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宏坤,劉 霞,2,施 琳,2,賈永峰,2,云 芬,2
(1內(nèi)蒙古醫(yī)科大學基礎醫(yī)學院,內(nèi)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2內(nèi)蒙古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病理科)
三陰性乳腺癌(TNBC)是指雌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體(progesterone receptor,PR)和Her2均陰性的一類乳腺癌(breast cancer,BC)亞型。TNBC具有高度異質(zhì)性和侵襲轉(zhuǎn)移能力[1],對常規(guī)內(nèi)分泌治療和化療藥物不敏感,因而預后較差。TNBC具有的高突變率引起免疫原性增加以及更多的免疫細胞浸潤[2]。在正常組織中,信號轉(zhuǎn)導子和轉(zhuǎn)錄激活子-1(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1)能傳遞多種細胞因子和生長因子的信號,促進免疫激活、抑制免疫過激,維持機體正常的免疫功能[3]。STAT1具有活性(pSTAT1)與非活性(uSTAT1)兩種狀態(tài),pSTAT1僅在激活后數(shù)小時內(nèi)能被檢測到[4,5]。2-(1,8-萘啶-2-基)苯酚又稱為2-NP,通過促進STAT1 Tyr701(酪氨酸)位點的磷酸化,維持pSTAT1的持續(xù)表達[6]。細胞程序性死亡-配體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是早發(fā)現(xiàn)的一個重要免疫檢查點,以PD-L1為免疫檢測指標的腫瘤靶向治療藥物已投入臨床應用,提高腫瘤中PD-L1的表達可以為免疫治療提供有效的靶點[7]。本實驗檢測pSTAT1與PD-L1在TNBC中的表達并探討其相關性,為TNBC的治療提供理論依據(jù)。
(1)標本選取內(nèi)蒙古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2017~2019年經(jīng)病理確診的120例乳腺癌組織,其中50例TNBC組織,70例非non-TNBC組織,收集同期36例乳腺良性病變(腺病)組織,所有病例術(shù)前均未經(jīng)過放化療治療且臨床資料完整;(2)細胞選取MDAMB-468和MCF-7人乳腺癌細胞系,均購于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其中MDA-MB-468為TNBC細胞系,MCF-7為non-TNBC細胞系;(3)實驗試劑,抗體使用Phospho-Stat1兔單克隆抗體(Tyr701)(58D6)和PD-L1兔單克隆抗體(E1L3N)XP,均購自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CST)公司;即用型免疫組化超敏UltraSensitiveTM SP試劑盒購自福州邁新生物技術(shù)開發(fā)有限公司;2-NP購自上海陶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qRT-PCR試劑盒購自北京全式金生物技術(shù)(TransGen Biotech)有限公司;引物購自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
免疫組化采用EnVision法,經(jīng)過脫蠟,抗原修復,3%雙氧水封閉,山羊血清封閉,一抗孵育,二抗孵育,DAB顯色,蘇木素染色,脫水透明,封片;操作過程嚴格按照產(chǎn)品說明書進行;pSTAT1使用EDTA微波熱修復,抗體稀釋比例為1:800;PD-L1使用檸檬酸微波熱修復,抗體稀釋比例為1:200。
實時熒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使用DMEM基礎培養(yǎng)基、滅活胎牛血清(FBS),按9:1的比例配制成完全培養(yǎng)基,于一定濕度的37℃恒溫二氧化碳培養(yǎng)箱中常規(guī)培養(yǎng)MCF-7和MDA-MB-468細胞,當細胞長至培養(yǎng)瓶85%~90%,并且細胞狀態(tài)良好時,對照組經(jīng)2-NP(45uM)處理一小時后,提取對照組與正常對照組(DMSO組)中的RNA,反轉(zhuǎn)錄合成cDNA,采用qRT-PCR檢測MCF-7、MDA-MB-468細胞系處理組與對照組中PD-L1和IRF-1的相對表達量。所用引物序列:PD-L1:F-TGGCATTTGCTGAACGCATT、R-TGCAGCCAGGTCTAATTGTTTT,IRF-1:F-CGGGGCTCATCTGGATTAATAA、R-GGTCTTTCACCTCCTCGATATC,β2MG(內(nèi) 參):F-TGTTGCCATCAATGACCCCTT、R-CTCCACGACGTACTCAGCG
乳腺癌組織中,pSTAT1表達于癌細胞以及免疫細胞的細胞核中,部分細胞質(zhì)伴有少量表達,以癌細胞核陽性作為判讀指標;PD-L1表達于癌細胞以及免疫細胞的細胞膜和細胞質(zhì)中,以癌細胞膜陽性作為判讀指標。乳腺腺病中,以腺上皮細胞核(pSTAT1)或細胞膜(PD-L1)陽性為陽性指標。
