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衛(wèi)珍
【摘要】在小學階段,學生的身心正處于發(fā)展完善的起步階段,班主任應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在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求班主任從日常與學生的相處中了解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及時為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提供充足的養(yǎng)分,并在學生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幫助學生克服心理問題。本文以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為切入點,對小學班主任如何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展開了一系列的討論。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滲透策略
在當前的教育過程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已經(jīng)成為眾多教育工作者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甚至許多沒有從事教育行業(yè)的社會人士也給予了這個問題極大的關注。小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心理健康問題更是不容忽視,在小學階段開展心理教育工作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重要的任務。對于學生來說,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業(yè),更重要的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能夠非常有效地杜絕大部分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以促進學生更加健康的成長。班主任是班級的主要管理者,在日常工作中與學生有著密切的接觸。因此,在完成正常教學工作和維持班級秩序之外,班主任還應該增強對學生的關注度,掌握班級學生基本的性格特點和心理情況,根據(jù)班級學生基本的心理特點,在工作中選擇合適的方法進行心理健康知識的滲透,為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構建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保證學生實現(xiàn)身心的健康成長。
一、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而漫長的過程,想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往往需要大量的時間。對于小學生來說,其心理健康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即沒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和小學生有目的、有意識、針對性地促進心理活動的良好心理功能狀態(tài),其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六點:正常的智力水平;穩(wěn)定的情緒波動;適度的反應變化;和諧、友好的人際關系;心理行為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征;能夠適應小學教育的環(huán)境與生活。
小學階段的學生身心正處于高速發(fā)展的狀態(tài),需要有人來引導他們朝著正確的方向成長。因為小學生所處的小環(huán)境還比較單純,基本是在“學?!摇边@樣兩點一線的環(huán)境下,所以家長和教師無疑是完成這項工作的兩個最佳人選。不論是在師范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中,還是在教師資格證的考察范圍中,有關學生心理健康的知識一直都是教師所必須掌握的內容。班主任在豐富的專業(yè)知識的支撐下,結合當前的教學理念,不但能有意識地將心理健康知識融入到日常班級管理過程中,還能夠防微杜漸,在學生遇到心理問題的時候及時發(fā)現(xiàn),運用專業(yè)知識幫助學生找到問題根源所在,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二、小學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策略
第一,在日常工作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了解。加強對學生心理變化動態(tài)的了解是班主任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有效滲透重要的前提保障。小學班主任在展開日常工作中,應該要對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有著較為清晰的了解,聚焦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將以生為本的理念融入其中,運用恰當?shù)墓芾硎侄渭訌妼W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日常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班主任想要對學生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就必須設法與學生打成一片,積極加入到學生群體中,加強與學生溝通交流的頻率,形成對學生的心理特點較為全面的評價。這就要求教師在工作中要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對學生進行細心的觀察,了解學生的日常狀態(tài),這樣才能夠在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時候及時發(fā)現(xiàn),并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二是教師必須打破與學生之間的師生隔閡,消除學生對于教師的畏懼之心,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溝通交流,這樣才能夠真正地了解學生在想什么,學生在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也會及時主動地向教師求助。例如,在課堂中,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以往較為活躍的學生突然情緒非常低落,班主任解可以在課下與其進行交流,了解到學生情緒變化的具體原因,在此基礎上,在引導學生向著事物的積極面進行思考,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使其情緒恢復穩(wěn)定。
第二,將班級管理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班級管理工作是班主任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場所。班主任在處理班級日常工作,構建和諧班集體的過程中,可以將一部分事情交給學生,一方面能夠鍛煉學生的各項能力,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營造一個積極和諧的班級氣氛。讓學生參與到班級日常管理工作中來,給學生營造出一種“我是班級小主人”的感覺,教師再加以適當?shù)囊龑?,讓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形成“主人翁”的意識,能夠主動幫助同學,團結友愛,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和諧的班級氛圍。在此過程中,班主任的關注點不應該僅僅只局限在學生的表現(xiàn),也應該借此機會對學生作出進一步的觀察了解,掌握學生的性格特征和思想動態(tài),這是班主任進行心理將康教育滲透工作的重要依據(jù)。例如,學生在小組值日中出現(xiàn)了矛盾,班主任不應該第一時間給予批評,而是應該先向學生了解到矛盾產生的具體原因,在幫助學生進行調解,在此過程中發(fā)揮心理健康導向作用,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問題進行反思并及時加以改正,促進其心理健康成長。
第三,建立班級心理“樹洞”。在成長的過程中,即便是小學生也會有一些屬于自己不愿意與別人說的“小秘密”,我們每個人都需要保留適當?shù)膫€人隱私空間,小學生也不例外。但是由許多心理問題就是由于學生對待心中的傷害不愿意或者不知道該怎樣與人訴說,長期積累下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并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自己處理這些問題,因此,班主任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可以在班級中為學生搭建一個傾訴心理問題的“樹洞”平臺,作為了解學生心理動態(tài)的一大途徑。比如,教師可以定期每周在班級中舉行一個“填滿樹洞”的活動,由班主任用彩色紙做成一個樹洞形狀的小箱子,然后再給學生每人發(fā)一張彩色小卡片,告訴學生,大家可以將這一周所遇到的開心的或者不開心的事情寫在小卡片上,然后丟進樹洞中,由班主任代為保管,班主任也會對遇到問題的學生進行一一恢復。又比如,班主任可以在班級中建一個大家匿名的“秘密小基地”,學生可以將自己心中的小秘密或心中的問題寫下來,并標注想告訴的班主任、老師或同學放到“秘密小基地”,然后有收到秘密的班主任、老師進行逐個的反應或回復,為學生提供成長建議。通過這樣的方式,教師可以較為詳細地直接或間接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通過“樹洞”平臺給學生提供專業(yè)建議,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
總而言之,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充分融入到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已經(jīng)成為當前教育工作中的一大熱點話題。這對小學班主任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班主任在日常教學管理過程中,要積極地了解當前的教育環(huán)境,通過不斷吸收新的教育理念,及時革新原有的教學管理方法,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滲透到日常的教學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意增加與學生接觸,了解學生心理動態(tài)的機會,將班級日常管理工作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機結合,建立適當?shù)钠脚_以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劉琳.小學班主任實施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新課程,2021(3):224.
[2]牟銀娟.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甘肅教育,2021(4):58-59.
[3]劉小泉.淺談小學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滲透[J].學周刊,2021(19):173-174.
[4]張文雅.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研究[J].家長(上旬刊),2020(3):74-76.
[5]駱艷.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學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J].數(shù)碼設計,2020(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