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
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為進一步優(yōu)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的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隨著三孩政策的實施,中國的多孩家庭將會越來越多,有男孩的家庭也會越來越多。如何當好男孩的媽媽是來咨詢的家長們經(jīng)常問到的問題。我發(fā)現(xiàn)一個很有趣的現(xiàn)象,來咨詢家庭教育和親子關(guān)系問題的家庭中,男孩家庭似乎要比女孩家庭多一些??磥?,民間流傳的“帶男孩要比帶女孩累三倍”的說法真不是夸張,人們常說的“熊孩子”中,也是男孩多于女孩。從某個角度講,養(yǎng)育男孩真的要付出更多的體力與心力。作為兩個男孩的媽媽,我深有體會。
那么,如何當好男孩的媽媽呢?我不敢說傳授經(jīng)驗,我自己在陪伴兩個兒子成長的過程中也經(jīng)常遇到各種挑戰(zhàn),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思考才能解決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而且每一個家庭是如此不同,每一個男孩也是如此不同,即便我家兄弟兩個也是性格迥異。但是拋開家庭環(huán)境差別、成長道路不同及個體差異,養(yǎng)育男孩是不是有一些普適性的做法呢?我很樂意以兩個男孩的媽媽的身份與家長朋友們分享心得,也很樂意從我從事二十年教育咨詢與研究的經(jīng)歷中提取一些參考性做法。主要有三個方面:讓爸爸參與育兒,多一點分擔;媽媽要善于示弱,多一點放手;媽媽要學會等待,多一點耐心。
讓爸爸參與育兒,多一點分擔
我曾在《父親在場與教育平衡》一文中指出,父親應該和母親共同養(yǎng)育孩子,共同承擔責任。如果父母親能達成共識,合理分工,愉快協(xié)作,這個家庭的結(jié)構(gòu)就趨于正常,家庭秩序也有望正常。如果有一方長期缺席或人在心不在,責任履行不到位,那這個結(jié)構(gòu)必定會慢慢失去平衡,家庭秩序也會亂掉。
上述一番話對有男孩或女孩的家庭都是適用的。任何一個家庭都需要一種平衡的結(jié)構(gòu),爸爸一定要參與到育兒中,媽媽才不會孤立無援,家里才不會雞飛狗跳。在這個結(jié)構(gòu)中,父親是母親最大的支持者、合作者,也就是隊友。有了隊友,媽媽在育兒過程中才不會孤軍奮戰(zhàn),大多數(shù)時候才能平心靜氣。當然,育兒困惑與煩惱在所難免,但至少母親的狀態(tài)是相對正常、平穩(wěn)的。
在有男孩的家庭,爸爸參與育兒尤其必要。因為爸爸與兒子是同性別,兒子需要從爸爸身上去“習得”如何做一名男子漢。有一年暑假我去鄉(xiāng)村推廣科學育兒與親子閱讀,來聽課的一位奶奶問我,家里的孫子越來越娘娘腔,非常害羞,很內(nèi)向,怎么辦?我問這位奶奶,孩子和誰生活在一起?奶奶說,爸爸和爺爺都去外地打工了,孩子和媽媽、奶奶以及八十多歲的太婆生活在一起。我問平時孩子有經(jīng)常性地接觸男性成員嗎?奶奶說很少,周末也都是姑姑、姨姨來陪陪他。我恍然大悟:這個男孩身邊都是女人,很少接觸男性,他不就慢慢被同化了嗎?他從哪里去學習做一個男孩子呢?
所以,有男孩的家庭,爸爸更需要積極地參與到育兒中來。男孩從爸爸身上學習如何做一個男子漢,爸爸給男孩自信、力量。如果在童年早期,父親長期缺席,父愛長期缺位,父教長期缺失,將對孩子的成長造成無可挽回的負面影響。缺少父愛的男孩容易向兩個極端發(fā)展:要么娘娘腔,缺少陽剛之氣;要么攻擊性強,不能與人和諧相處。因為男孩從小沒有從父親身上習得如何做一個寬容、陽光、有自制力的男人。
男孩的媽媽們,該放手時一定要放手,讓爸爸參與育兒,多一點分擔,讓爸爸多陪陪孩子,讓孩子有機會與爸爸獨處。但是有一些媽媽很享受孩子對自己的依戀。千萬不要把這當成一種資本,因為愛不是占有,不是炫耀。孩子黏媽媽,有兩種情形比較普遍。一種是媽媽對爸爸不放心,總覺得男人不會帶孩子,只有自己親自陪孩子,孩子才安全才舒服……親愛的媽媽們啊,爸爸是孩子的親爹,他們和你們一樣愛孩子,大可不必不放心。媽媽們,請放手、放心,孩子從爸爸那兒學到的東西和享受到的樂趣,很可能是你給不了的。另一種情形,媽媽很喜歡這種“把控”的感覺,還在孩子面前大聲說“孩子只要我,不要他爸……”,這對孩子是一種可怕的心理暗示,在殘酷地剝落孩子與父親之間的心理聯(lián)結(jié)。我親耳聽到不少媽媽朋友們在我面前,也當著孩子的面,說:“沒辦法,孩子就是黏我啊。他爸,不行啊,男人哪會帶孩子啊……”
親愛的媽媽們啊,其實是你們依賴孩子,不是孩子依賴你們!請放下這種依賴,還孩子愛爸爸的權(quán)利,還爸爸陪孩子的權(quán)利。孩子太需要和爸爸在一起了!父愛父教太缺失了!