免疫組化采用腫瘤細胞陽性比例分數(shù)(tumor proportion score,TPS)打分,隨機選取10個高倍鏡視野(×400),每個視野最少計數(shù)100個腫瘤細胞,然后計算每個高倍視野中陽性細胞的百分比,再算出10個視野的平均百分率,以TPS≥1%為陽性,0 實驗數(shù)據(jù)使用SPSS 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比較采用χ2檢驗、Spearman相關性分析、方差分析以及Fisher確切概率法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檢驗水準為α=0.05,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1pSTAT1在乳腺癌中的表達(見圖1)根據(jù)TPS打分標準,BC陽性率為27.5%,TNBC陽性率為44%,non-TNBC陽性率15.7%,乳腺腺病不表達pSTAT1,陽性率為0(pSTAT1在腺上皮細胞中不表達,肌上皮細胞鮮有表達,以腺上皮細胞核陽性為判讀標準);與non-TNBC相比TNBC表達水平顯著升高,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χ2=11.7,P=0.001<0.05)(見表1)。 表1 pSTAT1在乳腺癌和乳腺腺病組織中的表達情況Tab.1 TheexpressionofpSTAT1inbreastcancerandbenigntissues 2.1.2在TNBC中pSTAT1陽性病例具有多種特殊表達模式(1)陽性腫瘤細胞以點灶狀分散在癌巢中(見圖1A)占總陽性病例數(shù)40.9%;(2)陽性腫瘤細胞集中在腫瘤巢團與間質(zhì)交界處(見圖1B)占總陽性病例數(shù)27.3%;(3)部分病例中可觀察到癌巢呈彌漫表達(見圖1C),占總陽性病例數(shù)18.2%;(4)而較少的病例中可出現(xiàn)點灶和交界模式混合表達,占總陽性病例數(shù)13.6%(見圖1D、表2),以上四種模式可以概括為,散在點灶狀分布、癌巢邊緣分布、彌漫表達和混合表達。 圖1 pSTAT1在乳腺癌中的表達Fig.1 The expression of pSTAT1 in breast cancer 表2 pSTAT1在乳腺癌中的表達模式及其比例分布Tab.2 Theexpressionpatternandproportiondistributionof pSTAT1inbreastcancer 2.1.3PD-L1在乳腺癌中的表達(見圖2A)結(jié)果判讀采用TPS打分標準,120例乳腺癌陽性率為9.23%,TNBC陽性率為22.0%,non-TNBC陽性率為2.9%,36例乳腺腺病陽性率為0(以腺上皮細胞膜陽性為判讀標準);PD-L1在TNBC和non-TNBC中的表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41,P=0.001<0.05)(見表3)。 圖2 PD-L1在乳腺癌中的表達Fig.2 Expression of PD-L1 in breast cancer 表3 PD-L1在乳腺浸潤性癌和乳腺腺病組織中的表達情況Tab.3 TheexpressionofPD-L1inbreastinvasivecarcinomaand benignlesions 2.1.4pSTAT1與PD-L1表達的相關性分析TNBC中pSTAT1與PD-L1表達位置相似,二者可能存在共表達(見圖3);通過統(tǒng)計學分析,pSTAT1與PDL1的表達具有相關性(r=0.507,P<0.05)(見表4)。 圖3 乳腺癌中PD-L1和pSTAT1的表達Fig.3 The expression of PD-L1 and pSTAT1 in breast cancer 表4 pSTAT1與PD-L1表達的相關性分析Tab.4 CorrelationanalysisofpSTAT1andPD-L1positive expression 經(jīng)qRT-PCR檢測結(jié)果顯示,MCF-7、MDAMB-468的處理組中PD-L1的相對表達量均高于對照組,MDA-MB-468處理組中PD-L1的表達量為對照組的4.234倍,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MCF-7處理組中PD-L1的表達量為對照組的2.75倍,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MDA-MB-468中IRF-1的表達量為對照組的6.682倍,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MCF-7中IRF-1的表達量為對照組的1.171倍,處理組與對照組相比不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MDA-MB-468較MCF-7中IRF-1和PD-L1的表達量增高的更為顯著(見表5、圖4)。 表5 IRF-1和PD-L1的相對表達量Tab.5 RelativeexpressionlevelsofIRF-1andPD-L1 圖4 IRF-1和PD-L1的相對表達量Fig.4 Relative expression of IRF-1 and PD-L1 早在1902年,STAT1就開始被關注和研究。