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運雄
(東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影像科 廣東 東莞 523326)
宮頸癌目前已經(jīng)成為了威脅女性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調(diào)查表明,全球每年增加患宮頸癌的患者已經(jīng)超過了50萬人,約25萬人死于宮頸癌,在美國,宮頸癌患者總體5年生存率約為70%,而早期宮頸癌5年生存率約為90%,所以早期的治療對挽救患者的生命十分重要[1]。在治療的過程中通過對患者進行術前臨床分期可以為患者的治療提供很大的幫助,能夠較準確地檢測出患者的患病部位、病情以及遠處淋巴結轉移等情況[2]。此次研究將我院接受治療的浸潤性宮頸癌患者的CT和MRI檢查結果進行探討和分析,總結如下。
選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來我院接受治療的浸潤性宮頸癌患者100例,患者年齡25~73歲,平均年齡(45.6±7.2)歲,患者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陰道出血、疼痛、有大量分泌物等癥狀。納入標準:回顧性分析CT和MRI診斷宮頸癌的患者,經(jīng)手術治療,術后病理證實為浸潤性宮頸癌,肝腎功能正常。排除標準:同時患有其他惡性腫瘤疾病者。
參與研究的患者均進行多層螺旋CT和MRI進行檢查。
CT檢查:CT機選取的是GE LightSpeed VCT 64排螺旋CT機和東芝Aqilon16排螺旋CT機,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掃描,然后再進行增強掃描。在掃描前要告知患者憋尿直到充盈膀胱為止,掃描范圍是腎上極到坐骨下緣之間的位置,掃描層厚為0.625 mm及0.5 mm,螺距為1.2,使用碘佛醇的濃度為350 mg/mL,靜脈輸入,注入的速率為3~4 mL/s,按照患者身體情況的不同,造影劑使用的劑量為60~100 mL,矩陣512×512,監(jiān)測腹主動脈CT值至170~180 HU后再對患者進行掃描,等到65 s后結束實質(zhì)期掃描。延遲180 s,對患者的盆腔圖像進行觀察。重點研究患者的宮頸腫物的位置、體積、形狀、對附近臟器造成的影響,存不存在腎積水以及出現(xiàn)腎積水的嚴重程度等[3]。
MRI檢查:通過GE1.5T磁共振掃描儀和西門子1.5T磁共振掃描儀對患者進行掃描,對患者的靜脈輸入Gd-DTPA 15~20 mL,然后對其冠狀位、矢狀位、軸位進行掃描,厚度為3 mm,矢狀面脂肪抑制:T2WI選擇TR 38 040 ms,TE 102 ms;TSE:T1WI選擇 TR為2 890 ms,TE使用106 ms;SE:T1WI選擇TR為387 ms,TE 16 ms,掃描的斜橫斷面:T2WI選擇TR 4 890 ms以及TE 85 ms[4]。
以手術病理分期作為臨床觀察指標,對比術前行CT和MRI檢查后的分期診斷符合率,基于手術病理學理論,對比陰道和子宮受CT和MRI檢查的影響程度,明確這兩種影像學檢查方式在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方面存在的差異。
采用SPSS 21.0軟件對研究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計數(shù)資料的表示方法為率(%),采用χ2檢驗,當P<0.05表示數(shù)據(jù)具有顯著性差異。
所有患者經(jīng)病理驗證發(fā)現(xiàn),≤ⅠB1期、ⅠB2-ⅡA期、≥ⅡB期患者分別有39例、48例和13例,其CT診斷分期符合率為61.53%、81.25%和100%,MRI診斷分期符合率為92.30%、83.33%和92.30%。CT和MRI檢查對≤ⅠB1期的診斷符合率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對ⅠB2、ⅡA期的診斷符合率及≥ⅡB期的診斷符合率之間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表1 浸潤性宮頸癌行CT和MRI檢查分期診斷情況[n(%)]
術后行病理學驗證發(fā)現(xiàn),所有患者分為陰道浸潤陽性、子宮體侵犯陽性和盆腔淋巴結轉移陽性三種情況,分別有41例、22例和32例,見表2。
表2 術前CT和MRI檢查結果及術后病理學驗證結果(例)
手術前MRI診斷浸潤性宮頸癌患者各征象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度均顯著高于手術前CT的診斷結果,見表3。
表3 CT和MRI對浸潤性宮頸癌診斷準確度、靈敏度、特異度情況(%)
宮頸癌如今已經(jīng)成為了嚴重影響女性生命健康的惡性腫瘤,并且晚期宮頸癌還沒有很好的治療方式,因此重點在于早期防治。在臨床治療中發(fā)現(xiàn)宮頸癌的治療效果、患者病死率與診斷和治療方式有著密切的關系,而治療方式的選取與患者的臨床分期有著很大的關系。在治療中通常使用FIGO分期,根據(jù)患者的陰道和宮頸等受侵犯的情況進行診斷,通過CT、MRI等進行輔助診斷[5]。根據(jù)本次的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將患者的術后病理分期結果作為依據(jù),表明了MRI對ⅠB1期及以下(腫瘤體積不超過4 cm)病變的診斷效果比CT檢查效果好[6]。這是由于和CT比起來,MRI對腫瘤的大小、位置的檢查效果更好,在T2WI序列上宮頸癌的表現(xiàn)不具有明顯的信號特點,但是在患者的子宮肌層以及陰道壁都有較為明顯的信號差別,很好區(qū)別;但是在CT圖像上的密度差別顯示不是很明顯,很難對腫瘤的大小及范圍進行檢測,也就是說MRI的分辨率比CT好。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通過CT與MRI對ⅠB2-ⅡA期診斷所得到的效果并沒有區(qū)別(P>0.05)。根據(jù)本次研究取得的數(shù)據(jù)來看,在浸潤性宮頸癌整體術前診斷的效果,通過MRI取得的診斷效果明顯優(yōu)于CT。
浸潤性宮頸癌需要分析判斷陰道有無受到侵犯、子宮體有無受到侵犯、局部淋巴結有無發(fā)生轉移等,其中陰道浸潤以及宮旁侵犯與宮頸癌分期有著十分密切的聯(lián)系。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表明MRI掃描對陰道浸潤情況的判斷明顯比CT掃描高,而且準確率、掃描效果都比CT掃描高。本次研究成果表明CT對子宮體侵犯情況有著很好的檢測效果、正確率顯然比MRI高,這種情況和MRI圖像上子宮體受子宮肌壁間肌瘤的干擾有著密切的關系。除此之外,CT掃描的過程中如果淋巴結直徑超過1cm就基本認定為異常,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與CT比起來MRI對盆腔淋巴結轉移所取得的診斷效果、正確率更高。
以上表明,術前MRI與CT在浸潤性宮頸癌整體術前分期診斷比起來準確率更高;MRI所取得的診斷效果明顯優(yōu)于CT,但是在檢測患者的子宮體侵犯以及盆腔淋巴結轉移等方面的診斷效果明顯不如CT。因此在臨床診斷中應當根據(jù)實際的情況選擇合理的掃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