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永勇 廖肇銀
贛州市南康區(qū)特殊教育學校創(chuàng)辦于2009年8月,環(huán)境優(yōu)雅、設施齊全,是集特殊少年兒童基礎教育和康復教育于一體的九年一貫制學校,現(xiàn)有學生225人,教職工65人。學校著力培育“每個孩子都有色彩、每位教師都會喝彩、每門課程都很精彩、每項活動都發(fā)光彩、南康特校定能出彩”的“五彩”文化,以“學會溝通、學會生活、融入社會”為辦學目標,逐步形成了以“文化教育為基礎、康復教育為關(guān)鍵、職業(yè)教育為重點、藝術(shù)教育為亮點”的課程辦學特色。
學校教師中有18名黨員,教師平均年齡29歲,是一個年輕而有活力的集體。一直以來,贛州市南康區(qū)特殊教育學校黨支部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引導黨員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以父母之心、益友之情關(guān)愛學生,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從而讓特殊孩子做更好的自己,綻放生命光彩。
送教上門,傳遞希望之光
“孩子們,跟老師一起數(shù), 1、2、3……8,對了,是8個!小卉、小華,你們真棒!”在一間簡陋的房屋里,南康區(qū)特殊教育學校黨員教師吳淑紅正在為小卉、小華姐弟倆進行送教上門志愿服務。
小卉和小華姐弟倆是吳淑紅的送教服務對象,姐姐小卉患有重度視力障礙,弟弟小華患有極重度智力障礙,他們的父親早逝、母親患有視力和智力多重障礙。他們家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生活十分困難。吳淑紅上門對小卉進行文化教育,對小華進行康復訓練,風雨無阻,堅持了三年。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吳淑紅逐漸與他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上課之余,吳淑紅還會耐心地幫姐弟倆理發(fā),向他們講解國家資助政策,詢問家中有哪些困難,并為他們送去衣服、棉被和慰問金等。姐弟倆的母親對吳淑紅十分感激,每次送教結(jié)束后都連連道謝?!翱粗⒆觽円稽c一點地進步,我覺得所有的付出都值得。”吳淑紅說。
2016年以來,南康區(qū)特殊教育學校實行“零拒絕”辦學,在招收中、重度殘疾學生的同時,對極重度殘疾學生實行送教上門。幾年來,學校黨員教師不畏嚴寒酷暑,克服交通不便、路途遙遠等困難,為全區(qū)11名極重度殘疾學生送知識、送康復、送溫暖,提供常態(tài)化、量身定制的送教上門服務。
為保障送教上門活動取得實效,學校黨員教師還針對每名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殘疾類別,為他們制定切實可行的個別化教育計劃,開設了生活語文、生活數(shù)學、生活適應、康復訓練、行為矯正等課程,用實際行動助力每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正如我們學校的辦學理念是‘以愛育愛、愛啟精彩一樣,我們堅持全接納、零拒絕,讓每名特殊孩子享有適切的教育,堅信每名孩子猶如待綻的花朵一般,在我們的關(guān)心和愛護下,朵朵綻放!”學校黨支部書記羅海燕說道。
情暖孤殘,暢通“回家”之路
“回家了,我也回家了!”每周五下午放學時,旺旺總會站在學校門口這樣激動地說。
“三級智力殘疾”“獨居”“孤兒”……贛州市南康區(qū)14歲智殘兒旺旺無疑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運的。2016年起,學校根據(jù)旺旺的實際情況,組織黨員教師為他送教上門。
2018年秋季的一次送教上門,羅海燕到旺旺家里,得知旺旺大伯只管他三餐飯,晚上他一個人睡在一棟孤零零的老房子里。羅海燕看到旺旺的情況,非常心痛。于是,她立即聯(lián)系旺旺大伯試圖說服他讓旺旺到特殊教育學校學習,但溝通卻不順暢,理由是沒辦法接送旺旺。
隨后,羅海燕組織召開學校黨員大會,經(jīng)討論決定,讓原本不具備住校要求的旺旺住校,讓其從送教上門改為到校學習。學校黨支部還和旺旺家所在村黨支部結(jié)對,共同解決旺旺的學習、生活起居等問題:每周一早上,由村黨支部安排人員將旺旺送到學校;每周五下午,學校黨員教師輪流送旺旺回東山敬老院居住。