STAT1除具有激活機體抗炎、抗腫瘤免疫反應外,與腫瘤的生長、轉(zhuǎn)移等密切相關[8~10],如腎癌、肺腺癌以及胰腺癌中,高表達的STAT1與患者的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低有關,特別是在腎癌中STAT1表達的增加與高級別、晚期、體積較大的腫瘤、淋巴結(jié)轉(zhuǎn)移和遠處轉(zhuǎn)移有關[9]。與STAT1表達低或不表達的乳腺癌患者相比,高表達STAT1的患者預后更差[6],STAT1在腫瘤中的功能并非始終處于良性端。通常情況下,STAT1以非活性(uSTAT1)的無功能形式存在,僅在激活后數(shù)小時內(nèi)以活性(pSTAT1)狀態(tài)存在并發(fā)揮其傳導和轉(zhuǎn)錄功能[4]。目前,活性狀態(tài)的pSTAT1在TNBC中的研究較少,其功能和意義尚無明確解釋。 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pSTAT1在TNBC中存在特異性激活,并且具有四種不同的表達模式,pSTAT1高表達的腫瘤細胞周圍常伴有較多的免疫細胞,推測腫瘤細胞中pSTAT1的表達可能是受到相鄰免疫細胞的激活。STAT1的活化受到IFN-γ等細胞因子的作用,而激活的免疫細胞分泌大量的細胞因子[8]。通過以上分析發(fā)現(xiàn),pSTAT1的表達模式可能反應了腫瘤中免疫細胞浸潤的程度。(1)點灶狀,表現(xiàn)為pSTAT1陽性的腫瘤細胞呈片狀或小灶狀表達于腫瘤巢團內(nèi);可能是由于少量的免疫細胞分散浸潤于癌巢中,相鄰腫瘤細胞受到激活持續(xù)表達pSTAT1(見圖1A);(2)癌巢邊緣表達模式,表現(xiàn)為pSTAT1高表達在癌巢與間質(zhì)交界處的的腫瘤細胞中,這一類型的癌巢周邊常伴有較多的免疫細胞浸潤,但免疫細胞很少侵入癌巢中(見圖1B),推測免疫細胞分布在癌巢周圍,因此刺激腫瘤邊緣細胞高表達pSTAT1;(3)彌漫表達,推測是由于大量的免疫細胞浸潤于癌巢中,引起pSTAT1彌漫表達(見圖1C);(4)混合表達,癌巢邊緣與點灶狀模式同時表達,可能是由于免疫細胞包圍并浸潤到癌巢中,激活相鄰腫瘤細胞高表達pSTAT1(見圖1C)。 既往研究表明,PD-L1抑制T細胞功能,傳導免疫抑制信號,是腫瘤免疫逃逸的關鍵機制之一[11]。本研究中發(fā)現(xiàn),與non-TNBC相比,TNBC中高表達PD-L1,PD-L1的高表達可能協(xié)助TNBC免受微環(huán)境中的免疫攻擊和控制。對比發(fā)現(xiàn),pSTAT1與PDL1在TNBC中的表達分布一致,二者可能存在共表達(見圖3);通過統(tǒng)計學分析,pSTAT1與PD-L1的表達具有相關性(P<0.05)。 為了進一步證實二者的相關性,我們使用STAT1激活劑2-NP處理人乳腺癌細胞系MDAMB-468和MCF-7,觀察PD-L1和IRF-1的表達。由于2-NP對核因子(NF)κB、STAT3無作用,因此對STAT1具有特異性[12,13]。結(jié)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2-NP處理后兩種細胞系中的PD-L1表達均上調(diào),證實乳腺癌中pSTAT1與PD-L1具有正相關性。MCF-7中處理組IRF-1表達量高于對照組,但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MDA-MB-468較MCF-7中IRF-1和PD-L1的表達量增高的更為顯著(見圖4),提示TNBC中pSTAT1高表達可能會誘導STAT1-IRF1-PDL1通路的激活;而non-TNBC中pSTAT1與PD-L1雖具有正相關性,但可能尚存在其他通路。已有最新實驗證實,在惡性黑色素瘤及卵巢癌中存在STAT1-IRF1-PDL1通路級聯(lián)激活,誘導免疫檢查點配體PD-L1的高表達[14,15]。STAT1作為機體下放免疫信號的重要調(diào)節(jié)因子,不僅能夠激活免疫系統(tǒng),在炎癥后期通過限制免疫反應,避免免疫過激也起到重要作用,STAT1相關的炎癥級聯(lián)反應是調(diào)節(jié)這一免疫平衡的關鍵[4]。TNBC可能利用STAT1的免疫調(diào)節(jié)能力,持續(xù)性高表達pSTAT1,進而上調(diào)PD-L1的表達,協(xié)助腫瘤逃避免疫系統(tǒng)的識別與攻擊,最終產(chǎn)生免疫逃逸。這或許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解釋適應性免疫系統(tǒng)不能識別和破壞高免疫原性腫瘤細胞的原因。 綜 上 所 述,pSTAT1和PD-L1在TNBC中 高 表達,pSTAT1促進了PD-L1在TNBC中表達,pSTAT1有望成為TNBC免疫治療的重要靶標,為TNBC臨床治療提供新的策略。1.4 統(tǒng)計學分析
2 結(jié)果
2.1 pSTAT1與PD-L1在TNBC組織中的表達
2.2 實時熒光定量PCR(qRT-PCR)檢測IRF-1和PD-L1的相對表量
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