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小云
【摘要】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時,采用巧妙布置學生感興趣的閱讀作業(yè)等方法,把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訓練融合在有趣的作業(yè)和活動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促進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
【關鍵詞】課外閱讀;感興趣
一、問題的提出
語文統(tǒng)編教材的一大變化就是增加了《快樂讀書吧》板塊,教材在編寫時就體現(xiàn)了由課內走向課外、拓寬學生閱讀空間的編排理念。低年級有“與大人一起讀”,中高年級有“快樂讀書吧”,每冊教材都推薦了一些書目給學生閱讀,可見課外閱讀的重要地位。但是,因為學生的課外閱讀行為不是發(fā)生在課堂上,老師難于監(jiān)控閱讀質量。如何保障學生課外閱讀的效果呢?我在實踐中探索出以下三個方法來保障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
二、巧妙布置課外閱讀作業(yè),激發(fā)閱讀興趣
我結合小學階段的閱讀素養(yǎng)目標,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時,巧妙布置相關作業(yè),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把閱讀素養(yǎng)的提升訓練融合在作業(yè)中。我在實踐中探索出以下幾個布置課外閱讀作業(yè)的方法。
(一)語言積累方面的作業(yè):抄一抄,讀一讀,贊一贊
語言積累方面的作業(yè)只要是積累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
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低中年級的課后習題,都強調對“有新鮮感”的詞語的關注。課外閱讀時摘抄有新鮮感的詞語,對豐富學生的詞匯,提高語感很有幫助,而且也是語言積累的重要途徑。我鼓勵學生設立“阿里巴巴”摘錄本,把有新鮮感的詞句摘抄下來,每天早讀,學生輪流朗讀自己摘抄的一個句子或詞語,然后全班同學給自己喜歡的詞句點贊,得到點贊多的前五名孩子,老師給頒發(fā)獎品。同時,鼓勵孩子在寫話和習作中運用自己積累的這些語句。
(二)運用與創(chuàng)意表達素養(yǎng)的作業(yè):畫一畫,扮一扮,演一演
運用與創(chuàng)意表達方面的作業(yè)要根據(jù)閱讀書籍的特點來設計。例如:
1.畫一畫
用“漫說寓言故事”的方法演繹寓言故事。
如三年級學生看了寓言故事系列書籍,布置他們用漫畫的形式來表現(xiàn)一個自己喜歡的寓言故事。學生對這個作業(yè)很感興趣,作業(yè)效果也很好,有的采用單幅漫畫,有的采用了連環(huán)圖的形式,漫畫中的角色夸張有趣,還能配上一兩句精彩對白。讀書交流環(huán)節(jié),我把學生的漫畫展示出來,并進行了一個看圖猜寓言故事的游戲,這個環(huán)節(jié)檢測了學生對寓言故事閱讀的廣度和深度。
2.扮一扮
學生閱讀《西游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名著時,學生扮演文中的一個角色,從衣著、發(fā)型、使用武器、到表情、經典當作等,打扮好后拍一張角色照,發(fā)到班群分享。
3.演一演
小組合作演一演著作中一個經典情節(jié),并設立班級電影節(jié)“百花獎”,給獲獎者頒發(fā)獎狀和證書。獎項包括:最佳導演獎、最佳道具、最佳音樂、最佳服裝、最佳男主角女主角、最佳男配角女配角、最佳故事片獎。學生對于扮演的熱情高漲,為了演好角色,會反復閱讀著作中人物的表情、對話、當作、揣摩人物心理。而這些,正是閱讀素養(yǎng)提升所必須要關注的地方。通過表演的方式去促使學生達成閱讀目標。
(三)分析整合與概括能力素養(yǎng)的訓練作業(yè):做一做、理一理、列一列
如四年級學生閱讀《三國演義》,我布置的閱讀作業(yè)有如下幾個方面:
1.制作人物名片。
把自己喜歡的著作中人物的姓名、愛好、特長、使用的兵器、性格特點、相關事件、主要成就等,用最簡練的語言在一張卡片上顯示出來,這也是學生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點的一個過程。
2.梳理出本書的主要事件。
把著作中描寫的主要事件一件件列出來,方便學生整體把握長篇著作的內容,概括能力、思維能力也得到訓練。
3.列出主要人物的關系圖。
把書中的比較重要的人物、他們的關系(君臣、父子兄弟等)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出來。因為著作中的人物眾多,關系復雜,學生如果能把著作中的人物關系捋順了,他們的思維又一次得到了有效的訓練。
4.制作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方便學生通過圖形技術,把復雜的事件清晰簡明地標示出來。思維導圖的開放性和跳躍性很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學生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就是學生分析整合故事情節(jié)的思維過程。對于短篇著作,可以讓學生就全文內容制作思維導圖,而對于長篇著作,則可以讓學生針對某一個篇章來制作思維導圖。
三、“故事爸媽”進課堂活動
我邀請學生家長來給孩子講講《快樂讀書吧》中推薦的書籍,家長可以講一個書中的小故事,可以與孩子共同演繹書中的一個片段,家長還給孩子介紹了自己的讀書和工作經歷,給孩子們讀書學習帶來啟發(fā)。課堂上,爸爸媽媽們各顯神通,講述精彩紛呈。家長們精美的課件,妙趣橫生的語言,豐富多彩的內容和有趣的問題互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們的興趣,課堂里一片歡聲笑語。學生們個個聽得津津有味,有的學生還準備了筆記本記下家長們講述的內容。遇到家長提問時,學生們紛紛舉起自己的小手,參與性極高,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在故事爸媽們離開教室后,學生們便迫不及待地捧起家長贈送的書本,津津有味地讀了起來,有的三五成群邊讀邊討論,有的獨自品味邊讀邊思考。更多的學生在聽了爸爸媽媽們的故事后,紛紛到圖書館借閱相關圖書來看。
不同職業(yè)、不同經歷、不同興趣的家長們走進課堂,走上講臺,給學生們帶來全新的課堂體驗,激發(fā)了學生們的興趣,拓寬了學生們的視野。激發(fā)了學生閱讀《快樂讀書吧》推薦的書籍的興趣。同時,“故事爸媽進課堂”活動也拉近了學校與家長、家長與孩子之間的距離,這是意外收獲。
四、作業(yè)交流分享、點評、獎勵
學生用心做去做的作業(yè),老師一定要有反饋。課外閱讀作業(yè)更要有交流,分享,并給予肯定甚至獎勵。這樣下一次布置作業(yè)時學生才會樂于去做。每次交上來的全部作業(yè),我都會在讀書課上進行展示、分享,讓作者講講自己的思路,創(chuàng)作過程、啟發(fā)等等。最后讓學生選出自己心目中最滿意的作品,老師對評出的優(yōu)秀作品在課室張貼,發(fā)到班群展示,給作者頒發(fā)獲獎證書,送小禮物做紀念。學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更加熱愛閱讀,樂于挑戰(zhàn)作業(yè)。
五、結論
課外閱讀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個重要內容,落實統(tǒng)編版教材的《快樂讀書吧》內容,關鍵在于“快樂”二字,通過巧妙布置課外閱讀作業(yè)等多種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才能保證學生課外閱讀的質量,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張麗麗.“以范本為引促群文閱讀” [J].天津教育(上旬刊),2020(2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