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亭
古詩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tǒng)文化組成,同時也是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對小學語文古詩進行有效教學,不僅有助于加強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也可以將古詩傳統(tǒng)文化對學生進行有效滲透,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習上的全面發(fā)展。
一、多元化教學,體會意境
通過古詩的有效教學,讓學生體會古詩意境,進而加強核心素養(yǎng)培育,完善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也是古詩教學的重要意義。例如,在《望廬山瀑布》學習中,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用課件制作動態(tài)視頻,讓學生真切感受廬山瀑布的真實美景,感受那份獨特的意境之美。在動態(tài)視頻中,教師要在奔流直下的瀑布景色下插入對應詩句,這樣學生才能更加直觀地了解詩詞所描寫的美麗景色,才會體會詩詞當中的那份意境美。同時,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運用多媒體與學生進行互動游戲,讓學生根據視頻中的景色填上對應的詩句以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感受詩詞當中的意境,同時也加深學生對詩詞的印象,加強核心素養(yǎng),提高教學實效。
二、設計有效問題,引導思想
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對學生進行古詩教學,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是其中的關鍵。這也是以往古詩教學中所忽略的部分,學生必須要擁有一個正確且積極的思想觀念。因此,既要了解古詩的真正含義,也要建設學生的正確思想。例如,在《登鸛雀樓》學習中,教師可以根據詩詞內容對學生進行提問,“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表達了什么?所有學生根據詩詞的意境,和上一句詩詞的關聯(lián),表示詩詞是想要表達鸛雀樓的宏偉壯麗,想要一覽所有風景,還需要再上一層樓。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用詩詞對學生以資鼓勵,引導學生進入深層學習,比如,教師可以引用“更上一層樓”對學生表示祝福,祝愿學生的學習越來越好。但這樣的比喻卻讓學生陷入了迷惑,部分學生表示不明白教師的用意所在。這時,教師要將詩詞所表達的深層含義告知學生,按照詩詞正解,學生的解答沒有錯,用詩詞來比喻學生,其實也沒錯,只是學生的理解過于表淺。詩詞最后兩句是借由鸛雀樓的風景秀麗來表達世人都必須具備積極探索和無限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就如這風景一般,如果不“更上一層”,又豈能得知上面的風景更加美麗?學生如果在學習上更上一層樓,那么所看到的“風景”也會不同。以此來建設學生正確思想,唯有積極進取,才能有更好的未來。
三、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讀寫結合
在古詩教學中,創(chuàng)設學生的想象情境,以讀寫結合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古詩本身就是一門高雅藝術,是藝術就必須具備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只有如此,才能與之形成共鳴。例如,在《夜宿山寺》學習中,教師可以結合詩詞中內容選擇適合的音樂,為學生創(chuàng)造想象情境。詩詞的后半部分“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中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主要是想以此來體現古代廟宇的構建之精妙。在學習這首詩的時候,教師可融入音樂教學,在音樂的襯托下,讓學生結合詩詞展開聯(lián)想,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對的想象情境,只有展開想象,才能與詩詞中的情感達成一致,繼而體會詩中含義。在這樣的情境襯托下,讓學生再進行有效誦讀,會事半功倍,同時用讀寫結合的方式,讓學生針對詩詞中的情感進行詩篇創(chuàng)作?;趯W生的年齡特性,前期學生要以仿寫為主,打好基礎,再進行詩篇創(chuàng)新。如,“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學生在仿寫過程中,可替換詞匯,但要貫徹詩詞含義,不可偏離,比如“危樓高百尺,手可攬云月”,含義不變,只是將詞匯進行了替換,同樣表達出對古代寺廟工程藝術的驚嘆。這樣讀寫結合,既可以提高詩詞學習的質量,也加強了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綜上所述,融入多元化元素,讓學生體會詩詞當中的意境美,提高審美素養(yǎng);根據學習內容設計有效問題,引導學習形成正確思想;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加深理解,讀寫結合加強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