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干是飯
在語法和單詞里鉆研多年的大部分語言類學生,莫不期待著能以交換生的身份到國外去交流學習一段時間。入學之初,我就聽說我們山東大學俄語專業(yè)的學生都有機會在大三時由學校安排到俄羅斯去交流學習。
準備
可供我們選擇交換的大學有兩所,一所是俄羅斯人民友誼大學(以下簡稱“友大”),位于莫斯科,交流期為半年;另一所是西伯利亞聯(lián)邦大學(以下簡稱“西聯(lián)大”),位于俄羅斯東部地區(qū),交流期為一年。我們需要在二者中選一所。就城市來說,莫斯科顯然要繁華許多,但要是選擇西聯(lián)大,我相信這段學習時光也不會被辜負。
在多方比較權衡之后,我最終選擇了友大。確定學校之后就是提交申請。申請材料中值得注意的是成績單,因為相對于西聯(lián)大來說,友大對成績的要求要更高一些,對人數(shù)也有所限制。提交完申請后就是辦簽證和向學校以及外事辦遞交材料。因為材料又多又雜,這一步頗需要些耐心。
出發(fā)前的準備工作嚴謹煩瑣,讓人惴惴又焦躁,可一坐上前往俄羅斯的火車,我又覺得做這一切格外值得。
啟程
在交通工具的選擇上也有諸多需要考量之處。飛機方便舒適,朦朦朧朧打個盹,落地就是異鄉(xiāng)。但我們這批交換生還是選擇了坐火車——只為了在途中可以看看貝加爾湖的風姿。
坐火車去俄羅斯是一項艱苦又文藝的活動。五六天的車程要一直悶在車廂里,實在悶得慌,就看看或許數(shù)小時也不曾變過的窗外風景。車廂里人來人往,我甚至可以從每個人的身上辨別出他們家鄉(xiāng)的氣味。
走了一段距離后,火車之行的重頭戲就在前方了。大家翹首以盼,或許還有十數(shù)公里才到,但人們臉上已經(jīng)洋溢著光輝,似乎貝加爾湖泛著的粼粼光輝已經(jīng)映到了此處。可惜火車到貝加爾湖的時候是傍晚時分,且陰風怒號,不過饒是如此,貝加爾湖依然顯示出了其動人的姿色,并且讓我們對她晴日時分的光華更為期盼。
就這樣,在一路風景的陪伴下,我們到達了目的地。
生活
俄羅斯的教學模式與國內(nèi)的有諸多不同。乍一接觸全俄語教學,大家都聽得昏昏沉沉。耳朵迫切地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來,可手里的書卻來不及翻到下一頁。除此之外,這兒的一節(jié)課共計兩個小時左右,到了中午十二點,老師還在滔滔不絕地講,但我們這些中國胃早就饑腸轆轆了。
宿舍生活也是前所未有的。我們住在公寓式的宿舍里,日常起居需要自己打理自不必說,做飯也要親力親為。大家為了能在俄羅斯生存下去,都提前做了充足的準備——暑假期間勤加練習,企圖能掌握幾道拿手好菜,臨行前帶了滿腦子的菜譜,只為了到俄羅斯之后能做出家鄉(xiāng)的好飯菜來。但現(xiàn)實是殘忍的,大家手忙腳亂地做了幾頓黑暗料理之后,終于還是在深夜熟練地打開一桶方便面,對著吃播怡然自得地吃完。
盡管是異鄉(xiāng),但課余生活卻沒有因此變得乏味。我們會去看冬宮,看滴血大教堂,看一座座精美絕倫的地鐵站,或者帶著國內(nèi)的探店風潮,去書店,去小酒館,甚至去享有盛名的大商場轉一圈,映入眼簾的排排書籍,撲鼻而來的陣陣酒香,涌入耳中的聲聲問候……來自異國的學子,被俄羅斯的文化氣息包裹住,于是我們傾聽、交流;我們欣賞、吸收;我們學習、探索……書本上的陌生字母,此刻竟如此鮮活。
歸途
回國之前也要辦理一些手續(xù),但相較于出國的流程要簡單許多。令人意外的是,俄羅斯的大部分文件都需要手寫,且統(tǒng)一用藍色圓珠筆。這讓我們在回國之前,又深刻體會了一把文化差異。
大多數(shù)人的口語都沒有因為交換而突飛猛進,不過手舞足蹈地解釋自己想法的能力倒是有了很大的提升。此外,膽子也要比以前更大了一些,在課堂上回答老師的問題,即使答案不夠準確,也能神采飛揚地說上一段。
這段交流的時光不能說是盡善盡美,可也絕不會讓人感到后悔。還在俄羅斯時,我們就常常與在國內(nèi)的同學分享趣事,緩解鄉(xiāng)情?;貒?,再次看見熟悉的校園和朋友,竟有些恍惚,仿佛剛剛從夢境中蘇醒。
我們小心翼翼地存放好那段奇妙的夢境,然后帶著這種不為人知的喜悅和充盈,繼續(xù)進行著俄語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