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玉祥 劉雨昕
摘要:本文分析了詞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情景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不同場景中的應用策略,并列舉出了一些可以輔助教學的工具。
關鍵詞:情境教學法;初中英語;詞匯教學
1.前言
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越來越意識到詞匯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在努力提高詞匯教學效率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脫離語境。而語境又恰好在詞匯教學中居于重要地位,因此以強調教學情境為顯著特點的情境教學法近年來成為教學實踐中的熱點。
2.情境教學法及其特點
情境教學法發(fā)端于英國,后來在中國被廣泛使用,目前還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李吉林認為,所謂情境教學法是“以生動的直觀與語言描繪相結合的手段,創(chuàng)設典型的場景,激起兒童熱烈的學習情緒,從而促其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一種教學模式”。(李吉林,1995:44)
情境教學法與別的教學方法相比具有真實性、關聯(lián)性、趣味性的特點。真實性是指情境教學法能夠將書本中那些抽象的概念還原為真實的情境,使學生在身臨其境的體驗中學習知識。關聯(lián)性是指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是與教學內容和學生生活存在深刻而直接的聯(lián)系的,這些教學情境不僅能夠滿足“教學活動”的要求,還能滿足對于“情感氛圍”的要求。趣味性是指一個好的情境既能充分調動學生有意識的心理活動,又能充分挖掘學生無意識的心理活動。情景教學將簡單的教與學融入到豐富多彩的真實情境中,使師生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學習,化抽象為直觀。教師甚至可以利用游戲、競賽等形式,設計一些有趣的活動,抓住初中生好奇心強的心理特點,優(yōu)化詞匯教學。
3.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在情境教學法的應用中,應當依據不同的授課階段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即不同教學階段應當使用不同的情境策略,同時也可以配合教輔工具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本節(jié)將做具體闡述并以實例佐證。
3.1分階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初步理解階段。人們普遍認為,詞匯教學中最關鍵的部分是對單詞的初步理解,所以學生對單詞的初步理解影響著他們以后對單詞的記憶。這一時期,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使用實體情境。實體情境是一種具有具體可感性的情境,自然界中的真實物體和教室里的真實物體都是真實的情景(白佳林,2019:227)。通過這些真實的情景,學生可以真切地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真實物體。這種教學方法適用于不熟悉名詞的教學。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九年級Unit5 What are the shirts made of ?這一單元的新單詞時,就可以創(chuàng)設一種實物情境。此單元主要學習的詞匯是構成物品的不同材質,因此教師可以找來不同材質制成的物品,如由木頭制成的筷子,銀的手鐲,純棉的衣物或由不銹鋼做成的杯子,這些東西的材質基本上是學生能夠輕松得知的,因此再施以英文教學時,學生就可以將這些描述材質的單詞和自己的常識一一對應,從而加深初次記憶的效果。
記憶鞏固階段。記憶鞏固階段是學生是否能將新單詞內化的關鍵期,因此這個階段的教學在整個詞匯教學中的地位也是不容小覷的,教師們可以嘗試使用想象情境,讓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通過想象重新排列,進而進行想象。比如在上完詞匯課的后一天,教師可以對先前所學的單詞進行一輪鞏固,還是以上文的教學材料為例,在學生已經學習完關于形容材質的單詞的表達后(如sliver,cotton,steel等詞),教師可以反向詢問學生這些材質還可以制作出哪些我們需要的物品,并引導學生進行有情境的想象,在這樣一種教學指令的指引下,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拓展思維。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學生也在進行想象的過程中進一步鞏固了詞匯,加深了詞匯的浮現(xiàn)率。
教學評估階段。情境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有所不同,因此其評價也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法,不能僅依靠聽寫來評判。事實上,教師想要衡量一個詞的掌握程度可以根據學生是否能靈活運用來判斷。因此,我們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適當情境,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比如在教授完人教版八年級下Unit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這一單元以后,如若教師想要對學生的新單詞掌握程度進行檢測,可以根據課文中所給出的故事,要求學生對故事的后續(xù)進行續(xù)寫,并要盡可能多地用到本單元新學的單詞,那么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就會不斷地在腦中思考這些新的單詞的用法和含義。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這樣的教學活動既可以使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同時教師也能對學生掌握新知的程度有一定的評估。
3.2合理利用教輔工具
全媒體工具。在過去,英語詞匯教學大多是基于教師的口語和學生的聽力。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老師和學生很快就厭倦了,課堂氣氛也較沉悶。實際上,在大多數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全媒體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它常以圖片或動畫的形式呈現(xiàn),為學生提供了許多生動逼真的視聽感受,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級Unit13 We are Trying to Save the Earth 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通過觀看有關于魚翅的英文影片來加深學生的直觀體驗,同時學生在英文字幕和生動動畫的對照中,也能夠更快地學習單詞。
實體物品工具。教師可以利用生活情境作為學生觀察和體驗的對象。語言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才有價值,因此教師要學會準確把握教學機會,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的課堂,讓學生沉浸其中。比如,關于人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8的教學,主題是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我認為在這里可以引入實物,構設情境,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帶領學生操練制作香蕉奶昔的過程。在制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增加一些英語講解,這樣能使同學們對一些名詞和動詞有直觀的印象。另一個好處在于,在此種情況下學生不需要通過分析單詞的音、形、義來理解單詞的意思,而是通過真實的場景來習得大量的單詞。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善于捕捉各種生活情境。
角色扮演工具。角色扮演就是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角色,通過肢體語言和口頭表達來詮釋一種狀態(tài)或過程,角色扮演最重要的特點是讓學生接觸到各種不同的情境,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語言材料進行聽、說的練習,將語言知識融入到場景中,從而達到提高語言能力的目的。例如在人教版七上Unit10的教學中,就可以選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來進行。此單元主要講述了在餐館點餐時產生的對話。因此,了解完基本的背景信息后,教師可以將班級同學分成多個小組,組內成員分別扮演服務員和顧客,創(chuàng)設模擬情境,模擬“點菜”的過程,學生也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做出適當的改變。這樣,學生會對課文中的角色產生親和力,進而忘記英語學習枯燥的一面,迅速進入角色,加深了他們的學習體驗。更重要的是,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有效地檢測學生對詞匯的使用程度,而且課堂中的主要角色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向學生轉變。
4.結語
情境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為他們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打下堅實的基礎。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應當是分階段地、辯證地進行著的,不同的教學階段有不同的應用策略,教師們也可以適當借助教輔工具來提升教學效果。教學中最重要的兩個因素就是教學環(huán)境和學生自身,這兩個因素密切相關,相互聯(lián)系。情境教學主張通過主觀與客觀因素的統(tǒng)一,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發(fā)展,寓教于樂。
參考文獻:
[1]白佳林.情境教學法在初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現(xiàn)代交際,2019(17):227-228.
[2]李吉林.運用情境教學發(fā)展兒童語言[J].中國教育學刊,1995(6):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