體現,也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愛國主義的情感可以轉化為人民群眾為國家、民族努力奮斗的精神動力。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熱愛祖國,這是一種最純潔、最敏銳、最高尚、最強烈、最溫柔、最有情、最溫存、最嚴酷的感情。一個真正熱愛祖國的人,在各個方面都是一個真正的人?!?/p>
少年強則國強。小學階段是個人思想品德形成的重要時期,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最好時機。因此,教育工作者有義務和責任對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向他們介紹祖國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壯美的山河、輝煌的成就、良好的社會風氣、優(yōu)越的社會制度,讓他們了解祖國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做到知國、愛國,激發(fā)他們強烈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從而努力學習,長大后報效祖國。
愛國主義是一個歷史性的范疇,在具體的時代條件下會有特定的內容。英雄精神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英雄精神包含著精忠報國的愛國精神、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彰顯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英雄精神是理想信仰的體現,是忠誠愛國精神的生成,是奮斗奉獻精神的融合。教育工作者應在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弘揚英雄精神,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心理認同感和使命感,為中國夢的實現注入強大的精神動能,并轉化為實際的物質力量,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形成向英雄楷模學習的積極向上的氛圍,從而做到以身報國、砥礪前行,用自己的不懈奮斗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添磚加瓦。
(二)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中時事政治教育必不可少
小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不能只顧“讀圣賢書”,即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應該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在成長過程中努力做到拓寬視野、增長見識,了解國家時事政治內容,并且正確認識國內外的發(fā)展形勢,對于小學生增強愛國情懷、增加知識積累,將愛國主義根植于自己的理想信念和個人成才目標中,具有重要意義。
三、小學生道德與法治教育方式、途徑的創(chuàng)新
(一)對小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應充分利用“互聯網+”思維
“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成熟,使“互聯網+小學教育”也越來越受到公眾的認可和重視。網絡平臺間的交互可以促進教育資源的共享,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小學教育公平。互聯網形如一張巨大的蜘蛛網,工作者通過互聯網四通八達,不斷輸出與吸取養(yǎng)分豐碩自我。網絡課堂在小學教育信息化時代不斷發(fā)酵,在線教育平臺與互聯網技術深度融合,可獲取的教育資源相比往常也更加精良。教師群體通過借鑒優(yōu)秀教師分享的網課經驗再結合本班級實際情況,設計合理生動的網絡課堂,一改傳統教學的枯燥乏味,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與自主能動意識。眾多的教育專家和學者經過研究,一致認為借助網絡的力量,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傳播優(yōu)勢,圍繞弘揚社會公德開展各類活動,不但能增強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新穎性和吸引力,而且能使道德與法治教育更具感染力和滲透力,使學生能正確看待形勢,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F在城鄉(xiāng)大多數家庭都擁有電腦和手機,城市家庭擁有的比例幾乎達到100%,許多小學生也擁有自己的智能手機。學校為了加強家校聯系,大多也都利用微信、釘釘、QQ等軟件建立了班級群。因此,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媒體開展正面的思想教育工作,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交流、引導,凝聚人心。
(二)對小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有效教育活動
對小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不能單靠說教和灌輸,而是要用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有效活動來實現。品德的發(fā)展是“知、情、意、行”的整體發(fā)展,因此活動的設計一定要豐富。這些活動一方面要符合小學生的品德形成規(guī)律,另一方面還要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能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活動過程中既受到感染又能將自身掌握的知識與活動內容進行對比判斷。這樣,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教育效果,實現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統一,還能以實際行動加深愛國情感,砥礪愛國品行,實現認知和踐行的結合,實現德育知識和能力的內化、深化、提升。例如,讓學生制作手抄報(畫報),開故事會、詩歌朗誦會、演唱會,舉辦知識競賽,組織志愿活動等。
(三)對小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要對學生進行過程性激勵評價
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水平決定了他們易受激勵評價的引領,因此,教育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通過語言、情感等恰當的方式,適時地從多角度給各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勵,讓學生樹立自信心、自尊心,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鼓勵他們不斷進取,使他們能體驗成功的快樂。除關注學生學習成果外,教師更要重視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全過程的積極性,注重學生在活動中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表現,注重評價的多元性。除教師評價外,還應增加家長評價、學生互評、自評等形式,全方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對小學生進行道德與法治教育,要提高教育者的素質
“經師易求,人師難得?!苯逃邠撝茉鞂W生美好心靈的重任,自身一定要具備較高的素養(yǎng)。要不斷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關心國內外大事,用先進的政治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yǎng)和政治站位。同時,思想政治課教師的情懷要深,只有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現自身情懷,才能打動學生,增強感召力。此外,思想政治課教師還要不斷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審視自己的日常工作,自覺改進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反思,掌握過硬本領,使自己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從而把工作做好。
參考文獻:
[1]李彩麗.淺談新形勢下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如何創(chuàng)新發(fā)展[J].讀寫算,2019(07).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