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婷 邱志鋒 邱愛釵
福建省腫瘤醫(yī)院 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介入科及乳腺腫瘤內科,福建福州350014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24.2%,并且呈上升趨勢[1]?;熅哂锌刂迫橄侔┘毎L、消滅微小病灶、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的作用。然而,化療伴隨多種不良反應,其中化療所致味覺改變(chemotherapy induced taste alteration,CITA)是癌癥患者化療過程中最令人痛苦的副作用之一,超過80%的患者出現味覺變化?;熕挛队X改變是指在化療期間或化療后出現的味覺障礙或味覺反常,是一種令人不愉快的味覺體驗[2]。味覺對營養(yǎng)攝入量和食物的選擇至關重要,味覺改變不僅使患者的食欲下降、食物攝入減少,造成體重減輕、生活質量下降,而且降低患者化療依從性,對預后產生不利影響[3]。本研究探討乳腺癌化療患者中味覺改變情況及其不良影響,以提高醫(yī)護人員對其重視并采用相應管理措施。
選取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于福建省腫瘤醫(yī)院診治的175例乳腺癌患者,納入標準:①病理明確診斷為乳腺癌;②化療2個周期及以上;③年齡18~75歲;④溝通正常,可自行填寫各項調查問卷表;⑤神志清楚,配合良好。排除標準:①既往出現腦梗死等原因引起味覺改變;②既往因頭頸部惡性腫瘤行放療患者;③合并焦慮、抑郁等心因性障礙病史。乳腺癌一線化療方案主要為含蒽環(huán)類和含紫杉類,含蒽環(huán)類化療方案包括表柔比星+環(huán)磷酰胺(EC)、多柔比星+環(huán)磷酰胺(AC)。含紫杉類化療方案包括多西紫杉醇+環(huán)磷酰胺(TC)、紫杉醇+卡鉑(TP)。本研究根據化療方案分成82例含蒽環(huán)類方案組和93例含紫杉類方案組。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1 采用化療所致味覺改變量表(chemotherapy induced taste alteration scale,CiTAS)評估患者味覺改變 該量表由Kano等編制,由18個條目組成4個維度,包括基本味覺減退(5個條目)、味覺異常(3個條目)、整體味覺改變(4個條目)、進食困擾(6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分表示沒有改變,5分表示非常嚴重??偡?8~90分,得分越高說明味覺改變情況越嚴重[4]。
1.2.2 采用營養(yǎng)風險篩查量表 (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scale,NRS-2002)評估患者營養(yǎng)風險 總分=疾病嚴重程度+營養(yǎng)受損狀況評分+年齡。總分范圍為0~7分,≥3分表明存在營養(yǎng)風險,<3分表明沒有營養(yǎng)風險[5]。
1.2.3 采用心理痛苦溫度計 (distress thermometer,DT)評估患者心理痛苦水平 該量表是由標著0~10分的11個尺度的視覺模擬評分尺度單條目自評量表,0分為無痛苦,10分為極度痛苦,≥4分表明患者存在有臨床意義的心理痛苦[6]。
1.2.4 采用乳腺癌生活質量測定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FACT-B) 由36個條目組成5個維度,即生理狀況(7個條目)、社會/家庭狀況(7個條目)、功能狀況(7個條目)、情感狀況(6個條目)和附加關注(9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0(一點也不)~4(非常)Likert 5級評分,總分范圍:0~144分,各領域得分相加得到總量表得分,分數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7]。
成立研究小組,由5名高年資護師組成,經培訓后掌握化療致味覺改變的相關知識及調查問卷表。采用橫斷面方式調查研究,在患者化療后第4天指導患者填寫各項調查問卷表,共發(fā)放180份問卷表,回收175份,有效問卷為97.2%。
采用Epidata 3.1錄入數據,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使用χ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man秩相關,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74.9%(131/175)的患者出現味覺改變。CiTAS各個維度中,基本味覺減退得分為(14.2±6.3)分;味覺異常得分為(8.1±3.2)分、整體味覺改變得分為(11.6±4.8)分;進食困擾得分為(16.8±6.9)分,總分為(50.5±18.9)分。
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是否手術、化療次數、合用靶向藥物治療、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與CiTAS總分無關,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CiTAS總分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x ± s,分)
CiTAS總分(50.5±18.9)與生活質量得分(89.4±23.1)呈負相關(r=-0.758,P=0.000),與心理痛苦(4.3±1.2)、營養(yǎng)風險得分(3.3±1.1)呈正相關(r值分別為0.701、0.821,P值分別為0.000、0.0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味覺改變得分與生活質量、心理痛苦以及營養(yǎng)風險間的關系(x ± s)
