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
(菏澤市牡丹人民醫(yī)院影像科 山東 菏澤 274000)
急性肺栓塞屬于呼吸功能障礙以及肺循環(huán)障礙為主要病理生理特征的疾病,誘因為肺動脈和分支受到右心、靜脈系統(tǒng)血栓阻塞,主要表現(xiàn)為胸悶、胸痛、咳嗽、發(fā)紺,甚至是休克,為此具有較高的病死率,早期確診對疾病的診療等具有重要性[1]。臨床中普遍認為在診斷急性肺栓塞中肺動脈造影為金標準,但是由于具有創(chuàng)傷性,需要較高的操作技術和設備,廣泛應用存在局限性[2]。伴隨著多層螺旋CT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其檢驗技術的優(yōu)越性已然成為臨床中非常重要的檢查方法,被廣泛應用至診斷各種疾病中,但是在診斷急性肺栓塞中的相關研究較少,基于此本次將該項技術運用至診斷急性肺栓塞疾病中,并深入剖析其診斷的有效性,旨在為日后工作中積累更加豐富的診斷經(jīng)驗,能夠更好地為該類患者服務,相關材料如下。
選取2020年1月—12月我院收診的8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52例,年齡25~72歲,平均年齡(47.23±5.12)歲。所有患者均行X線胸片、多層螺旋CT檢查。
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符合《肺血栓塞癥診治與預防指南》[3]中有關急性肺栓塞診斷標準;(2)所有急性肺栓塞患突然胸悶、胸痛、咳嗽、咯血;(3)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女性;(2)在近期已經(jīng)接受過相關抗凝治療者;(3)存在較為嚴重的肺動脈高壓患者;(4)急性肺栓塞患者臨床資料不全患者;(5)存在實質性臟器功能障礙患者;(6)放棄治療者;(7)不配合者;(8)中途退出者。
1.2.1 X線胸片 采用數(shù)字化X光機(Toshiba 800),將電流調整至60~80 mA,電壓調整至80~120 kV,選擇合適的體位進行拍攝,選取側位片或者斜位片。
1.2.2 多層螺旋CT 儀器:由美國GE公司生產(chǎn),型號:Light Speed型64層螺旋CT行斷層掃描,指導受檢者將體位調整至仰臥位,電流調整至350 mA,電壓調整至150 kV,螺距0.8 s,層厚設定為7.5 mm,矩陣為7.7 mm,間距為7.5 mm,將窗寬調整至160~200 HU。通過掃描獲取患者詳細的病變信息,在根據(jù)具體情況隨時調整掃描參數(shù),直至獲取滿意的多層螺旋CT圖像,以此來提升檢驗的準確性。
由兩名經(jīng)驗豐富的影像學醫(yī)師對所有獲取的圖像進行分析和診斷,當結果出現(xiàn)分歧后,應再次分析原始圖像,共同討論后結果一致,方能進行判定。
X線胸片:當圖像出現(xiàn)楔形陰影,多發(fā)陰影,且沿肺葉分布,即初步可判定為急性肺栓塞。
多層螺旋CT:圖像陰影發(fā)生血管斷裂、軌道象,腹壁性缺損或者偏心性缺損。
對X線胸片以及多層螺旋CT在檢出急性肺栓塞的數(shù)量進行統(tǒng)計,并通過血氣分析、臨床各項檢查進一步確診,進而提升急性肺栓塞的檢出率。
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經(jīng)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經(jīng)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多層螺旋CT診斷急性肺栓塞的檢出率95.12%遠遠高于X線胸片的71.9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比較不同檢查方式檢出率
急性肺栓塞是常見危重疾病之一,具有較高的病死率。近幾年肺栓塞的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年上升且年輕化趨勢,臨床表現(xiàn)為呼吸困難、胸悶痛、咯血等,嚴重的甚至引發(fā)休克,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肺栓塞的發(fā)生與腫瘤發(fā)生后造成的血管壁損傷,導致腫瘤細胞促凝因子釋放增加;創(chuàng)傷和手術會損傷筋脈壁,導致血液處于與高凝狀態(tài)。機體感染造成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炎性因子大量釋放,血流受到影響,導致肺栓塞發(fā)生。對該病進行盡早診療,可降低肺栓塞病死率,對預后效果進行改善。由于肺栓塞起病較為隱匿,臨床的誤診率高,因此,對疑似患者進行及時準確的臨床診斷,可有效降低誤診率,并及時制定診療方案,對改善患者預后等具有積極的意義[4-5]。
目前通過放射影像學技術可以對病情進行初步的診斷,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放射影像學技術的種類多,選擇準確性高、快速的診斷方案,可最大程度上縮短診斷用時,為患者爭取寶貴的救治時間。在影像學起步階段,X線、心電圖、血管造影等作為診斷急性肺栓塞的常用輔助方法,其中肺動脈造影被公認為肺栓塞疾病診斷的金標準,但是肺動脈造影的費用較高,且為創(chuàng)傷性檢查方法,風險也較高[6]。X線胸部平片檢查只對比較典型的臨床病例具有提示作用,其診斷的敏感度較低。心電圖檢查由于部分患者不會因栓塞而發(fā)生心電異常,因此采用心電檢查進行診斷,特異性較低。一旦病情急速進展,會耽誤最佳的救治時機,患者的生命健康得不到保障。
隨著醫(yī)療技術的不斷提高,螺旋CT在臨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已經(jīng)成為基層醫(yī)院檢查的影像手段之一,多層螺旋CT具有更高的清晰度、空間分辨率,為此采集的圖像更加清晰;具有的重建技術層厚厚度可最低調整為0.5 mm,并有效降低血管內(nèi)部容積效應,故對于遠端分支小血管栓塞而言,清晰度更高,顯示情況更加[7];是具有極快的掃描速度,可充分利用心電門控技術,避免和預防靠近大血管、心臟等波動后產(chǎn)生的偽影;掃描時間短,而急性肺栓塞患者多數(shù)存在呼吸困難、咳嗽以及胸悶等癥狀,為此患者不需要長時間憋氣,多層螺旋CT就能夠快速掃描,在短時間內(nèi)迅速采集數(shù)據(jù),進而減少患者因被迫呼吸后呼吸導致的偽影;重建技術,通過對采集后的數(shù)據(jù)行多種方式重建,讓患者的圖像可以從多個角度觀察病灶特點,故非常有利于微小栓子的發(fā)現(xiàn)[8];無侵入性操作,操作方法簡單,患者的依從性較好;在掃描中可以根據(jù)具體病灶的情況,隨時調整掃描參數(shù),可提升掃描清晰度,為此可提升診斷準確性。為此在實際檢查中,對疑似急性肺栓塞患者的診斷中可采用多層螺旋CT進行檢查,為提升臨床診斷準確性、減少漏診和誤診的情況發(fā)生,應結合患者的心電監(jiān)測結果、血氣分析,方能為患者提供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有助于及時控制病情、保障其生命健康[9-10]。通過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多層螺旋CT共檢出78例(95.12%)急性肺栓塞患者,遠遠高于X線胸片的59例(71.95%),比較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該結果與其他研究結果基本一致[11]。進一步分析螺旋CT檢查可以從任意角度,切換方位對患者的肺血管病變部位的形態(tài)和解剖結構進行重建;在經(jīng)過造影劑的充盈后,肺動脈的主干血管以及分支血管的三維結構能夠在MIP模式下,通過對方位和層厚的調整充分顯示病變部位[12]。
綜上所述,急性肺栓塞采用多層螺旋CT診斷結果準確性高,且能夠為后續(xù)針對性治療提供準確的參考,對控制病情、改善預后具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