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智高
摘要: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物質(zhì)文明與精神文明必然要協(xié)同發(fā)展。對于正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不僅要進行文化知識教育,更要進行思想品德建設。感恩是一種良好品質(zhì),培養(yǎng)初中生感恩意識對于其思想及行為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分析了初中生感恩意識養(yǎng)成的基本問題,提出了幾點感恩教育的建議。
關鍵詞:初中生;感恩意識養(yǎng)成;問題
引言:
初中生在進入青春期后,自我意識逐漸膨脹,往往會將家長、老師的愛護視為理所應當,一味的索取且不知回報。產(chǎn)生這樣的錯誤想法很難避免,但必須及時糾正。促進學生感恩意識養(yǎng)成,教師、家長和社會均承擔著不同責任,但開展這項工作卻舉步維艱,主要受到了以下問題的影響。
1.阻礙初中生感恩意識養(yǎng)成的主要問題
1.1自我教育過程的忽視
由于受到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如今的初中生大多為獨生子女。每個家庭當中子女人數(shù)的減少,使得他們的父母為了不讓自己孩子受苦而努力地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然而優(yōu)越的生活條件卻使他們失去了自立能力,忽略了自我教育、自我成長。
1.2家庭教育方式的不當
如今,越來越多的家長對孩子過度溺愛,在家庭中始終將孩子擺在最中心的位置,使其產(chǎn)生了一種莫名的優(yōu)越感,認為自己理應受到這樣的寵愛,逐漸形成了錯誤思想。此外,家長集中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忽略品德素質(zhì)教育也是阻礙學生感恩意識形成的主要因素,甚至不愿積極配合教師的工作,感恩教育的開展遭遇重重難題。
1.3學校教育內(nèi)容、方式的失衡
不得不承認,在這個社會競爭激烈,學生學習壓力不斷增大的時代下,學校將絕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了文化課教育上,培養(yǎng)學生的感恩意識,被認為可有可無,即便會組織一些感恩教育活動,但對最終取得的效果不聞不問,忽略了感恩教育的重要性[1]。
2.促進初中生感恩意識養(yǎng)成的路徑
2.1充分發(fā)揮思想品德課的引領作用
感恩教育應成為一項常規(guī)性的活動,持續(xù)發(fā)力才能看到成果,僅僅依靠不定期的宣傳教育和活動,取得的效果是微乎其微的。思想品德課程應該作為感恩教育的主陣地,任課教師要肩負起主力任務,利用該課程在教學材料上的優(yōu)勢,挖掘感恩教育的題材,多在課上課下進行滲透,不斷強化初中生的感恩道德。學校應該把感恩道德培養(yǎng)列入思想品德課程教學的規(guī)劃里,把培養(yǎng)初中生感恩意識的重要目標當做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唯有如此,感恩教育才會具有生活氣息,才能通過學校教育在初中生的心中扎下堅實的根基。
通過調(diào)查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程的學習興趣偏低,甚至有很多學生都認為學習思想品德沒有用處。抱著這樣的態(tài)度,學生是無法在課堂中受到深刻的感恩教育的。面對這一現(xiàn)狀,教師要從自己的教學方法上反思,學生缺少興趣說明教學方法不夠吸引他們,如果感恩教育多以口頭勸導的方式進行,自然會令學生反感。教師要照顧到他們的需要,將感恩教育與實踐結合起來。如倡導學生陪父母參加一次有意義的活動,為父母設計一個生日或者節(jié)日禮物。教師要善于開發(fā)、總結發(fā)生在身邊的感恩事例對初中生進行感恩教育。在班級里,經(jīng)常有學生互幫互助、拾金不昧、團結合作等,教師應及時做好工作日記,對每位學生的在校表現(xiàn)進行記錄,并定期召開班會組織學生們討論,學生通過互相聽取不同的想法和意見來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品德是知、情、意、信、行共同作用的結果,培養(yǎng)初中生感恩道德,也應從這些角度入手,把培養(yǎng)初中生的感恩認知、感恩情感、感恩意志、感恩信念、感恩行為作為教師職責的重中之重。
在培養(yǎng)初中生感恩道德的過程中,要把弘揚民族精神、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感恩文化相結合。學??梢蚤_展感恩系列專題講座,使初中生認識到感恩的必要性,讓初中生感受到感恩是自己的責任,只有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才能為此不懈學習,為自我的發(fā)展奠定基礎[2]。
2.2積極突顯教師人格魅力影響
烏申斯基曾說過:“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應建筑在教師的人格基礎上?!庇纱丝梢钥闯?,教師的師德師風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學校里,老師是和學生接觸最多的人,在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行為之前,老師首先要做的就是糾正自己,在與學生不斷的溝通與交流中發(fā)現(xiàn)自身所存在的問題,或者制定出糾正自身問題的準則。在培養(yǎng)初中生感恩道德的活動中,老師要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素質(zhì),認真履行道德義務,以高尚的品格和深厚的人格魅力感知學生,以真實的行動、真誠的良知去感染學生,使學生能自覺主動地向老師學習,將感恩道德內(nèi)化為行動,并伴隨到日常生活當中,做一個心中有愛、善于感恩的人。
2.3大膽創(chuàng)新提升感恩意識途徑
學校作為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地方,應當積極探索一系列貼近生活實際、具有感染力、能觸動學生內(nèi)心的強化感恩意識的活動。具體的活動有助于學生獲得關于感恩的感性認識,并在道德情感的參與下,完成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轉化,增強初中生的感恩意識和責任意識,幫助他們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懷。首先可以有效利用校園廣播、標語欄、教室黑板報等地方,營造濃厚的校園感恩文化氛圍,讓初中生能隨時隨地學習感恩事跡。其次,開展感恩主題系列活動,讓感恩成為初中生慣有的行為習慣。如開展全員參與的感恩主題讀書會、征文比賽、演講比賽和辯論賽,開展針對具體事件或活動的感恩班會,編制感恩主題的小品、吟誦感恩經(jīng)典詩歌,每天收錄一小段感恩格言,主動幫助孤寡老人,參加志愿活動、義務勞動等[3]。
3.結語
提升初中生感恩意識是加強初中生感恩教育的重點所在。具備感恩意識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更是我們做人最基本的道德準則。感恩父母,他們給予我們生命;感恩老師,他們教給我們知識;感恩朋友,他們給過我們無盡的幫助;感恩社會,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和諧且穩(wěn)定的生活環(huán)境。初中生感恩意識的養(yǎng)成需要加強自身感恩文化知識的學習、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創(chuàng)新學校教育模式、規(guī)范社會教育環(huán)境,需要自我教育、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田新輝.淺談中學生感恩意識和行為的培養(yǎng)[J].赤子(上中旬),2014(13):97-98.
[2]袁小苑.淺談初中生感恩意識缺失與培養(yǎng)[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000(010):P.64-64.
[3]韋紅清.淺談培養(yǎng)初中學生的感恩意識[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5,000(0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