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友群 史曉習
畢業(yè)至今,我在農村中小學從教二十多年,城市初中從教兩年。豐富的從教歷程中,見到了諸如多動癥,狂躁癥,自閉癥,抑郁癥等多種多樣不同于常人的學生,在這里,我不談這些,只交流弱智兒童的教育問題。
在義務教育階段,弱智兒童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他們只是弱智,不是智障。他們具備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正常的行為運動能力。但是,他們記憶力低下,理解力低下,抽象思維力差,人際交往力差,適應力差,學習差。往往上初中了,只能認識簡單的常用漢字,難于寫出一段通順的話,識數,但稍微大數額的加減乘除就不會了,同學間人際關系處理能力較差,消極,自卑,多疑,甚至自暴自棄。這些弱智的學生往往或主動或被動成為一些違紀事件的主角。他們課堂上缺乏自控力,別的同學的一個挑逗的眼神,一個挑釁的手勢,都能讓他們產生肢體互動或者語言沖突,或者主動招惹其他同學,或者埋頭睡覺,而對老師出示的問題往往置若無睹。與家長深入交流,家長對自己的孩子的情況早已了解,不求他們學習上有多大成就,只要他們能正常成長就行。不求多學,只求無事。義務階段的弱智兒童,家長一般是不會送往特殊學校的,也不會輕易承認自己孩子的弱智。那么,對于教育者的老師,我們應該怎么去做好這些弱者兒童的教育呢?
一、了解家庭,降低期望
弱智兒童一定有異于常人的表現,如智力低下、認知困難、反應遲緩,記憶力差,學習差。一個學生如果同時具備以上幾種情形,那么老師就應深入學生家庭,和學生的父母親人對話,了解學生的情形。一般這種學生要么出生就有疾病,或者遺傳,或者后天產生。老師要和父母深入溝通,交流學生的在校表現,了解學生的在家表現和過往學習生活表現,引導家長正視孩子的弱智,幫助家長為孩子制定適合孩子的較低程度的學習目標。在我教過的學生中,有在小學高年級或者初中都不會簡單的乘法的弱智者,那么他只要會認會讀會寫字會簡單的數學題就行,只要他在課堂上不影響其他學生就行,我們對他們不應與其他同學看齊。有一位叫某勇的同學,上初中了,各科成績基本為個位數,開始的時候,我還電話通知家長,讓家長加強輔導,注意督促學生作業(yè),要想辦法提高學生的成績。家長連連表示歉意,說一定想辦法,并嚴格管教自己的孩子。后來次數多了,這種溝通不但不起效果,反而在電話后的第二天,某勇還會對我產生回避,敵視、甚至對抗的情形。通過和家長的深入交流后,原來某勇幼時高燒不止,延誤治療,此后反應遲緩,讀小學只會識字,不會寫字,記不住東西,小學時樣樣都只考十幾分,家長對他的學習已不抱期望。我明白了,原來某勇是因病致殘,我對他的要求太高。此后,我和各科老師一起都對某勇降低了要求,只布置他能夠完成的最簡單的作業(yè),課堂讓他回答最簡單的問題。此后一段時間,某勇臉上又常見笑容,很少回避老師,也少了一些課堂沖突。不談成績,家長也很滿意。
二、重視德育,培養(yǎng)習慣
我們對這些弱智兒童的學習不做過高的要求,不一定對他們放任不管。相反,我們要重視他們的品德教育,注意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習慣。弱智兒童,智力較低,認知能力低,判斷能力差,自我約束力差,如果我們忽略了他們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習慣,只會害了兒童,害了家長,最后危害社會。怎么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及培養(yǎng)良好習慣?
1、老師要有愛心慧眼,善于發(fā)現弱智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弱智的學生更渴望關愛,更渴望得到師長的認可。還是以某勇為例,乍一看去,他身高體壯,五官端正,濃眉大眼。但學習差,課堂睡覺,為小組成員所不愛,下課愛追逐打鬧,經常有學生告狀,老師訴苦。我時常批評,開始他當面接受,后來認為我專找他茬,針對他。怎么辦?作為班主任,對于學生的違紀情況不能不管。怎么管,得讓學生接受。于是我讓同學不僅看到他的不足,還要看到他的優(yōu)點。這么一說,同學們一下找出了他一大堆的優(yōu)點:樂于助人、拾金不昧、熱愛勞動、關心集體,尊敬師長等。想到他的優(yōu)點,同學們對他的意見少了,他和同學們的關系好了。再次和他談話時,我肯定他閃光點,指出他的點滴進步,鼓勵他努力上進,鞭策他的不足,他欣然接受。根據他關心集體、熱愛勞動這一點,我讓他做班上的勞動委員,沒想到他也能做得像模像樣。他也逐步改正自己行為習慣上的不足,還被同學們評為班級的美德少年。
2、老師要正視弱智學生的學習障礙,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比如,文明禮貌,尊敬師長,講究衛(wèi)生等。弱智影響學習,但良好習慣的培養(yǎng)與智商沒有太大的關系。而且,這些習慣有利于學生的生活,有利于他人,完全可以通過家長、老師、同學、社會的合力塑造個人。
3、家長、老師對弱智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和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要持之以恒,永不言棄。因為弱智,所以他們的理解力差;因為弱智,所以他們的接受力差;因為弱智,所以他們的自制力差;因為弱智......。對于正常的學生來說,一次說教,兩次批評,三次教導,家長老師共同的努力很容易改變學生的想法,固定的要求就養(yǎng)成了習慣。但對于弱智學生來說,老師要做好今天教育,明天犯錯,后天反復的準備,要有一種打持久戰(zhàn)的思想準備,不要奢求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長時間的堅持,用愛心和耐心去誘導,必能對弱智學生的思想行為形成好的影響。他們只是弱智,并非不可改變。
三、巧妙引導,發(fā)展技能
很多弱智兒童,思維遲緩,學習能力低下,思想轉變難。但是如果老師針對一些具體的場景巧妙引導,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還是以某勇為例,學習極差,但身高體壯,常常據此在女老師的課堂上搗亂,在課間和同學摔抱放倒他人,多次批評無果,還經常在我面前振振有詞的說:他們要罵我,我就打他們。有一次,我就對他說:你力氣大,同學們打不過你,和我比比力氣可以嗎?某勇開始說不敢,后來答應了。我們先是辦手腕,我贏了。接著我倆比握力。兩手相握的一瞬間,我猛一用力,某勇立刻顯出痛苦狀,松開手的一瞬間,某勇甩著手說:老師,你的力氣真大,我服了!在此情形下,我和某勇談要和同學友好相處,不能凌強欺弱的道理,某勇耐心傾聽,連連認錯。此后很少聽到某勇欺負同學的事了。
對于弱智的學生,他們學習差,那么老師家長就要注意根據學生個體特點發(fā)展學生的特長,結合勞動實踐課發(fā)展學生的勞動技能。這些特長技能今天是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明天也許就是他們安身立命之所在。在發(fā)展職業(yè)教育,重視勞動實踐的當下,弱智并不糟糕,沒有勞動技能才會處處碰壁。弱智者完全可以成為一個掌握一技之長的合格勞動者。
對于弱智兒童,我們應不忽視,不歧視,而要正視他們的存在,重視他們,關愛他們,尊重他們,引導他們,與家長社會一起,使他們健康成長,自立自強。