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現(xiàn)代化推進了教育改革進程。小學階段作為啟蒙教育階段,要充分響應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尋求語文學科的教學創(chuàng)新,使語文學科成為打開學生認知世界的窗口。要想全面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需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本文對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創(chuàng)新進行了解讀。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創(chuàng)新解讀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02-0020-02
引? 言
小學語文學科是學生認識世界的窗口。通過語文學科的學習,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新鮮事物,并為其他學科的學習奠定基礎,因此小學語文有效教學模式的構建十分迫切。為避免語文教學模式的僵化發(fā)展,教師應以創(chuàng)新為核心,尋求有效教學新模式。
一、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內涵及意義的創(chuàng)新解讀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階段的教學既要實現(xiàn)教育的“松綁”、學生的“減負”,也要保證良好的教育質量。這就對從事一線教學工作的教師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一)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內涵
有效教學,顧名思義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保持高質量,并能夠看到學生的明顯進步。作為一項重要的量化指標,有效教學對教學質量評價具有重要價值,也是目前教育環(huán)境中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關注的焦點。對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內涵的創(chuàng)新解讀,需要結合現(xiàn)代教育環(huán)境的新要求及對教師的全新規(guī)范。而要想實現(xiàn)有效教學,教師則要從教學的全過程著手,明確各教學階段的目標與方向,真正將有效教學作為核心教學目標,尋求不同環(huán)節(jié)之間的共通點,以尋求方法革新的方式來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1]。
(二)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意義
當前,教學有效性的問題已經成為擺在廣大小學語文教師面前的難題。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制約與禁錮,部分教師教育思想落后,執(zhí)行效果不夠理想,使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遲遲得不到改善,有效教學模式也因找不到側重點而失去原有的價值。由此可以看出,教師教育思想的創(chuàng)新性不足,對有效教學的認知與理解能力有限,就很難在教學的全過程中進行創(chuàng)新,更無法在多元要素的支撐下搭建有效教學的基本框架。
但不可否認,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具體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有效教學突破了傳統(tǒng)小學語文固化觀念的瓶頸,能夠影響教學全過程,避免教學“機械化”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另一方面,有效教學可以充分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為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保障,開闊學生的眼界,使其自主探索與認識新世界[2]。
二、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具體詮釋與創(chuàng)新策略
(一)立足文本,實現(xiàn)教學資源深度開發(fā)
這里提到的文本指的是教科書。雖然很多教育工作者認為小學語文教材內容相對單一,但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小學語文教材內容實則最為豐富,但需要教師深度開發(fā)內在資源和外在資源。內在資源主要是指書本中的文字、圖片等,而外在資源則是圍繞小學教材的各單元內容的一種信息延伸過程。要想完成對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的具體詮釋,教師需要立足文本,對文本內容進行反復解讀,從而整理出有用的教學資源,進而以輻射、引導、導入等多元化方式,豐富現(xiàn)有文本的內在資源。教師要吃透文本,而不是淺顯地依照教學工具去開展教學,要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從而在與學生的思想交流和碰撞中擦出火花。
以《富饒的西沙群島》為例,在教學的前期階段,教師要吃透文本,并運用自身對信息資源的整合能力,制作有利于小學語文教學的多媒體課件,其中,主要內容應包括西沙群島的所處位置及圖片信息等,為學生呈現(xiàn)立體化的教學資源。在課堂教學中,在學生閱讀完課文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感受作者的想法及對西沙群島的熱愛之情,并通過資源的展示,將學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其與作者有相同的體會、相同的感受,從而培養(yǎng)其民族精神和愛國品質。相較于單一的拓寬知識面,從文本中深度挖掘資源,更能夠展現(xiàn)出有效教學的實踐價值[3]。
(二)優(yōu)化教學環(huán)節(jié),調動學生積極性
小學生想象力豐富,天馬行空,對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與渴求度較高。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則需要注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緊密性及教學內容的趣味性[4]。
以《詹天佑》一課教學為例,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通過設問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結合語文內容,將生字、生詞作為問題的導火線,賦予問題更多的內容。當然,在完成“設疑”之后,教師還可以采用多種引趣、汲取的方式,如故事素材、懸念素材等,在加深學生認知的基礎之上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堂教學中,在小學生對文本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師可以設置不同層次的任務,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其在組內分析文章的主旨及作者想要傳遞的內容,點燃導火索。在課堂教學的收尾階段,教師可以將課堂的交流與溝通成果進行比較,以比一比的方式來檢驗學生對字詞的掌握,同時調動學生學習小學語文的積極性。
(三)組織多樣化教學手段,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
在傳統(tǒng)模式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方法單一,教師通常是以“一刀切”“灌輸式”的方式來傳授給學生知識,創(chuàng)新性無從談起。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必須組織多樣化教學手段。
首先,教師應引導和鼓勵學生去“思考”“提問”。思考能夠拓展學生思維的寬度,而提問能夠保證學生知識面的寬度。勤思多問的核心是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深層次理解。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應加以引導,教授給學生思維方法,將問、學、思有效融合,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其次,教師應倡導合作學習模式。語文學習其實是學生開闊眼界的過程。在該過程中,學生會遇到很多問題,單單憑借自己的力量很難有效完成,而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將個體力量最大化。在小組合作學習中,教師適當?shù)攸c撥與引導即可。
最后,教師應引導學生學習,釋放學生個性。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學生應在相互協(xié)作中尋求學習效率的全面提升??傊?,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教學才能被稱為有效教學[5]。
(四)開展多元化評價,體現(xiàn)學生價值
教學評價的核心是讓學生感受到自我價值,在肯定、鼓勵中提高學習能力。有效教學離不開多元化評價,而評價的方式多種多樣。
其一,口頭語言評價。對于教學活動中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教師要通過語言表揚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評價,肯定學生參與學習的過程表現(xiàn),使其樹立自信。當然,教師也需要不斷去學習新的評價用語,以詼諧幽默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從而使用獨特的評價語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評價感受。
其二,口頭語評價與體態(tài)語評價相融合。教師可以適當?shù)赝ㄟ^肢體動作來傳遞評價情感,在親切的交流和互動中實現(xiàn)情感的融合與傳遞,為構建有效課堂提供保障。
其三,嘗試采用實物評價的方式。比如,在完成教學之后,教師可以贈予表現(xiàn)好的學生一片樹葉、一粒種子、一樣教具等。這些都能夠帶來正向激勵作用。
結? 語
綜上所述,當前,有效教學已經成為教師不得不關注的一個問題。小學階段,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所以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及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有效教學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李曉磊.立足課堂追求有效: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分析[J].考試周刊,2018(19):52.
傅燕珠.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01):63.
戎晨.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8(01):89.
毛成龍.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考試周刊,2018(07):51.
吳云霞.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教學創(chuàng)新策略探究[J].吉林教育,2014(35):19.
作者簡介:陳曉露(1983.6-),男,福建廈門人, 一級教師,廈門市優(yōu)秀少先隊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