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剛
新聞是新近發(fā)生的事實報道,事實不一定就是新聞,但新聞必定是事實?!坝檬聦嵳f話”是新聞寫作的基本要求。反映在新聞信息中的內容就是讓事實呈現出本來的面目。
在報紙、雜志、廣播、電視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中,具有大量的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的新聞。
對于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來說,具有大眾傳播的特性,這些大眾媒介向社會大多數成員傳送消息、知識。傳播具有單向性,受眾反饋少或者反饋不及時,受眾總是處于被動狀態(tài)。
新媒體是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載體進行信息傳播的媒介。它是利用移動技術、互聯網、無線通信網絡等多種渠道以手機等移動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的形式。新媒體是一種環(huán)境,具有交互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多媒體與超文本,個性化與社群化,新媒體涵蓋了所有形式的數字媒體。
新媒體環(huán)境下文化和旅游新聞報道的特點
新媒體具有人際傳播的交互性,用戶可以直接迅速表達自己的意見。以微博、公眾號、短視頻等為代表的新媒體,具有較為明確的人與人信息交流的特征。在使用新媒體時,用戶接收信息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就造成讀者可以選取點擊感興趣的內容,忽略自己不感興趣的內容。新媒體的互動性突破了傳統媒體傳播的一對一或一對多的局限,是一種網絡狀傳播模式。
2020年11月12日,丁真的一則短視頻刷爆全網。這位來自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的普通少年憑借著天然粗獷的“野生”美感,瞬間收獲無數粉絲,也成為當年下半年火遍全網的現象級網紅代表。而隨后“丁真簽約成國有公司員工”“丁真成為理塘縣旅游形象大使”等消息不斷掀起全網輿論熱潮,形成了全國都在搶丁真的現象,更是引發(fā)一波輿論狂歡。
據長江云大數據中心統計,2020年11月12日至11月29日,丁真相關信息在全網平臺累計25.75萬條。并在全國各地官微積極造勢、聯動的影響下,微博平臺成為本次事件輿論主場,在信息傳播渠道上,微博占95.09%。
隨著丁真“走紅”,四川當地政務官方微博、官方媒體聯合協作,打出組合拳。丁真突破傳統網紅標簽,服務于當地文化和旅游業(yè)發(fā)展,展現脫貧攻堅成果。
從丁真現身網絡到服務當地文化和旅游業(yè),凸顯了新媒體與傳統媒體協作,推動文化和旅游新聞報道從熱度走向深度的真實案例。
新媒體產生后,帶來了很多新的傳播形式短視頻、圖文結合、動畫視頻等傳達信息。文化和旅游新聞通過新媒體進行傳播時,可以運用形式多樣化的傳播手段。受眾更加方便快捷地接觸到正在發(fā)生或者新近發(fā)生的文化和旅游活動,新媒體傳播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受眾可以方便快捷地閱讀文化和旅游新聞。
不僅如此,受新媒體環(huán)境影響,文化和旅游新聞呈現出向受眾喜聞樂見形式靠攏的現象,娛樂化成為受眾樂于接受此類信息的重要特征。娛樂化的方式呈現在受眾面前,更容易被受眾接受。
文化和旅游活動的多樣性、豐富性決定了文化和旅游新聞傳播自身的特點。這類新聞的鮮活和新奇成為受眾關注的焦點。
新媒體環(huán)境下文化和旅游新聞呈現的弊端
其一,在利用新媒體傳播的過程中信息發(fā)布的及時性和準確性無法保證。目前,有的新媒體上發(fā)表的文化和旅游新聞存在不準確,受眾獲得的信息不全面現象。產生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就是媒體運營方為了追求新聞發(fā)布的速度而對新聞事實核實不準確,甚至沒有對相關信息的消息源進行仔細核實,缺乏相應的信息發(fā)布和網絡信息監(jiān)管。
其二,監(jiān)管審核的手段還停留在原來老一套基礎上,只是對字句和標點符號進行校對,監(jiān)管審核手段沒有及時更新,并沒有根據新媒體的特性出臺針對性的審核措施,沒有做到對輿情的實時跟進。
其三,報道得不夠深入。文化和旅游活動在不斷增多,相關的信息報道也越來越多,許多新媒體人忽視了對信息內涵的挖掘,對活動的內涵和全貌反映得不全面,沒有形成傳播的持續(xù)性。
其四,文化和旅游新聞在新媒體領域中沒有形成獨特的見解,大部分的報道都是千篇一律,唯一不同的就是圖片,沒有培養(yǎng)出一批專業(yè)技術強,有獨特新聞眼光的新媒體從業(yè)人員。
