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寶席
“無痕德育”即讓學生在一定情境的感染下,在藝術(shù)氛圍的熏陶下,在榜樣力量的感召下,在外在事物的觸動下,在自身生活的體驗中,在與同伴的交流中,不知不覺地受到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
為了方便和學生聯(lián)系、溝通與交流,我組建了一個班級QQ交流群,并讓幾位班干部擔任了群管理員。起初,同學們之間有什么問題、難題、學習心得、不清楚的作業(yè)等等,都在群里探討、交流,同學們也都能自覺遵守群規(guī),群交流活動也很正常,我也很放心。
一個周二下午課外活動結(jié)束后,班長匆忙地來到辦公室對我說道:“班主任,您看看咱班同學昨天晚上的聊天記錄吧!”還沒等我問怎么回事,她就跑開了。
我忙打開班級QQ群,昨晚的聊天記錄中有一條信息這樣寫道:海報:本周五下午6:30,蔣正坤和潘家磊將于操場西南角、男廁所后墻處進行決戰(zhàn),歡迎大家前去圍觀。這條信息下面還有不少同學發(fā)的撒花、鼓掌和豎大拇指的表情,也有的同學發(fā)了些驚恐、流汗、生氣的表情??吹竭@些信息,我氣不打一處來,因為蔣正坤和潘家磊兩位同學都是從鄉(xiāng)鎮(zhèn)農(nóng)村學校轉(zhuǎn)來的學生,到實驗學校來上學很不容易,成績都還不錯,也沒有與人打架的“前科”,怎么會突然約戰(zhàn)呢?
下午放學后我把潘家磊叫到了辦公室,生氣地說道:“我看了昨天晚上咱班QQ群里的聊天記錄!”
“老師,您都看到什么啦?!”他緊張地問。
“有同學說本周五下午你要與人決斗,不知這個信息是不是真的?”我盯著潘家磊的眼睛問道。
“哎,我根本就不想決斗什么的,都怪蔣正坤,非說要和我約戰(zhàn),與我做個了結(jié),我也是沒辦法。”潘家磊抱怨、懊惱地說。
“看上去你好像很委屈和苦惱,老師相信你肯定不會也不愿意與人打架的,對吧?你要是非要和蔣正坤約戰(zhàn)不可,可以告訴我到底是因為什么?為了什么嗎?”我控制著自己的情緒,放緩了語調(diào)探問道。
沉默了一會后,潘家磊才不情愿地告訴我:“老師,您不知道,由于您在群里,同學們是不敢在群里亂說話的,為了躲避您的監(jiān)管,班級還建了一個群,我也加入了,蔣正坤也在那個群里。雖然這個群人數(shù)不多,但很活躍,同學們想說什么就說什么,都很自由、隨便。前幾天,在那個群里聊天時,我和蔣正坤發(fā)生了口角,沒想到他就在那個群里向我約架,幾個男生也跟著起哄,激將著我們倆一決高低??蓻]想到,有人又把這件事發(fā)到了這個群里。況且,最近學校里很流行約架,也就是同學發(fā)生矛盾或沖突后喜歡在QQ群里約架,由全班同學作見證,然后矛盾雙方就按約定的時間和地點進行‘格斗”。
“那你答應(yīng)蔣正坤了?”我問道。
“其他同學都知道了,誰不去誰就是孬種,會被同學們嘲笑和看不起的!”潘家磊為自己辯解道。
“那好吧,老師不攔你們,不過,我建議你在做任何一個決定前都要權(quán)衡利弊,設(shè)想一下最壞的結(jié)果,而不要意氣用事。比如這次約架,你為了一時的面子如期赴約,暫時勉強保住了你所謂的尊嚴,但如果你去了,結(jié)果被蔣正坤打得狼狽不堪,這不僅會使你丟了更大的面子,而且會帶來更壞的結(jié)果。如果你把蔣正坤打出個好歹,后果很嚴重,望你三思而后行?!蔽姨嵝训?。
“我們已經(jīng)說好了,無論誰把誰打得多么嚴重,都不找后賬,責任自負?!彼孕诺亟忉尩馈?/p>
“那你們想得也太簡單了點。”我把他拉到電腦前,搜索網(wǎng)頁,輸入了“校園斗毆”關(guān)鍵詞,一大堆學生斗毆的惡性案件一應(yīng)而出。潘家磊看后很是驚訝,但還是不服氣,嘀咕道:“我們不會那么嚴重的……”
可明顯,話語已沒有開始的倔強與堅定。我告訴他,任何事情只要未發(fā)生,都是有辦法避免的,都是可以改變結(jié)果的。
潘家磊眼睛眨巴眨巴地看著辦公室外面,好似陷入了沉思。過了一會兒,他緩緩走出了辦公室。
周四下午放學后,潘家磊告訴我:“班主任,明天的約戰(zhàn)取消了?!?/p>
他看了看我,接著說:“昨天晚上,我去了蔣正坤住的學生公寓,我們談了一個多小時。我首先向他承認了那天在群里聊天時,我說的一些話有些過激,請求他原諒。蔣正坤也檢討了自己,向我道了歉。他還說,我們之間也沒有根本的利害沖突,不能讓他人看了笑話。今天中午放學時,蔣正坤還問我午自習時的數(shù)學作業(yè)呢,我們和好了,周五的約戰(zhàn)就自然取消了唄?!迸思依诓粺o得意地說道。
“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這么看來,是你主動化解了矛盾,平息了戰(zhàn)火,老師為你點贊,可你們怎么向同學們解釋呢?”
“那還不容易,我們在群里互相道歉,并宣布我們倆是好兄弟,好兄弟之間怎么可以打架呢?同學之間不能為了所謂的面子做出后悔的事情……”潘家磊樂滋滋地說著,我欣慰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一場“約戰(zhàn)”風波就這樣平息了……
在處理這起學生的“約戰(zhàn)”風波事件中,我并沒有把兩位“約戰(zhàn)”者叫到辦公室進行訓斥懲罰,也沒追究在Q群發(fā)“海報”同學的責任,更沒在班上大動肝火,而是采取了一種軟處理的方式,循循善誘,因勢利導,讓學生在老師潛移默化的啟發(fā)、引導下,區(qū)別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是,什么是非;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從而暗示他們自己去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化解他們之間的矛盾,提高了他們判別是非的能力,達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的,收到良好效果,此所謂“無痕德育”的魅力。
“無痕德育”即讓學生在一定情境的感染下,在藝術(shù)氛圍的熏陶下,在榜樣力量的感召下,在外在事物的觸動下,在自身生活的體驗中,在與同伴的交流中,不知不覺地受到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它要求教師走下師道尊嚴的圣壇,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盡可能隱蔽教育意圖,設(shè)計一些具體的、能觸動學生心靈的情境,讓沖突與合作、矛盾與協(xié)調(diào)、批判與吸收并存,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在矛盾沖突中積極探究和感悟,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促進道德認識的提高,以實現(xiàn)教育目的。道德教育必須通過受教育者的內(nèi)心轉(zhuǎn)化,而非教育者苦口婆心的說教才能達到實效。無痕德育要求教師沒有布道的口若懸河,沒有訓導的正襟危坐,不是簡單、生硬或者擺出尊者的架子來壓服學生,而是以教學藝術(shù)、民主的教學精神幫助、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問題,排除認識障礙,在無痕的意境中把一切變得和諧,在無痕的影響中,把一切塑造得妥帖、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