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 宗卿惠 王滿(吉首大學商學院)
旅游作為人們認識世界的直接方式,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旅游服務業(yè)已成為當今世界發(fā)展最快、最具有潛力的產業(yè)之一,旅游服務貿易是國際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重要作用與經濟地位逐漸提升[1]?,F在越來越多的國人在經濟條件較為優(yōu)越的情況下更加愿意選擇國外出門遠行。現如今馬爾代夫七日游、夏威夷觀光、感受風情威尼斯小鎮(zhèn)等已經成為當下的一種新風潮。但這種新風潮之下國際旅游服務貿易的往來不平衡將會導致旅游服務貿易逆差。近年來,這種旅游服務貿易逆差隨著年份的增加而逐漸擴大。這種現象將會對我國的經濟發(fā)展造成不利影響。
總體而言,由圖1可以看出旅游服務貿易總體規(guī)模大幅上升,2008年以前旅游服務貿易為順差,順差規(guī)模都在130億美元以內,順差金額經歷從低到高再到快速回落的過程。2009年后一直是逆差,逆差規(guī)模處于快速增長態(tài)勢。由于人們的旅游消費意識逐漸加強,出境旅游的需求逐漸增大,旅游支出在2005-2009年屬于平穩(wěn)上漲期。2010年我國開始允許外資經營出境旅游以后,出境旅游人數增長超過20%。而中國旅游服務貿易的收入從2005年就陷入停滯狀態(tài),從2014年后旅游收入回落跡象明顯。由于出境旅游仍然保持快速增長態(tài)勢,本就規(guī)模不大的順差從2009年開始逆轉,旅游服務貿易結束了之前多年的貿易順差,進入到逆差時代。從2009年逆差金額為24億到2017年的2251億美元,年均增長超過176%。中國游客出境旅游趨勢逐漸攀升,而外國游客進入中國境內旅游需求不增反減。長此以往,這種現象若不加以改善,會造成國內旅游外貿市場的萎縮,對我國的國際貿易造成不良影響。
圖1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圖2可以看出從2004年開始中國出境旅游人次一直在上升,2004年-2009年間旅游人數一直緩慢上升,從2009年起,出境旅游人次驟增,同比增長為1.20%,此后一直保持這個速度持續(xù)飆升。而入境旅游人次有升降,但是升降幅度微小,緩緩上升。2004年的中國旅游入境人次是出境旅游人次的3.7倍,這期間中國旅游入境人次與出境旅游人次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直至到2017年中國旅游出境人次反超入境旅游人次。說明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形勢大好,人民的富裕程度增加,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水平也在逐步上升。
圖2 資料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本文為研究我國的人均出境旅游消費支出和我國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關系,在數據可得性的基礎上,將人民幣匯率,中國旅游出入境人次,國際航線航路里程這三個變量作為控制變量加入模型中,選取全國2005-2017年的時間序列數據作為樣本數據進行定量分析。本文數據均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所有結果在Eviews中得出。
將本文所有變量都進行了取自然對數處理,初步建立以下多元回歸模型:
其中l(wèi)ntra表示歷年人均中國旅游支出,是用中國旅游支出除以中國旅游人次得到的,單位為元;lnpdi表示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單位為億元;lnrer表示我國歷年來的人民幣匯率;lnpeo表示我國歷年來出境旅游人次;lnkim表示我國歷年來的國際航線航路里程。
在對經濟變量的時間序列進行多元回歸模型分析之前,首先應進行單位根檢驗,看變量序列是否是平穩(wěn)序列,若平穩(wěn),可構造回歸模型等經典計量經濟學模型;若非平穩(wěn),則進行差分,當進行到第i次差分時序列平穩(wěn),該變量即服從i階單整。本文采用ADF法進行平穩(wěn)性檢驗,其結果見表1。