新媒體環(huán)境下文化和旅游新聞傳播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途徑
文化和旅游新聞與新媒體融合發(fā)展形成傳播合力,跟據需要找到兩者結合的點,運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發(fā)揮好文化和旅游新聞鮮活、多樣性的特點,發(fā)掘好文化和旅游活動的內涵,求同存異,發(fā)揮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體特點,形成新媒體傳播合力,達到最大傳播效果,收獲社會效應。
文化和旅游新聞傳播與新媒體的融合傳播要積極發(fā)現新媒體的優(yōu)點,促使兩者融合發(fā)展。這要發(fā)揮新媒體的長處,提高文化和旅游新聞傳播效應,使傳播形式更加多樣化,內容更加新穎,從而提升文化和旅游新聞的傳播能力與傳播水平,吸引更多的受眾。其具體方法是:第一,在文化和旅游新聞報道策劃初期,就需要考慮傳播手段和傳播效果,在媒體宣傳方面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統一考慮。新媒體具有傳播手段靈活,時效性強,受眾面廣的特點,因此在報道活動實施初期就要切中活動熱點,形成話題熱度。第二,新媒體要發(fā)掘文化和旅游新聞自身的特點,積極創(chuàng)新,打造有特色的個性化新聞產品。而且,在編輯這類新聞內容時,要實事求是,對新聞的內涵進行深挖,后期編輯者要充分發(fā)揮大數據優(yōu)勢,從微博、論壇、跟帖中發(fā)現新的線索對內容進行及時補充,突破過去文化和旅游新聞報道的單一模式。
拓寬文化和旅游新聞傳播的發(fā)展渠道,文化和旅游新聞在傳播時可以將新媒體的傳播空間進行充分利用,運用新媒體的傳播手段,拓寬文化和旅游新聞的傳播面,延伸新聞鏈。
針對不同文化和旅游活動事件的大小,形成不同的文化和旅游新聞策劃方案。對大型文化和旅游新聞以及具有普遍熱度的文化和旅游事件進行連續(xù)性多層次的跟蹤報道,最大限度地增大文化和旅游新聞的影響力。
首先,通過新媒體的幫助,提升文化和旅游新聞的傳播性,可以利用新媒體特性開發(fā)專題欄目,延伸并展示文化和旅游新聞的不同側面。其次,要利用音視頻等方式對文化和旅游新聞連續(xù)性報道。向大眾全方位多層次展示文化和旅游事件全貌,滿足受眾對不同信息的需求。最后,充分利用搭建的多層式新媒體平臺,傳播文化和旅游新聞,讓受眾及時了解文化和旅游資訊,為受眾提供及時有效準確的信息,方便大家出行。
在提高文化和旅游新聞的傳播度基礎上,要進一步提高文化和旅游新聞的質量。在文化和旅游新聞報道的深度、厚度、廣度上做好文章。對文化和旅游現象報道內容中及時準確把握實質,宣傳報道喜聞樂見的文化和旅游活動,不斷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新媒體從業(yè)人員也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yǎng)與道德水平,加強自身新聞專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進一步提升自身業(yè)務能力,對文化和旅游新聞報道做到娛樂性與政治性兼顧。
文化和旅游新聞報道中要有發(fā)現新聞的眼光,要勇于創(chuàng)新新聞報道形式,從業(yè)人員要有融合傳播的理念。打破單一思維模式,從廣度和深度上做文章,新聞采寫過程中就要有媒體融合的概念,不斷調整報道方向和報道角度,對發(fā)生的文化和旅游新聞要有自己的見地。在文化和旅游新聞報道過程中,要善于發(fā)揮報道團隊的作用,各自分工又要協作共贏,形成文化和旅游新聞報道品牌,拓展報道品牌效應,進一步促進文化和旅游新聞的報道。
文化和旅游新聞是人們了解和認識現代文化的重要窗口,是人類文明的集中體現,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新媒體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如何運用好新媒體促進文化和旅游新聞的傳播是一個不斷演進的話題。利用新媒體手段,使文化和旅游新聞的傳播渠道越來越廣泛,受眾不斷增加。傳統的文化和旅游新聞傳播需要適應變化,傳播者不斷研究受眾的需求,調整報道理念和報道方向。新媒體互動性表達、傳播及時等特性使得文化和旅游新聞傳播呈現出新的方式,新媒體讓讀者得到及時豐富的資訊,同時對整個文化和旅游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推動作用,進一步弘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參考文獻:
【1】楊艷琪.新媒體與新聞傳播,2017,9787509774748.
【2】薛可,新媒體:傳播新格局拓展.2017,9787313168214.
(作者單位:新疆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