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李思
摘? ?要: 近年來心理學與國際關系等其他學科的交叉研究較廣泛,將心理學的個人需求層次論用于分析國際社會的需求具備一定的可行性。在心理學的需求層次論視域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有效夯實國際社會的經濟基礎,滿足國際社會的生存需求;為國際社會應對突發(fā)事件提供機制保障,滿足國際社會的安全需求;調和單一國家個體理性與國際社會集體理性的張力,滿足國際社會交往與尊重需求。
關鍵詞: 個人需求? ?國際社會需求? ?人類命運共同體
運用心理學的需求層次理論研究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問題,分析個人需求與國際社會需求及其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加之經濟學、社會學等方面的知識,探究在全球化背景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意義,對需求層次論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論發(fā)展與實踐豐富具有重大意義,對增強各國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認同感具有重大作用,有利于世界人民同中國人民共同致力于構建世界經濟、政治、文化等協(xié)調發(fā)展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一、需求層次論及其應用于處理國際關系的可行性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以人為中心,研究總結出了人的各種需求及不同需求之間的關系,是心理學中的經典理論,該理論在近年來心理學與其他學科的學科交叉互鑒中運用得尤其廣泛。利用需求層次論研究國際社會需求,提出處理國際關系的可行性方法,對心理學與國際政治的學科豐富、研究手段拓展等很有意義。國家需求從根本上來說是一國統(tǒng)治階級的需求,即統(tǒng)治階級所代表的人民的需求,因此從個人需求層次理論分析什么是國際社會需求,是探析如何滿足國際社會需求的前提。
(一)個人需求層次
馬斯洛在《人類動機的理論》中首次提出個人需求層次論,該理論后來成為心理學經典理論之一。需求層次理論指出人一共有五種需求:生理、安全、歸屬與愛、尊重及自我實現(xiàn)。這五種需求層層遞進,追求下一層次的需求以上一層次的需求滿足為基礎,首先是基礎性需求,其次是高層次需求。人在發(fā)展的不同時期,有各自占據(jù)支配地位的需求,在矛盾發(fā)展的過程當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了事務發(fā)展的性質,這個主要方面即一段時期內的最高需求,人總是不斷尋找滿足這些需求所需要的各種條件,以滿足需求的動機支配行為,實現(xiàn)發(fā)展。
(二)國際社會需求層次
1.生存需求層次
生存需求是人們最原始的需求,如空氣、喝水等,是推動人們行為的強大動力。滿足生存需求,首先是要提供生存所需的物質需要。同理國際社會由自然地理環(huán)境、人口、國家等要素構成。國際社會的生存依賴于這些基本的物質條件,只有在基礎性物質條件得到滿足的前提下,國際社會和人類世界才能繼續(xù)向前發(fā)展、獲得新的發(fā)展動力,因此生存需求是國際社會最基本的需求。
2.安全需求層次
當生存需求不再是國際社會運轉的主要內驅力時,安全需求開始向高一級階段發(fā)展。安全因素是國際社會的支撐性因素,在危機時刻,國家關心的是可持續(xù)性的安全發(fā)展而非謀求物質利益或大國權力。當有事關全人類生死存亡的災難性事故出現(xiàn)時,為了滿足國際社會的安全需求,國家間的權力較量將讓位于團結合作,聯(lián)合將超越爭端。
3.交往需求層次
國家是國民的共同體,國家與個人一樣不能孤立存在。其在滿足了基本需求之后渴望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避免使自己處于孤立地位,此時獲得國際社會認可便成為此階段最緊迫的需求。帝國主義時期勝者獨霸的叢林法則被淘汰,封閉排外的政治生態(tài)走向湮滅,國家參與國際事務的熱情高漲并期待獲得認同,滿足在國際社會中的交往需求。
4.尊重需求層次
國際社會的尊重需求,指的是高于生存需求、安全需求、交往需求的復合需求。尊重需求,具有國際環(huán)境安全、世界經濟話語權強、價值觀被國際社會普遍接受等特點。這與霸權主義有著根本性質的區(qū)別,霸權主義強調權力斗爭,尊重需求強調在國際社會中能使各單一國家滿足自我實現(xiàn)需要。
二、需求層次論視域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意義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是西方帝國主義所鼓吹的“中國威脅”,而是中國為謀求自身尊重和促進國際社會在發(fā)展中穩(wěn)中求進的中國方案。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打造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世界的主導話語和基礎平臺,對滿足國際社會的各層次需求具有深刻寓意。
(一)滿足國際社會的生存需求