學校黨員教師對他進行一對一教學輔導,還定期對旺旺進行心理輔導,關(guān)心他的心理狀態(tài),并且每天下午陪他一起跑步鍛煉。在學校黨支部的關(guān)心下,如今旺旺的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他更加積極參與學校的學習活動,課后樂于和同學老師交流,和大家成了好朋友。
“現(xiàn)在旺旺每天都會主動和我們打招呼,下課后會主動和同學交流,在課堂上也會踴躍參與活動,他真的和我們?nèi)跒橐惑w了!”班主任吳華中欣慰地說。
康教結(jié)合,搭建康復橋梁
“寶貝,不用著急,我們再來一次?!币槐椤杀?、三遍……十遍,在康復訓練室里,肖玉鳳老師每天利用課余時間不厭其煩地為9歲的俊俊做著動作康復訓練。從俊俊的眼神里,肖玉鳳看到了施教后的自信和堅定。
俊俊是一名患有腦癱的學生,他是學校入黨積極分子肖玉鳳的重點康復對象。剛?cè)雽W時的俊俊連行走都很困難,肖玉鳳便每天利用課余時間帶著他在康復訓練室進行爬、跪、走等練習。要出成效需要大量的練習,既離不開老師的不懈努力,同時也離不開家長的支持與配合。為了爭取家長的支持,肖玉鳳堅持每天帶俊俊練習并拍成視頻發(fā)給家長??】〖议L被老師的用心感動,抽出時間每天帶俊俊在家練習。經(jīng)過一年多的努力,俊俊的進步很大,不僅能走了,還能和其他孩子一起快樂地做游戲。
為了讓特殊兒童的功能缺失得到最大限度的補償,學校黨支部積極探索教育與康復深度融合的辦學模式。
學校自2016年實施康教結(jié)合以來,針對如腦癱、自閉癥、多動癥、言語發(fā)育遲緩等特殊學生,組建了以黨員教師為主體、普通教師共同參與的自閉癥工作室、言語康復工作室和動作康復工作室團隊,對每個特殊學生進行評估。根據(jù)評估結(jié)果,制定個別教育目標,擬定個別化教育康復課表,利用課余時間對特殊學生實施有針對性的康復訓練,促進特殊兒童的潛能開發(fā)和缺陷補償,使他們增長知識、獲得技能,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學校還根據(jù)特殊學生不同的康復需求,提出‘綜合康復理念,采取多學科、跨專業(yè)的綜合模式,整合語言、動作、感知、情緒行為、認知、心理等康復內(nèi)容進行多重干預,讓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行康復訓練,從而獲得相關(guān)的學習、生活經(jīng)驗?!绷_海燕說。
職教相融,點亮五彩人生
“特殊教育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化教育,教學生掌握一門實用技能比基礎文化課更重要,這關(guān)乎學生走向社會后的生存自理能力。上帝關(guān)上了一道門,我們特殊教育學校就要通過職業(yè)教育,為他們打開美好人生的一扇窗!”羅海燕說。
為此,學校將特色課程建設擺在首位,突破傳統(tǒng),實行學生固定班級、“分層走班教學”與個別化訓練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式,逐步構(gòu)建和完善了由一般性課程、選擇性課程、職業(yè)技術(shù)課程和個別化康復訓練課程四部分組成的課程體系。
學校圍繞“以學生成長為依據(jù),以社會需求為宗旨,以將來就業(yè)為導向”的思路,針對高年級特殊學生,開設了菜肴烹飪、洗車、家政服務等特色職業(yè)課程。同時,針對有藝體愛好的孩子,開設了籃球、計算機、舞蹈等藝體拓展課程。
在設施設備齊全的職業(yè)廚房操作間里,學生們擇菜、洗菜、切菜……在專職教師的指導下忙得不亦樂乎,儼然成了一個個的“小廚師”?!疤袅?,我也會做蛋糕了!”學生們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學校還和周邊餐飲企業(yè)進行校企合作,學生們在黨員教師朱悅熙的帶領下到百姓廚房進行實踐鍛煉,積累經(jīng)驗,提升職業(yè)素質(zhì)和職業(yè)能力。
在近幾年的畢業(yè)生中,劉世輝在贛州山水大廈當廚師,黃春陽等人在南康家具廠上班,劉春林等人在電子廠上班,溫根秀等學生在南昌市啟音學校讀高中,羅婷等學生已步入大學深造。
此外,學校的藝術(shù)教育也成績斐然:學生郭琪的手工作品《稻草人》獲贛州市一等獎;校文藝隊舞蹈《老師,我們想你》獲江西省第八屆殘疾人藝術(shù)匯演一等獎。在每年的全區(qū)文藝展演中,學校選送的節(jié)目都是壓軸節(jié)目,感動全場,贏得觀眾陣陣掌聲。
辦學十多年來,南康區(qū)特殊教育學校堅持以服務每名殘疾孩子為己任,充分發(fā)揮黨員教師和入黨積極分子的示范引領作用,勤勉工作,砥礪奮進,贏得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