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要:現(xiàn)階段,生活化教學模式已經成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可以利用學生熟悉的事物引導學生學習、探究、分析課本內容。但從當前小學德道與法治課程開展的整體情況看,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關聯(lián)性并不高,歸結其原因是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限制導致的。因此,將生活化教學法在小學德道與法治教學中進一步應用是非常必要的?;诖?,本文將結合實際情況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生活化教學策略展開深入分析。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納入生活化素材,增強學生課程意識
小學生處于思維成長的初級階段,對事物的認識及內容的辨析能力不強。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抽象性及嚴謹程度高的課程,將課程內容結合實際生活,有利于讓課程內容變得更具體,便于學生理解、記憶。對此,在道德與法治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場景的融合,保證教學內容的多元化、生活化,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
例如,在學習《爸爸媽媽在我心中》課程內容時,為讓學生對父母的愛有深刻的理解,幫助學生形成感恩的心,在日常生活中利用自己的能力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教學活動在開展中,教師為學生播放一些關于父母與孩子相處的視頻,比如“小男孩吵著鬧著想吃零食,但媽媽并沒有給他買;小朋友想在動物園近距離地接觸動物,爸爸也沒有讓他過去”。針對以上兩個故事情節(jié),教師讓學生思考為什么父母沒有完成孩子的心愿,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討論內容。學生在討論過后會得出結論,不讓孩子吃零食的原因是零食中含有很多不健康的物質,孩子吃多了容易生病;不讓孩子近距離地接觸動物的原因是,擔心動物誤傷孩子。對此,學生也能認識到父母對孩子的關愛并非一味地縱容,父母對孩子的愛體現(xiàn)在多方面,所以在父母阻止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時候,都是為了孩子好。這些生活化的案例,能讓孩子理解父母的苦心。教師通過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能幫助學生更深刻地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也能讓學生在生活中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幫助父母減輕生活負擔。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優(yōu)化學生學習體驗
部分教師在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時,將對知識點的講解作為教學重點,在教學中缺乏實際案例的情況普遍存在,這種枯燥的教學氛圍容易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降低。為了能夠使得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氛圍變得更活躍,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中,教師需要為教學的開展制訂更為合理、全面的計劃,生活化情境的創(chuàng)設就是其一。教師需要把握教學核心,以書本中的重點內容為出發(fā)點,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將生活化情境引入到課堂,以生活元素為指引,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熱情討論、主動學習。
例如,在開展《當沖突發(fā)生》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立足教學核心,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將生活化元素注入教學過程,以學生生活中的矛盾激化、沖突升級等行為為案例,編排“電影”,教師就是“電影”的“導演”,學生就是“演員”,由于這是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很容易遇到的場景,因此學生的表演也不會受到太多因素的限制。通過“電影”的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可以加深學生對矛盾沖突的理解,也可以讓學生學會如何解決矛盾沖突。這樣的教學開展不僅可以擺脫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的乏味感,還可以將提升教學氛圍,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行為能力都可以得到提升。通過生活化案例的引入,能夠進一步解決知識教學不夠生動形象的問題,讓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學習變得更加容易。
三、動態(tài)追蹤評價,提升教學的合理性
教學評價直接影響到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育效果,生活化教學模式可以合理的應用生活化資源豐富課程內容,選擇與單元知識類似的生活化素材吸引學生的關注度,可以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學習教材內容,發(fā)現(xiàn)課程素材的背后含義,掌握每單元課程的學習任務,逐漸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教學工作需要圍繞學生的學習情況靈活設置教學內容,對課程內容展開動態(tài)追蹤,收集學生于課上的表現(xiàn)、隨堂測試、課后作業(yè)等方面的信息,分析學生階段學習情況,結合分析結果思考教學工作存在的不足之處。生活即教育是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核心所在,掌握教學模式的關鍵要素,結合教學期間收集的信息,分析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以學生能力培養(yǎng)與教學任務實現(xiàn)等多個層面設定標準,查看教學實施情況與教學目標間的差距,不斷調整教學方案提高教學水平,于學生能力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中,掌握學生不同時期的能力水平,合理地設置教學計劃,提高課程教學的合理性。
四、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豐富課堂學習形式
在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生活化也特別關鍵。只有真正實現(xiàn)了小學道德與法治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具有生活化特點,才能夠保證加強學生的生活基本技能和核心基本技能。利用這樣的教學方式,不斷引導和有效組織學生全面參與課堂過程及日常生活實踐,推進生活化教學工作。
例如,在開展學習關于完善自我健康成長的內容時,老師應該合理引導學生切實將教學活動實現(xiàn)生活化,真正讓學生高度關注日常生活實際,在日常生活實際中不斷實踐。同時從不斷實踐中有效總結經驗,讓學生將實踐環(huán)節(jié)和各類課本知識有機結合,積極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切實活躍學生的內心思維,在各類實踐過程中靈活運用課上所學的具體知識,加強學生的操作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水平。另外,老師和學生之間應該共同從課內方面和課外方面不斷收集各類教學素材,為后續(xù)理論教學工作提供更為豐富多樣的基礎內容,同時要高度關注實踐環(huán)節(jié),在不同的場景里面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各類理論知識,全面體驗和研究分析,真正讓生活素材合理融入課堂中,保證教學內容沒有脫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切實拓展學生本身的知識面,實現(xiàn)課堂由課內部分不斷延伸到課外部分,由現(xiàn)在環(huán)節(jié)不斷延伸到未來環(huán)節(jié),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感,與老師產生強烈良好的共鳴,合理促進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持續(xù)引導學生科學樹立人生觀。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小學道德和法治課程教學時,教師應該從多角度、全方位挖掘生活化元素,將生活化元素合理地穿插到教學中,形成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給學生提供一個更系統(tǒng)化地學習環(huán)境,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朱瓊芳.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策略[J].新課程,2020(48):192.
(霍邱縣城關鎮(zhèn)第一小學?安徽六安?237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