滿足生存需求的物質資源,即滿足國際社會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經濟力量,要求全世界團結起來,而不是某個國家單打獨斗。當今世界已日益發(fā)展成一個命運相連的地球村。人類社會從史前期漸次進入現(xiàn)代社會,現(xiàn)代化社會往往是多元的社會。馬克思指出,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是完全物質的、可以通過經驗證明的行動,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和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推進,資本猶如疾風使原來的世界經濟體系坍塌,國家主體性被揚棄,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被強行卷入世界市場的腥風血雨中,國際社會踐行的是資本的邏輯。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曾談到資本造成的世界性變革,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帶來的卻是一個異化的世界。資本主義在發(fā)展中有其根深蒂固且無法徹底解決的局限性,資本主義國家兩極分化愈演愈烈、資本主義私有制對生產力的制約、人的異化問題越來越突出、發(fā)展中國家的生存環(huán)境愈加狹窄,國際社會的公共生存需求與資本主義的擴張性造成世界范圍的經濟沖突和對抗,局部地區(qū)動用武力爭取生存的經濟空間。在重重斗爭后,資本主義國家又開始設置貿易壁壘,加征關稅,拉開新一輪貿易戰(zhàn)。此時人類該走向何方?國際社會該如何繼續(xù)生存?基于此中國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命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全球性的聯(lián)合體,是對抗資本邏輯的成果,它旨在建構以公共邏輯為主導、以對話協(xié)商為特征、以人類共同利益為目的的全球性新文明。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超越了主體地域性、特殊性,不再以單一資本邏輯的逐利性和擴張性為立場,而是站在道義的高度擘畫國際社會的生存與發(fā)展。理論一經掌握群眾就可變成物質力量。人類命運共同體不僅是與資本主義的舊全球治理理念抗爭的結果,還在世界經濟發(fā)展的實踐中瓦解著以霸權主義為主導的全球經濟體系,改革開放是其最好的例證。中國實行改革開放40余年,經濟迅猛發(fā)展,躍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貿易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穩(wěn)定保持在30%以上。2019年4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將2019年世界經濟增長率預期下調了0.2個百分點,卻將中國經濟增長率預期上調了0.1個百分點,這表明在其他各國經濟下行壓力普遍比較大的背景下,中國經濟發(fā)展對世界經濟復蘇和持續(xù)性發(fā)展貢獻突出。在改革開放的40年里,中國有7.4億人成功脫貧,貧困發(fā)生率下降了94.4%,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過七成,并且積極參與全球性減貧工作,支持和幫助其他發(fā)展中國家和政府消除貧困,使中國的改革開放成果惠及全世界人民。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改革開放之路,是滿足中國發(fā)展的繁榮之路、滿足世界生存的進步之路。
(二)滿足國際社會的安全需求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世界經濟體系得到改善,對體制、秩序、保護者實力的需求逐漸凸顯。舊全球治理體系以治理之名而行統(tǒng)治之實,全球治理失靈的境況屢見不鮮,南北關系惡化、難民問題愈演愈烈。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中國的大國擔當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中國再次展現(xiàn)大國風范,提出了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基礎的人類衛(wèi)生健康共同體。3月21日習近平同志在致法國總統(tǒng)的慰問電中,首次提出人類衛(wèi)生健康共同體,表示愿同法方共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國際合作,支持聯(lián)合國及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完善全球公共衛(wèi)生治理中發(fā)揮核心作用,打造人類衛(wèi)生健康共同體。從2019年12月至2020年4月,中國僅用5個月就有效控制了新冠肺炎疫情,是控制疫情最快最有效的國家,在中國最重視的春節(jié)期間,全國各地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減少交往集會、戴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全國人民上下一致抵抗病毒、全國醫(yī)護人員奔赴一線,在病毒防護和感染救治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和經驗。在防控好本國疫情的基礎上,中國積極與國際社會衛(wèi)生組織、國際醫(yī)學專家交流經驗,派出國際醫(yī)療隊奔赴疫情嚴重的國家,為他國提供抗疫經驗、分享抗疫成果、無償提供醫(yī)療物資。作為全球公共衛(wèi)生治理的重要參與國,中國致力于構建全球公共衛(wèi)生體系滿足國際社會的安全需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應對各種傳統(tǒng)和非傳統(tǒng)威脅。
(三)滿足國際社會的交往與尊重需求