表1 單位根檢驗
經Eviews軟件檢驗可知lntra、lnpeo、lnkim在1%、5%、10%的顯著性水平上均未通過平穩(wěn)性檢驗。圖二保留了二階差分結果。但是lntra、lnpdi、lnrer、lnpeo、lnkim的一階差分在5%的顯著性水平上均通過了平穩(wěn)性檢驗,表明這幾個變量是一階差分平穩(wěn)的,即一階單整。
接下來用最小二乘法對模型進行多元回歸擬合分析,其回歸結果如下:
上述結果表明,所有變量的估計值均顯著,各擬合優(yōu)度值非常接近1,說明擬合的較好,從回歸的結果來看,lnpdi的系數是0.34,說明每當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時,就會對人均中國旅游支出產生0.34%的影響。而lnrer的系數是0.22,說明每當匯率增加1%時,人均中國旅游支出增加0.22%,lnpeo的系數是2.44,說明每當出境人數增加1%時,人均中國旅游支出增加2.44%,lnkim的系數為0.18,表明每當國際航空里程增加1%時,對人均中國旅游支出造成0.18%的影響。通過回歸方程的分析,筆者認為中國出境旅游支出跟人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還是有很大影響的。這說明當人們可支配收入提高時,比較國內外旅游資源時,更傾向于選擇出國旅行。這也從另外一方面反映出國內旅游資源或許是因為環(huán)境質量不夠好,或許是因為旅游相關管理規(guī)定不完善、或許是因為創(chuàng)意旅游元素不夠強而導致對于國內游客吸引力不高。
較高的國際知名度以及優(yōu)異的景區(qū)環(huán)境,是提升我國國際旅游競爭力的核心內容[8]。在補償式決策原則下,景區(qū)綜合環(huán)境得分高低,直接影響入境游客的數量和消費欲望。因此必須從兩方面著手管理。一方面從營銷角度,政府應鼓勵國內名景名區(qū)參加國際旅游交流會、展銷會,積極開展名山名水、特色人文宣傳活動,突出特色、隆重包裝國內旅游精品,吸引境外居民走進中國、體驗中國。另外一方面從提升自身角度出發(fā):落實“健康旅游、綠色旅游”理念,加強景區(qū)自然環(huán)境保護;凈化景區(qū)消費市場環(huán)境,打擊景區(qū)暴力價格、爭客拉客、強制消費等劣跡[3];加強景區(qū)日常治安巡邏,通過開展游客應急避險模擬演練、加強旅游安全宣傳等方式,營造安全旅游環(huán)境;科學規(guī)劃改造景區(qū)布局,開展游客游前文明教育,提高景區(qū)游客接待能力;正視并切實解決游客投訴案件,改善游客評價。
擁有一系列有競爭力的產品,是一個國家產業(yè)稱雄于世界的基礎[5]。以突出特色、創(chuàng)建品牌及創(chuàng)新發(fā)展為基本要求,推動旅游產品由觀光式旅游和以熱點城市為主的旅游產品,向以具有一定文化內涵、主題獨特與主題集中的線路為主的旅游產品及以對資源的全面利用為主、以參與式為主的旅游產品演進,以服務于正在興起的大眾旅游和以后的全民旅游(普遍化旅游)。
在旅游行政管理體系上,要建立一整套較完備的與旅游業(yè)發(fā)展相配套的政策、法律、法規(guī)和制度,建立一支國際化、專業(yè)化和高素質的行政管理隊伍。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處理好政府、行業(yè)協會與旅游企業(yè)的關系,完善第三方評估[6]。要借鑒國外旅游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的成功經驗,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旅游發(fā)展的績效考核機制、激勵機制與問責機制。
線上線下相結合,是旅游業(yè)發(fā)展的重要趨勢,也是旅游企業(yè)提升自身競爭力的必然選擇[9]。在傳統的市場監(jiān)管體系下,實行的是工商登記、行政許可、商品檢驗、刑事責任和專項行動等監(jiān)管方式,基本是“行政”或“人治”,對在線旅游這樣的平臺經濟不一定適用[7]。對在線旅游平臺的監(jiān)管,要從單一監(jiān)管走向協同治理、多邊共商,實施“政府管理平臺,平臺制定細則”的監(jiān)管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