媽媽要善于示弱,多一點放手
現(xiàn)在有一些媽媽比較強勢,這當中也包括不少男孩的媽媽:男孩穿什么衣服,我說了算,小男孩懂什么呀,挑什么挑;男孩幾歲開始報哪些培訓班,也是我說了算,小男孩不上進呀,你不逼他他肯學嗎;男孩交什么朋友,也要聽我的,你不管他,他學壞了怎么辦……這樣的強勢媽媽真不少。而在我這些年接待過的母子矛盾咨詢案例中,很多男孩子和我說,他們最討厭媽媽什么都要管,什么都插手,什么都她說了算。于是,母子矛盾升級,母子沖突頻發(fā)。男孩的媽媽過于強勢,實在不利于親子和諧,不利于男孩成長。
媽媽本不應該過于強勢,男孩的媽媽更是如此。請給男孩子多一點空間、多一點信任、多一點自由度。媽媽要善于向兒子“示弱”:你多一分放手,他就多一分擔當;你多交托他任務,他就多一點責任感。
要多創(chuàng)造機會給男孩子施展才華和力量。比如我有什么重物要拿回家,我一定主動說我拎不動,誰幫我呀。這時俊哥跑來了,一下子扛起一袋米;俊弟也跟來了,拎起一桶油。我在旁邊一個勁兒夸他們:“男人就是力氣大!”他們累得小臉通紅但是可有成就感,可高興了。男孩子非常喜歡有一個善于示弱且真誠示弱的媽媽,非常愿意以男子漢身份來幫助女士。如此久而久之,男孩就長成了真正的男子漢,有擔當,有男子氣。因為他們從小就知道幫助女生,從小就被家里“重用”,長大后自然會有擔當,做事靠譜,這樣才能被人信任,值得托付。
媽媽要學會等待,多一點耐心
由于男孩比女孩發(fā)育晚一些,因此男孩在生活中已經(jīng)多多少少受到“歧視”了:在幼兒園里,很多男孩子懵懵懂懂,邋邋遢遢,拖著鼻涕,調(diào)皮搗蛋。于是,干干凈凈、漂漂亮亮、乖乖巧巧的女孩子最討老師和保育員的喜歡。在小學里,不少男孩子依舊懵懂,依舊邋遢,字跡潦草,甚至惹是生非。于是,彬彬有禮、守紀聽話、字跡工整的女孩子最討老師尤其是班主任的喜歡。在初中,不少男孩還是懵懂,和已經(jīng)非常懂事的女孩差距越來越大;有的還愛搞事情,和已經(jīng)像小大人的女孩有云泥之別。于是,班干部是女孩,主持人是女孩,小隊長是女孩,代表學校參加各類活動、出席各種場合的還是女孩。當然也有一些男孩點綴其中,但是大部分男孩只是陪襯和觀眾。我曾經(jīng)在多所學校見到過同樣的畫面:上臺領(lǐng)獎、表演、發(fā)言的是清一色的女孩。在某個瞬間我有個錯覺,以為到了女子學校。
我們的男孩子都去哪兒了?正被我們壓抑著、忽略著呢。男孩在學校已經(jīng)難免受到一些“歧視”了,在家里,媽媽千萬不能“雪上加霜”。相反,要多體諒、理解男孩。我有一個朋友,是一對龍鳳胎的媽媽,經(jīng)常和我抱怨她的兒子明明比妹妹早幾分鐘出生,可是學什么都比妹妹慢。我勸他千萬別指責兒子,不然只會讓兒子越來越自卑,學東西越來越慢。男孩子比女孩子長得慢,發(fā)育晚,學東西慢,媽媽要多一點耐心,要學會等待,不要急于看到結(jié)果。要相信男孩子,男孩子后勁足。如果身后有一個愿意等待的媽媽,男孩子的路會更寬,也會走得更遠。
在幼兒期,男孩和女孩的差距很大,女孩更早學會一些技能如手指精細動作等。媽媽們不要急,要多給男孩一點寬容和肯定,少拿男孩和女孩比較。男孩和自己比就行,今天比昨天有一點進步,媽媽就要鼓勵、夸獎男孩。來自媽媽的肯定對男孩很重要。在小學,男孩和女孩依舊差距大,女孩更早學會寫字,字跡更工整,更受老師歡迎。媽媽要允許男孩節(jié)奏慢一些,多給男孩一些時間練習,使之慢慢跟上步伐。在初中,男孩依然不如女孩“優(yōu)秀”,媽媽要對男孩多一些欣賞,要善于發(fā)現(xiàn)自己兒子的獨特之處。比如我家俊哥,寫作文得分并不高,但是我很欣賞他有自己的思想,不模仿別人的寫法,并大大地表揚他?,F(xiàn)在他越來越喜歡寫作文,老師也發(fā)現(xiàn)了他的獨到之處,逐漸開始欣賞他。男孩很珍惜來自媽媽的鼓勵,媽媽們千萬不要吝嗇對男孩的贊美。
總之,男孩的媽媽不好當,但是,當好這個媽媽,對男孩的成長至關(guān)重要。我們要把爸爸拉進來,一起承擔育兒責任;要善于對兒子示弱,多一點放手;要學會等待兒子,多一點耐心……讓我們和兒子一起成長吧,這條路肯定崎嶇不平,但一定會帶給我們很多收獲與驚喜!
(作者系文質(zhì)教育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家庭教育指導師、生命化教育與兒童閱讀推廣人,出版教育專著《陪伴的力量》《書香潤童年》《童年可以如此美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