精神分析學家弗洛姆認為與他人建立聯(lián)系是人克服孤獨的重要手段。在滿足國際社會生存和安全的基礎上,需要更廣泛的國際合作和交往空間,在合作與交往中獲得尊重與自我滿足感。但當今世界各國發(fā)展不平衡,國際社會交往主體的等級差、地位差,擴大了國家及地區(qū)間的交往赤字,弱化了國際社會交往與合作的基礎,導致南北合作的整體性行動受挫。加之全球治理的單邊主義論調、民族主義的擴散,貿易保護主義的滋生,英國脫歐、美國退群等逆全球化問題凸顯,都體現(xiàn)著區(qū)域性合作的艱難、全球治理失靈。逆全球化傾向尤其表現(xiàn)在:特朗普政府大力提倡美國優(yōu)先原則,開啟了頻繁的單邊“退群”“退約”,先后退出巴黎協(xié)定、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等眾多多邊國際組織和《中導條約》等雙邊規(guī)范機制。當今國際社會的平衡發(fā)展和共同利益在觀念和實踐上,面臨多重挑戰(zhàn)。但全球性的挑戰(zhàn)并非產生于全球化趨勢,而是來自全球治理體系的弊端,來自管理全球化的方式方法。國際社會需要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破除阻礙國際社會交往與合作的體制機制弊端,使其制度體系跟上時代的發(fā)展趨勢。
習近平同志深刻指出人類正處在大發(fā)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各國相互聯(lián)系、相互依存,全球命運與共、休戚相關。人類命運共同體順應國際形勢發(fā)展潮流,秉承合作共贏的發(fā)展理念,為滿足國際社會的交往和尊重需要,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其一,順應全球化,探索出了一條協(xié)調國家主義和全球主義張力的合作共贏之路,既避免了國家利益最大化的個體理性在國際交往中的狹隘性弊端,又弘揚了國際社會共同發(fā)展的集體理性。其二,旨歸合作共贏,深入構建“一帶一路”。目前中國“一帶一路”覆蓋的國家和地區(qū)越來越多、經濟總量逐年遞增,占據(jù)世界經濟總量30%以上,涉及的人口數(shù)量與日俱增,“一帶一路”參與者日益成為利益相關、命運相連的共同體。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秉持平等交往的理念,打造一個和平發(fā)展的交往平臺,無論大國小國、弱國強國,皆堅持平等協(xié)商、共謀發(fā)展。“一帶一路”倡議作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實踐平臺,為推動國際對話協(xié)商、改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促進共同繁榮展現(xiàn)了中國力量。其三,統(tǒng)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以區(qū)域發(fā)展推動國家繁榮、以國家力量推動國際發(fā)展。中國的區(qū)域治理主要體現(xiàn)在改革開放和建設經濟特區(qū)當中,習近平同志在深圳經濟特區(qū)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歡迎世界各國更多地參與中國經濟特區(qū)的改革開放發(fā)展,構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贏新格局。國際社會交往空間將越來越大,協(xié)商合作的道路將越來越寬,將有效滿足國際社會交往與尊重的需求。
歷史從哪里開始,思想進程應當從哪里開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大變局時期的必然選擇,是對吉登斯“第三條道路”的超越,是滿足國際社會生存、安全、交往和尊重需求的理論基點和實踐選擇,給國際社會那些希望加快發(fā)展又希望保持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全球治理、世界和平發(fā)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力量,獲得了越來越多的國家的關注和認同,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正逐步認知中國智慧,感知中國力量,聽懂中國聲音,從中國方案中受益。
參考文獻:
[1]馬斯洛.馬斯洛人本哲學[M].成明編,譯.北京:九州出版社,2007.
[2]戈布爾.第三思潮——馬斯洛心理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3]肯尼斯.沃爾茲.國際政治理論[M].胡少華,王紅纓,譯.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2.
[4]塞繆爾·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華,等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88年.
[5]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中共中央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讓全球化造福全球[M].雷達,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9]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課題項目: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與效果研究(HNJG-2020-0056)階段性成果;中南大學2020年教改項目(普通教育類)——高校思政課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與效果研究(2020jy108)階段性成果;2021年中南大學研究生自主探索創(chuàng)新項目“馬克思主義學院在‘課程思政建設中的地位與作用研究”(2021zzts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