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蕾
【前言】一本教材,一支粉筆的時代早已經(jīng)被鋪天蓋地的電化教學所替代,但是 ,在這個智慧化的時代 ,我們的書本教材就真的被淘汰了嗎?事實證明,回歸到書本,認真地研讀教材,才是教書育人的根本。文章就教材的深度進行開挖,對數(shù)學課堂的再創(chuàng)造提出相關觀點。
【關鍵詞】課堂,教材,再創(chuàng)造
數(shù)學教材是我們每一個數(shù)學老師講課的基本依據(jù),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傳授知識的一種媒介與紐帶,教師用好教材也是我們傳道授業(yè)解惑最基本的一個評判標準。如何解讀教材,對教材進行深度挖掘,也是我們作為教師的一個基本功。
一、讀懂教材是走進課堂的第一步
作為一名數(shù)學教師,要想有底氣走進課堂給孩子們講授知識 ,自己沒有足夠的知識儲備肯定是不行的。那么對于我們手中的教科書—數(shù)學教材而言,我們是否能看得懂?教材里的插圖,教材里的每一道練習題目的編排意圖,我們在備課之前都要好好地研讀,只有讀懂、讀透,才能把每一個知識點給學生講清楚,講透徹。比如蘇教版一年級上冊的《和是6,7以內(nèi)的加法》中的例題插圖(如下),這幅圖既可以讓學生說成原來有1個小朋友在植樹,又來了5人幫忙,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植樹?也可以說成原來有5人參加植樹,又來了1人參與植樹,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個小朋友植樹?這樣的兩種說法就是滲透了一圖兩式的要求。老師只有把這段教材看懂了,訓練學生有順序地看圖說話,也就自然而然地進行了教學,學生對這樣的知識的出現(xiàn)也就沒有了陌生感!我想,讀懂了教材的教師走進課堂,低年級的數(shù)學課才能上得更加豐滿。
二、解析教材是教師傳授的法寶
讀懂了教材,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要對教材進行進一步的解析,和教材對話,把自己擺進去,看看教材內(nèi)部深層次的意圖是什么。解析教材是教師傳授知識的法寶,只有拿到這個法寶我們才能更好地和孩子對話,將數(shù)學知識更好地傳授給他們。熟讀教材,能夠在教師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形成一個數(shù)學螺旋上升的體系。
例如,上面這幅圖是一年級上冊教材上的《認識圖形》和綜合實踐活動中的《有趣的拼搭》中的“滾一滾”。這部分教材是為后面六年級認識《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埋下了伏筆。在六年級的知識回顧中,教師可以喚醒學生的知識點,讓一年級的認識到六年級的再認識。這樣的一種教材解讀和喚醒,就會在孩子的心目中,形成對數(shù)學知識的一種完整的認識。
三、深挖教材是課堂長度的保障
課堂的長度來源于我們對教材的深挖。數(shù)學教材看似簡單,卻蘊藏了大道理 ,可以上升到哲學的高度來解釋。例如,四年級的認識《線段,射線和直線》看似簡單,卻為將來中學的空間與圖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而六年級的長方體的表面積認識完之后,我們所進行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包裝的學問》就用到了這一部分知識,結合當前節(jié)約的形式,給學生提出包裝注重的是簡約不簡單的哲學滲透,環(huán)境的教育也一并滲透其中。這樣的挖掘,可以增加課堂的長度,使得課堂生動有趣。
我相信,給學生整體架構的課堂應該是對課堂的一種尊重,也是對學生培養(yǎng)的一種尊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讓我們的學生有所收獲。
四、拓展教材是課堂厚度的體現(xiàn)
整個小學階段,我們的教材的厚度都不是太厚,但是學生卻花費了六年的時間來學習這些章節(jié)??此坪唵蔚慕滩囊氚阉兊貌缓唵?,需要老師花費時間來增加教材的厚度。這個厚度,指的不是增加數(shù)學的難度,而是要增強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例如,蘇教版教材中的《解決問題的策略》,這個章節(jié)在四年級開始就有,每一次解決的重點都不一樣,在六年級的總復習中,教師可以回顧并將知識點梳理成以下一個表格(如下表)
有了這樣的梳理,我相信學生對小學階段的解決問題就有了足夠的認識和了解。
總之,教師的教材觀要在不斷的課堂摸索中總結經(jīng)驗,再實踐才能有新的進步,才能真正造福于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