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妍
摘 要 高中學生由于學習習慣、性格心理、知識基礎等方面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所以造成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和能力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對此,教師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個性差異,從而有意識地采用分層教學的手段,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收獲。本文對高中語文分層教學的方法進行了較為深入的探索,以期能夠使分層教學真正落到實處,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收獲自己的生命成長。
關鍵詞 高中語文;分層教學;有效性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教育觀念也在逐步改變,傳統(tǒng)形式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適應現(xiàn)代化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導致很多具有不同個性、不同基礎的學生無法被公平對待,進而影響到教學效果的提升。分層教學是現(xiàn)階段高中語文教師較為常用的一種方式,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學習需求進行具體分析,在有效的教學時間內,高效地實現(xiàn)語文知識的傳授。
一、明確分層教學的意義,掌握分層教學的現(xiàn)狀
高中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運用分層教學法進行教學,并不是標新立異,而是在實踐教學中對學生認知學習的規(guī)律和結構進行深入研究,緊緊結合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內容對學生的認知層次進行劃分,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保證語文教學工作具有針對性,從而提升高中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現(xiàn)階段,各高中學校學生的知識基礎存在著一定的差異,如一些學生對語文知識學習缺乏興趣,一些學生難以理解教師的講解內容,一些學生理解能力強、學習需求多等,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明確分層教學意義的基礎上,精準掌握分層教學的現(xiàn)狀,從而客觀地制定分層教學方案,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教師在講解人教版語文教材中的《沁園春?長沙》時,為了能夠使分層教學發(fā)揮教學作用,就要在明確分層教學意義的基礎上,掌握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能力水平,對學生實施分層教學。運用分層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文章的內容,讓學生學會分析課文的段落,在解析字詞的同時,掌握文章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熟練掌握這首詞中涉及到的字詞,并熟練地背誦和默寫;而對于基礎比較差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幫助學生分析每段的內容,讓學生做到熟讀和理解。教師通過開展分層教學,讓學生理解作者的凌云壯志和革命豪情,通過對課文的反復誦讀,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并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實際上,早在春秋時期,孔子就已經提出了“承認差異,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分層教學從本質上講,與孔子的教育思想具有統(tǒng)一性,都是針對不同性格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以最大程度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高中階段,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始終處于動態(tài)狀況,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科學的分層,以保證教學的公平性,緊密結合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為學生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從而讓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分層教學與傳統(tǒng)語文教學相比,更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它要求教師熟悉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明確分層教學的目標,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同時,創(chuàng)新高中語文教學模式。
二、分層確定教學目標,分類落實教學工作
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模式下,教師所面對的是統(tǒng)一的教材、統(tǒng)一的學習內容,并沒有結合學生的語文學習需求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這在一定程度上會產生浪費課程資源的現(xiàn)象。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現(xiàn)狀,語文教師就要適當?shù)夭捎梅謱咏虒W的方法,真正做到分層確定教學目標,分類落實教學工作,把學生的語文學習現(xiàn)狀作為參考依據(jù),在不傷害學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對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目標進行分層,以此來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教師在此過程中切忌產生教學歧視的問題,而是要廣泛征集學生的學習需求,明確最終所運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通常狀況下,語文教師可以將語文教學目標分為三個層次,具體包括基礎層面、能力形成層面、創(chuàng)新能力層面等。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古詩詞的內容,教師在講解該類內容時,要讓學生充分了解傳統(tǒng)文化的淵源,提升高中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如教師在講解《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時,就可以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像對于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而言,就要掌握基礎知識,了解詩詞的內容,完成背誦與默寫任務;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則要求在完成基礎內容的同時,還要將辛棄疾所創(chuàng)作的詩詞與同時代其他詩人,或是不同風格的詩詞進行對比,并總結出差異;對于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層面的學生而言,就可以要求學生在“詩詞用典”的基礎上進行深入解析,掌握詩人所要表達的內在情感。按照這些教學目標,教師再落實分類教學工作,使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積極學習,不僅降低了學習難度,同時也能滿足了不同能力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這對于高中學生積累語文知識具有重要的幫助。
語文教師是課堂的“執(zhí)行者”,學生則是語文課堂的“主體”。教師在明確定位的基礎上,要分層確定教學目標,以提升語文教學效率。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所提出的學習要求是不同的。教師為了使學生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發(fā)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就要結合學生的個人學習狀況,制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因此,教師能否合理設計分層教學的方案至關重要,通過此種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分層次地對知識內容進行學習理解,這對于提升語文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
三、融合多種教學方式,科學搭配合作小組
為了能夠進一步提升分層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將其與小組合作教學進行全面融合,使學生以團隊的形式來學習和交流。在此過程中教師急需解決的一項問題,就是要如何對學生科學地搭配合作小組。這就要求教師要緊緊依據(jù)高中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對學生掌握的知識結構、學習能力、表達能力等因素進行細致的分析,始終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保證每個小組中的有五個成員,并且在學習方面要處于互補的狀態(tài),為每一個小組配備一個組長,主要就是負責組內學習任務的分配與協(xié)調,在正確應用分層方法學習知識內容的基礎上,有針對性、有計劃的完成學習任務。
例如,在高中語文學習中涉及到多項內容,其中文言文就是教師重點講解的一項內容。如果教師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要求學生自己進行總結,將不利于學生文言文學習效率的提升。因此,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科學搭配合作小組,以此進行分層教學,讓小組內的學生相互合作探究,如對文言文中的實詞、虛詞、特殊句式、歷史常識等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對小組內學生的能力水平進行合理規(guī)劃和調配。如在講解《滕王閣序》時,教師就要依據(jù)對學生的了解,分別布置實詞、虛詞、特殊句式的知識歸納任務,學生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討論,共同合作完成學習任務。
教師在落實分層教學期間,還要分層次地對學生進行提問,根據(jù)學生的知識水平提出不同層次的問題,好讓所有學生都獲得語文能力的提升。有效提問是教師與學生溝通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問答則是形成知識的過程。教師分層次提問,要符合學生的實際認知狀況,精準把握提問的“度”,從而提出能夠引發(fā)學生思考的問題。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分層,將多種不同教學方式與分層教學進行融合,全面提升分層教學的效率。這就要求教師做到從“提問、布置作業(yè)、考核”三個方面進行分層,通過選擇并應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從而提升語文學習效率。教師通過多次實踐,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有助于提升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信心,對于提升全體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總之,語文教師在講解語文知識的過程中,應用分層教學進行教學,具有諸多的優(yōu)勢,在提升語文教學效率的同時,也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這就要求教師要分層設置教學目標,使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在保證語文教學針對性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實現(xiàn)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
[作者通聯(lián):江蘇宜興市陽羨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