含蒽環(huán)類方案組與含紫杉類方案組中味覺改變得分、生活質量、心理痛苦以及營養(yǎng)風險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化療方案中味覺改變得分、生活質量、心理痛苦以及營養(yǎng)風險的比較(x ± s,分)
生理上人體有五種基本口味,即甜、酸、苦、咸、鮮味。飲食習慣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味覺決定的,味覺不僅影響人體對食物的選擇,而且還決定食物的攝入量。少部分先天味覺障礙的人群,由于缺乏對食物的享受,使得攝入減少。味覺主要是由食物刺激舌頭上的感受器(味蕾),產生神經沖動,傳入中樞神經形成的。機體約有5000個味蕾,每個味蕾包括50~100個味覺感受器細胞,每8~12天更新1次?;熓侨橄侔┲饕委煼绞街唬饔脵C制是無差別抑制快速分裂的癌癥細胞和正常細胞,并由此引起多種不良反應,如血液毒性、惡心、嘔吐、疲乏、脫發(fā)、睡眠障礙、味覺和嗅覺改變等。由于味覺感受器細胞更新快,因此,更容易受到細胞毒性化療藥物的影響[8]。先前研究表明,乳腺癌化療患者口腔不良癥狀包括口腔味覺改變、唾液分泌減少后口干、口腔色素沉著以及念珠菌定植[9]。味覺改變包括5種類型,味覺減退(味覺敏感度降低)、味覺喪失(失去味覺功能)、味覺不良(進食時產生不良味道)、味覺倒錯(味覺產生反常,如將苦味判斷為酸味)、味幻覺(在沒有外部刺激的情況下出現苦味或金屬味)[10]。目前,關于化療引起的惡心、嘔吐和血液毒性的研究較多,化療所致味覺改變及其造成的后果往往被忽略。
本研究中,味覺改變與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是否手術、化療次數、合用靶向藥物治療、雌激素受體、孕激素受體無關?;熁颊咄ǔ霈F食欲不振和營養(yǎng)不良。營養(yǎng)不良發(fā)生率可能高達80%,是臨床面臨的棘手問題,會延長患者住院時間、治療耐受性降低、增加患者感染及病死風險[11]。本研究中,味覺改變加重了患者的營養(yǎng)不良,原因考慮為:一方面,味覺是誘發(fā)人體食欲不可或缺的感受,味覺改變后造成患者喪失對食物的享受,厭食、食欲不振后能量和營養(yǎng)攝入減少;另一方面,味覺條件反射促進唾液和消化液分泌增多,味覺障礙后消化液分泌減少,造成吸收不良[12]。當前社會進入生物-社會-心理醫(yī)學模式,健康不止是軀體上的無病,也注重生活質量的提升。心理痛苦是指由多種原因導致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包括心理(認知、行為、情感)、社會、精神和(或)生理體驗等,表現為脆弱、悲傷、害怕、抑郁、焦慮、恐慌、社會孤立、精神危機等嚴重心理問題,影響患者生理癥狀和腫瘤治療,已被稱為第6大生命體征[13]。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推薦使用的心理痛苦溫度計對所有腫瘤患者進行篩查是可行且非常必要的。本研究中,化療所致味覺改變增加患者的心理痛苦、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味覺改變不僅干擾感官功能,也極大影響日常生活及社交活動,自我管理水平下降、增加患者的心理負擔。
本研究中,味覺改變患者高達74.9%,且加重營養(yǎng)不良和心理痛苦,然而,大多數患者并未主動向醫(yī)護人員訴說和尋求幫助,因此臨床上需要進行常規(guī)篩查評估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進行管理。
目前,尚未出現具有高質量證據的藥物可預防和治療化療所致味覺改變,因此,臨床護理指導顯得尤為重要。干預措施包括:①入院時進行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味覺改變一般是暫時性,會隨著化療結束而逐漸好轉,提高患者對味覺改變認知水平,減少恐懼心理;②化療期間。有研究表明頻繁冷水漱口使血管收縮,可減少化療藥物到達口腔黏膜,從而對黏膜起保護作用[14],因此,鼓勵患者靜脈滴注化療藥時頻繁冷水漱口。若口腔黏膜完整時,鼓勵患者咀嚼口香糖、酸性食物(檸檬、酸梅)刺激唾液分泌;③口腔護理。保持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早晚認真刷牙,每次時間為3 min左右,使用軟毛牙刷,刷牙時動作輕柔,進食前后溫水漱口。經常含啜少量鹽水,保持口腔黏膜濕潤;④飲食指導。根據味覺改變類型制訂個體化飲食方針,如患者對咸味、甜味的敏感度增高,可選擇水煮方式烹飪使食物清淡,盡量避免油膩、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感覺口腔有金屬味時,可采用陶瓷餐具,多飲冰水減少金屬味。味覺減退時,可多添加糖、醋、香料等調味,經常變換食物種類、菜肴搭配及烹飪方法,增加視覺、嗅覺的刺激,以彌補味覺缺失,充分咀嚼食物,并推至味蕾分布相對豐富的軟腭。缺鋅與味覺障礙有關[15],鼓勵攝入花生、肉制品、豆制品等含鋅量高的食物。建議攝入高蛋白、高熱量、高纖維食物,如魚、肉、蛋、粥、軟面、豆類、新鮮蔬菜和水果,多飲水、少量多餐、細嚼慢咽,以改善患者味覺改變和營養(yǎng)狀態(tài);⑤生活護理。合理安排作息時間、保持心情舒暢、戒煙、限酒。常規(guī)對患者進行營養(yǎng)篩查,營養(yǎng)師對營養(yǎng)不良患者的病情、飲食習慣制訂干預措施。
綜上所述,乳腺癌化療患者中味覺改變的發(fā)生率較高,增加患者的營養(yǎng)風險及心理痛苦,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是不容忽視的副作用,在臨床實踐和研究中需要進一步管理味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