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收錄的文言文篇數(shù),較以前的人教版大大增多。如果我們能在文言文講授過程中,以學過的文言文為例子,引領(lǐng)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讓學生做到課內(nèi)得法,進而做到課外活用,那么,小學生的文言文水平的提高,必定指日可待。
關(guān)鍵詞:小學生;文言文;閱讀方法
古人云: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我們?nèi)粘5慕虒W工作中,看到多數(shù)學生比較喜歡讀書,這足以讓我們倍感欣慰了?!案褂性姇鴼庾匀A”,讀書的益處自不必多說。但我們又不難發(fā)現(xiàn),有不少的學生,只喜歡讀那些淺顯易懂、情節(jié)生動的書,而對那些經(jīng)歲月考驗、被人們廣為推崇的古典名著,卻常常束之高擱、敬而遠之。究其這其中的原因,我想主要是因為小學生的文言文基礎較差,對古文基礎知識積累較少,因此,在讀古典名著時,難免會感覺十分吃力。
魯迅先生說過:“讀書就像蜜蜂采蜜一樣,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有限。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才能釀出蜜來?!睂W生只愿意讀科普類或兒童文學類的書籍,忽視對古典名著的涉獵,勢必導致“營養(yǎng)不良”。面對這樣的情況,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有責任幫助學生奠定文言文基礎,讓他們能輕松閱讀古典名著,讀懂并喜歡去讀古典名著。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收錄的文言文篇數(shù),較以前的人教版大大增多。從三年級上冊的《司馬光》,到六年級下冊的《文言文兩則》——《學弈》《兩小兒辯日》,共計十余篇。這些小古文均比較淺顯,故事主題鮮明,情節(jié)通俗易懂。如果我們能在文言文講授過程中,以學過的文言文為例子,引領(lǐng)學生掌握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讓學生做到課內(nèi)得法,進而做到課外活用,那么,小學生的文言文水平的提高,必定指日可待。
我在教學文言文的過程中,總結(jié)出了文言文閱讀的“五步法”:
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是基礎
我們所說的“讀”,不單單指將古文讀對、讀通、讀順,還要求讀出節(jié)奏,進而讀出應有的感情。在教授教材上所選編的文言文時,我們首先應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解決文中的生字新詞,做到讀正確。認真指導學生將古文讀通讀順的過程,也是培養(yǎng)學生使用工具書的過程,這一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將讓孩子們受益終身。接下來要求學生將古文讀出節(jié)奏,讀出感情。當孩子們字正腔圓、韻味十足地誦讀經(jīng)典時,相信他們一定會從中感受到古文的韻律美,甚至會沉醉其中。孩子們對文言文的喜愛,會在誦讀的過程中,得以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
二、好學深思,心知其義——“解”是過程
“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在文言文的學習過程中,對字、詞、句,乃至整篇的理解,將遍及整個學習過程。可以說,學習文言文,“讀”是基礎,“解”是過程。當孩子們將古文讀了韻味時,我們就應該引領(lǐng)他們,對古文加以理解了。
首先,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可以增加孩子們對文言文的理解。在學習《學弈》時,我就是先出示作者孟子資料,讓學生對作者及這篇古文的寫作背景先作了了解,然后鼓勵學生借助工具書或文章的注釋,突破難點字詞障礙,逐句理解文章大意。這時我們要告訴學生:譯文是理解古文的好工具,當我們讀古文讀不懂的時候,就可以看譯文。要想明白整句的意思,我們先要搞清楚句子中重點字詞的意思。
在理解古文的過程中,教師的幫助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可以通過圖片,幫助學生理解難點詞的意思,因為古代的一些事物,跟現(xiàn)代還是存在很大差別的。因此,必要時,作為教學引導者的我們,還是需要給學生提供更加清晰的指引,讓學生從根本上理解了字詞的意思,進而理解每句話的意思,最終讓學生理解了全文的意思。
三、多說嘴順,熟能生巧——“說”是重點
如何檢驗學生是否弄懂了古文的大意,最好的辦法,是讓孩子們多用自己的話說說文章大意。這樣,不僅可以檢驗學生對文言文的理解情況,還可以加深學生對古文的印象??此剖趾唵蔚恼f,卻要求學生說得有順序,說得有道理,說得符合原文大意……如果學生在說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我們要及時地給予幫助;對于學生說得不對的地方,也要及時加以指正。“說”的過程,是學生將所學古文知識轉(zhuǎn)化為自身需要的營養(yǎng)的過程,也是累積古文知識的過程,會為今后學生讀古典名著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鍥而不舍,矢志鉆研——“悟”是難點
將新學到的一篇古文用自己的話說出大意來,對于初學者而言,已著實不易了,但這卻并未達到學習文言文的最終目標。眾所周知,文言文是經(jīng)過歲月洗禮、內(nèi)涵豐富的經(jīng)典,能說出它的大意,僅僅是做了表面文章而已。這時,我們還要引領(lǐng)學生,就古文所敘述的內(nèi)容,進一步感悟其中所蘊含的道理,這樣才能將古文學習提升到更高的境界,讓學生真正做到學有所獲。
仍以《學弈》為例,學生僅僅理解了原文大意,學生的所得就十分有限了。如果能讓學生感悟到這篇短文的內(nèi)涵,即“學習要專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學生的學習才算到位,所獲就極為豐富了。
可見,“悟”出文言文所蘊含的道理,是學習古文的難點,如果學生未將古文的含義領(lǐng)悟正確,就無法品悟其中所蘊含的道理。因此,“悟”是難點。
五、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練”是關(guān)鍵
閱讀文言文,課內(nèi)要得法,課外要活用。我們還應鼓勵學生來結(jié)合已經(jīng)掌握的文言文學習方法,嘗試多閱讀小古文,才能使方法深植于學生內(nèi)心,讓學生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不少的文言文作品,是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積淀,諸如《鐵杵磨針》《長竿入城》《鄭人買履》等作品,都是學生加以拓展學習的優(yōu)秀作品。讓學生將課上所掌握的、較為得法的技能,實現(xiàn)課外活用,學生閱讀文言文的水平勢必得到提高。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毙W階段是學生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累積學習方法的關(guān)鍵時期,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加實用的文言文閱讀方法,為學生日后閱讀古典名著奠基,我們需要不改初心,繼續(xù)努力下去!
作者簡介:常玉強(1980.4.21-),男,漢,河北省邯鄲市涉縣索堡鎮(zhèn)桃城村,涉縣新北關(guān)小學,本科,中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
(涉縣新北關(guān)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